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所謂傳銷幣,就是將比特幣和區塊鏈等“新概念”和傳銷活動的“傳統手藝”相結合,以虛擬貨幣投資為名,行非法集資或網絡傳銷之實。

而每個傳銷幣後都有著較大數目的受騙人數和涉案金額,維卡幣,200餘萬人、150億元;暗黑幣,3萬人、15億元;紅通幣,20餘萬人、24億元……

據統計,披著區塊鏈外衣的傳銷平臺有3000多家,互鏈脈搏針共對125個傳銷幣進行了統計(詳見附錄),樣本中51個傳銷幣已破獲,佔比最多,為40%;40個傳銷幣處於預警狀態,佔比32%;34個傳銷幣已曝光,佔比27%;。通過統計分析,本文梳理了傳銷幣在發行地點、發行時間和行業等方面的特點,及其典型套路。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根據樣本信息分析,在125個傳銷幣中,中國是最多的傳銷幣發幣地點,共81個,佔比65%,美國佔比14%(17個)、英國佔比4%(5個)。傳銷幣組織為規避監管、提高公司的“檔次”,許多都宣傳來自英美等國,但實在英國或美國的屬少數。其中,馬來西亞(4個,佔比3%)作為“傳銷樂園”也是很多傳銷幣首選的發幣國家,同樣,是部分傳銷幣發行人在被通緝時選擇的潛逃國家。波蘭、德國、俄羅斯等國家也有傳銷幣組織的分佈,但數量相對較少。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由於傳銷幣的隱蔽性,中國地區的傳銷幣地點仍有很多不明確。除去地點未知的,傳銷幣多集中於廣東、香港和浙江等距境外較近且經濟發達的地區。廣東地區的有18個(佔比22%),為傳銷幣最集中的的地區,香港有10個(佔比12%),位居第二。其中,深圳作為區塊鏈應用發展較活躍的城市,傳銷幣也相應的較多聚集於此。出於“宣傳需求”,傳銷幣組織多將公司設立在繁華地段,因此各省的省會也是傳銷幣分佈的主要地區。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不僅在地區分佈上表現出與比特幣、區塊鏈發展的同步,在時間維度上,傳銷幣的發展也基本符合區塊鏈發展的趨勢。2009年比特幣誕生,同年,HGC案件成為我國案發最早的虛擬貨幣傳銷案,這一案是香港瑞華公司設定了組織內流通的虛擬貨幣,並進行販賣和交易。後隨著虛擬貨幣概念的傳播,傳銷幣在更多地區有了“據點”。

2015年、2016年,比特幣和區塊鏈有了初步發展,這也是傳銷幣集中發幣的時期,兩年均有34個傳銷幣組織發幣,佔比均為27%,此前則呈逐年增多的態勢。而2017年與2018年與區塊鏈發展之勢相違,傳銷幣的數量較少。互鏈脈搏認為,並非傳銷幣發行減少,而是由於傳銷幣組織學會了穿上“隱身衣”,導致披露較少,當然,也有政府不斷加大打擊、整治力度的原因。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創建均富共生的環境”、“富豪俱樂部為培養下一批富豪而制定的B方案”、“保護文化作品的版權”、“共建美好的綠色生態環境”,傳銷幣往往會打著聽來正義激昂的口號。

其實,將傳銷幣比作一場戰爭也不為過,叛軍總是要高舉貌似正義的旗幟,煽動民心,以期用民眾的血汗獲得“勝利”。

而不同陣營的叛軍,口號自然也要“順天而變”,傳銷幣所打的名目很多,主要可以分為區塊鏈虛擬貨幣、金融、科技、公益、社交遊戲、農業、文化等幾類。其中直接表明發幣的有65個,佔比最多(52%),其餘的傳銷幣則多以金融理財(30個,佔比24%)、科技研究(8個,佔比6%)、慈善公益(8個,佔比6%)等為名目。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條“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對傳銷活動的定義,認定傳銷活動的要件有三:

1.要求參加者要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才能獲得加入資格;

2.參與者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間接以發展下線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

3.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下線。

也就是所謂的“入門費”、“拉人頭”、“組成層級團隊計酬”。基於這三點,傳銷幣在“模仿”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通過表格統計,互鏈脈搏總結出傳銷幣的幾大特點:

1、基本模式:多是傳銷頭目在國內或國外註冊成立空殼公司並設立網站,借區塊鏈技術的名目,自行造幣,其技術與區塊鏈原理相去甚遠,且傳銷幣本身並不具備流通價值。

2、收益狀況:聲稱100% 收益,多用“只漲不跌”,“穩賺不虧”,“躺著賺錢”,“實現財富自由”等字眼。

3、宣傳方式:或冒名知名的幣種、交易平臺、企業,或包裝成知名的公司,進行宣傳。官方網站多為英文網站,且不設中文選項,用以迷惑用戶。多在微信等平臺上大力宣傳,以期達到洗腦的目的。

4、項目屬性:傳銷幣的代碼不開源,多采用中心化的記賬方式,交易數據無法查詢、不透明。

5、交易方式:並非通過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發佈,沒有上數字貨幣的正規交易平臺,而是通過自建平臺進行交易。自建網站是最通用的形式,同時,還有通過微信平臺、手機APP等形式進行交易。

6、涉及行業:部分傳銷幣聲稱,發幣是因建設世界級項目的需要,或建設慈善平臺、慈善基金的需求。傳銷幣通常還借涉及商城、環保、公益、遊戲等行業的名目,騙取信任。

7、提現環節:提現時多會出現一系列障礙,最常見的是需要繼續“拉人頭”才能提現,通常還有,規定一段時間內不能提現、提現需要扣去高昂的手續費、提現不可超過總金額的一定比例等方式。

識破傳銷幣的套路並不難,只需認真辨別,其實很多傳銷幣的宣傳都禁不得一點推敲,難的反而是按住那顆妄圖獲得“天上餡餅”的心。互鏈脈搏提醒投資者,炒幣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附件:(表格信息均來自於網絡,國家、行業等部分信息或為傳銷組織的自我宣傳,有冒名、欺瞞之嫌。)

· 預警狀態的傳銷幣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 已被曝光的傳銷幣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 已破獲的傳銷幣

涉案金額超200億,125家傳銷幣大調查,我們總結了傳銷幣7大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