匯聚草根齊博翼 文化發展助羣翔——訪博古藝人公司總經理楊翠艷

匯聚草根齊博翼 文化發展助群翔——訪博古藝人公司總經理楊翠豔

在長春市淨月區巴蜀映巷商街,一排排威武精美的鎧甲、一幅幅意境幽遠的水墨丹青、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吸引了過往的遊客和市民們駐足品贊。在這個東北亞非遺文化傳承交流中心裡,集聚了吉林省草根工匠藝人創作的精品力作,人們嘖嘖稱奇的時候,卻很難想到,為人們呈現這一道亮麗風景的,是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楊翠豔

在長春市淨月區巴蜀映巷商街,一排排威武精美的鎧甲、一幅幅意境幽遠的水墨丹青、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吸引了過往的遊客和市民們駐足品贊。在這個東北亞非遺文化傳承交流中心裡,集聚了吉林省草根工匠藝人創作的精品力作,人們嘖嘖稱奇的時候,卻很難想到,為人們呈現這一道亮麗風景的,是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楊翠豔。

深愛

民間尋珠報團發展

從小受家裡人的影響,原本從事汽車製造業的楊翠豔心底卻一直深愛著傳統工藝品。兩年前,她放棄私企高管職位,毅然跨入文化界,尊崇內心的召喚去追尋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精湛無比的手工技藝和頑強堅守的工匠精神。

“說來也怪,我雖然不會作畫,但你隨便拿出一幅在外人看來可能和別的畫沒什麼兩樣的作品,我一眼就能認出它是哪一類技藝的畫作,出自我們哪位老師之手!這或許是一種功夫,但更大的可能就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喜歡我們這裡的每一件作品、尊敬公司裡的每一位老師,更感謝他們真摯的理解、感激他們大力的支持。能牽個頭,把他們匯聚到一起,能讓他們的作品為人們所欣賞,我真的很高興!”一提到公司的老師和他們的作品,楊翠豔總是興奮無比,如數家珍。

稱她為楊翠豔老師的時候,她卻總是說:“可別叫我老師,我們博古藝人簽約的傳統手工藝人才是真正的老師!”

這就是對藝術近乎痴迷的楊翠豔。每當聽說有“遺落民間”的大師時,楊翠豔總是第一時間驅車尋訪,實地踏查,解說國家的好政策,點明其技藝的社會價值。2017年成立的博古藝人公司,經過楊翠豔的不懈努力,一年時間內便尋訪、簽約了200餘名民間手藝人,技藝涵蓋了木雕、葫蘆雕、刀畫、銅板畫、金屬工藝、剪紙等70多個門類,還為其中的60種門類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

加入公司的幾百名民間藝人,有全國十佳農民畫家盧鳳霞、刀畫大師柴沁珠、布貼大師姜淑豔、滿族套色剪紙大師閆雪玲、皮雕大師王懷民、瓷刻大師劉世傑等,其中有20餘位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在楊翠豔看來,這些民間藝人個個身懷絕技,卻散落民間,有的有藝無業,無力形成產業,作品也難以推向市場。

更讓楊翠豔揪心的是,有相當部分的手工技藝還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我們就是要把這些匠人聚合在一起,使他們不再各自為戰,而是形成大集群,從而發揮大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簽約藝人中還有十幾位殘疾人,他們進行藝術創作的難度要比普通人高很多。“我為他們作宣傳找銷路,他們的作品賣出去後,銷售所得全部送到作者手中。近期,我們還打算成立一個市級的殘疾人就業孵化基地。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這些殘障藝人體會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快樂、守住一份精益求精的匠心。”楊翠豔說。

責任

傳統技藝煥發生機

能把這麼多手藝人聚集在一起,楊翠豔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長時間接觸下來,不僅是藝人們的手藝,連他們的家庭狀況楊翠豔也瞭如指掌。“很多手藝人家庭條件並不好,在把他們的非遺手藝展示給人們,傳承併發揚技藝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帶給他們相應的收入,這既可以給他們帶來生活條件的改變,體現其自身價值,更可以代表整個社會對傳統技藝的認可、對工匠精神的尊重!”

為此,楊翠豔不遺餘力地打造“博古藝人文化產業平臺”,著力把藝人們的作品推向全國大市場,實現文化產業市場化。她為藝人們量身制定了各類藝術品的推廣營銷方案,經常帶著藝人和他們的作品參加展會,向外界推廣,為他們爭取訂單。一年多來,公司數次應邀參加各級各類展會,出色完成了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走進公主嶺”的佈景設計,還與公主嶺市殘聯達成合作培訓意向,積極準備參加省“一帶一路全球展銷計劃”活動等。目前,博古藝人公司的民間藝術和草根藝人已登上了國內國際文化藝術的大舞臺,公司簽約的40多個原創系列藝術作品也已實現了大批量訂單銷售,公司的發展不斷呈現新氣象。

發揚

民間技藝走進大學

技藝不能丟,傳統不能忘。楊翠豔深知當前傳統手工技藝所面臨的後繼無人的危險,這對楊翠豔來說,是一件十分扎心的事情。在她的推動下,這一問題在2017年6月迎來了轉機,博古藝人公司先後與吉林大學、吉林工商學院、長大旅遊學院等高校聯合,把大學裡的科技設計和成果,與傳統工藝相互融合,共同創新發展。

參加校企聯合開展的“雙師培訓”後,木雕師傅翟學進感觸頗深。在外人看來,翟學進只是一個鬍子拉碴的老頭,可楊翠豔卻尊翟學進為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師,因為他創作的木雕,雖是一塊小小的木頭,卻能雕出來萬千變化。在他的眾多作品中,一駕鏤空木雕馬車擺在了交流中心最顯眼的位置,過往行人無一不駐足驚歎。如今,翟學進不僅把木雕這一技藝帶進了校園,還收了自己的徒弟,使這門傳統手工技藝能夠傳承發揚下去。每想到此,翟老師就會流下激動的淚水,“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來到大學裡授課,更開心的是我為這門手藝找到了傳承人,這一切都要感謝我們博古藝人,感謝我們的楊經理,要不是有她領著,我們這些個手工技藝怕是這輩子也走不出去,登不上大雅之堂,更別說在文化的天地裡一起自在飛翔了!”

跨界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楊翠豔卻樂此不疲,“我只想盡我自己的一點努力,幫執著藝術、堅守匠心的老

師們改變現狀,為挽救這些傳統的手工技藝做些事情,這就夠了!”

(林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