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好友


有网友问: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 在湖北荆州,革命军从11月19日开始就与荆州驻防八旗军开始了激烈交战,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10日,经过近1个月战斗。

荆州驻防八旗军已经弹尽粮绝,随后左副都统恒龄自尽,到12月13日,清八旗将军连魁被迫投降,12月16日,革命军占领荆州,当地的八旗军和家属一共25000人,只幸存4000人。

青州八旗驻军则没有爆发战斗,也一直保持着武器。一直到后来张宗昌收编了这支八旗军,发给粮饷,武器和被服,一直到1929年张宗昌战败,这支八旗军才解散。

杭州则在光复的时候,革命军就以炮兵对准八旗军营地,同时,出动1个步兵团包围八旗军营地。西安则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当时,西安八旗军和家属一共有2万人,有1万支老式步枪。

革命军出动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营为主力参战,八旗军武器多为:“前口装火药扳机上扣火帽的来福枪”,不如新军的后装连发步枪先进,也没有大炮。经过激烈战斗,革命军攻破了满城,八旗将军文瑞、副都统承燕投井自杀,副都统克蒙额阵亡。

南京八旗军则与江防军一起与革命军,也就是新军第9镇爆发战斗。从9月17日爆发战斗,一直战斗到10月初,革命军组成了浙江和江苏联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八旗军1个营和江防军3个营,携带马克沁重机枪60挺和火炮20门,死守在南京天保城。最后抵挡不住,革命军答应可以放这些人一条生路,战斗才结束。

福州驻防八旗,在战斗爆发前,临时给13岁以上男性发一只枪和几发子弹,给女性一人一把小刀。随后战斗爆发,新军很快占领制高点炮击满城,到11月9日,革命军冲进满城,总督松寿自杀。次日晨,八旗兵发动反攻。

500名八旗大刀队冲击革命军于山炮兵阵地。但是,革命军山炮集中火力进行近距离炮击,很快革命军就击败旗兵大刀队, 总督松寿自杀,朴寿被擒,不久被杀。

宁夏八旗驻防则是革命军刘先智带领民兵首先发动进攻,但是进攻不顺利,刘先智阵亡。随后,根据宣统退位诏书,宁夏驻防八旗投降。

四川成都八旗驻防则解决的最好,当时经过谈判,一次性支付给八旗军6个月军饷,所住房屋发给房契。再投资20万兴建工厂,招聘八旗士兵为工人解决生计问题。没发射一发子弹就解决了问题。


深度军事


其他答案里已经把大体的情况说过了:

一,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广州等多地的驻防八旗和平解决

二,广州、乍浦、镇江、杭州则发生了零星的抵抗,但最后还是投降的下场。

三,武昌,南京、西安、福州、荆州、宁夏则发生了激烈的交战,死伤惨重。


而我就说一下当时的一些细节:


一,武昌起义时期,申报分时段报道,让我们看到当时的战争状况变化:

“武昌兵变,革命党进攻总督署,拥进上房大肆搜寻……凡操京音者俱被枪毙”

“武昌仍在战斗,惟目下大都从事搜寻满人。”

“据北京电称,中国革党势力大张,汉口防军五百名业已变志,闻满人被杀者共有三百名。”

“武昌汉口汉阳三处今日除有革党搜杀满人外尚觉安静。”

”武昌“各处皆有满人尸体,计满人被杀者八百人,现革命军仍在搜杀满人。”


二,驻防八旗的报复行为:

辛亥年10月26日,北京八旗学堂学生及旗制处人员联合禁卫军进行秘密会议,认为汉人排满气势汹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将京中汉人屠尽然后自杀,会场气氛激烈,民部尚书桂春也非常赞同。后来被汉族大员知晓并向朝中官员汇报才得以遏制。但消息传出后,北京汉人又纷纷惊恐出逃。


荆州驻防八旗因驻防官员被杀,,出队至荆州沙市, “逢人便杀,大屠两日”


还有各种旗人投毒的消息漫天飞,但真实性可疑,


例如:在上海,沪军都督曾探得有三名留日旗籍学生妄立敢死队名目,希图混入武昌行刺民军重要人物,已有满人三名及“汉奸”多人到沪,都督遂悬赏捉拿,捉到者每名赏洋二千元,因报密而捉获者每名赏洋五百元。

报纸还披露了留日满洲学生从外洋购得毒药返回中国拟将药倒入黄浦江及扬子江实行暗杀的消息,并致函自来水公司,请通知各捕房严加防范,延请西医在各处水池中细加化验。(嗯,朝江里投毒,这个厉害)


闭家锁的红枫


关于八旗兵,很多人有一个认识方面的误区,认为到了清朝后期,自打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八旗兵就让位于地方汉族武装湘军、淮军;八国联军又打垮了僧格林沁的满蒙铁骑,八旗彻底熄火;后来又随着新军练成,旗兵就全部废止、解散了。

其实不然,八旗兵虽然到了清朝后期缺乏存在感,但人家确实还存在,慈禧太后的亲弟弟桂祥就担任过镶黄旗副督统,到了民国初年,在五族共和的纲领下,民国政府为了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仍然让他担任正蓝旗满洲都统,都统手下当然要有些兵,这些兵大部分还是旗兵,不过发薪水的老板换成了民国政府。

清朝后期,八旗兵的战力的确是废了,但建制没变(汉军旗大部被逐步撤销),一直到大清覆亡之际,全国的八旗兵丁还保有12万人的规模,其中官员6680人,满族八旗佐领681个.兵力多驻扎在京师周边和满蒙地区,在全国各省会城市或战略位置重要的城市多有驻扎。北洋六镇新军中的第一军和后期成立的禁卫军也基本是以旗人为主组建而成,不要以为清廷只准备依靠这两只嫡系部队保命,原先的旗兵在当时也一样跟着与时俱进,各地旗兵经常被成建制的组织到当地新军中受训,接受新的军事思想、战法和枪械武器,只是总体来说难挽颓势,无论从精神面貌还是火力配备都比新军要差很多。

清廷之所以愿意死马当作活马医,是因为旗人才是永保江山统治的基石,汉人相对靠不住,再加上你不让他们当兵,也一样要发工资吃劳保,这份“铁杆庄稼”是祖制,不能停止输血,一点也不省钱,所以不想用也得用

辛亥革命时,东北和京畿、中原一带,起义者、新军和八旗兵的交锋规模不大,流血冲突并不太多,但是其他的铁血十八省,旗兵的命运就惨得多,不光是旗兵,就连普通的旗人也跟着受连累。

革命者跟洋人侵略者不一样,洋人来了是要钱,旗兵可以假装看不见,不会硬着头皮往上冲,而革命者很多可是来要命的,旗兵在保命的前提下,困兽犹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有战斗力。

试举几例:

武昌固然是九省通衢的战略要地,但省内八旗驻扎地却是在地理更加重要的荆州,清末此地的旗兵驻扎有7000多人,统帅是连魁。

武昌起义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荆州旗兵正在武昌新军受训,人数大概占到新军百分之十的比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新军的战友,但是这些旗人战友却大部分被民军分批处死,旗兵也组织过零星抵抗,但更是激起革命者的杀戮之心,很多旗人百姓也被尽行杀死。三天之后,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才得以改变。

荆州的八旗兵选择了抵抗,随着民军在武昌、宜昌、襄阳逐步站稳阵脚,荆州也成了民军的眼中钉,必须予以拔除。11月,宜昌的革命军开始进攻荆州,迅速扫清外围,随着湖南等地民军赶来支援,人数越来越多,形势对荆州旗兵十分不利。总攻发起之前,民军给予旗兵最后通牒:再不投降,则“必以昔日清政府对于嘉定、扬州之手段对付荆州”,但荆州旗兵仍然负隅顽抗。

总攻开始后,战斗非常激烈,旗兵阵亡者众,主战派荆州副都统恒龄饮弹自尽,参谋长德霈、将领恩霈都自杀身亡,也有旗兵投河自尽。都统连魁求和,旗兵全部放下武器,连魁被民军释放后北归,旗兵被解散。

相对武昌、荆州的战斗,陕西西安的旗兵与民军的战斗规模更大,结果也更惨重,主要原因一是旗兵抵抗行动坚决,另一方面是民军阵营中的会党成员太多,杀戮心太重。西安满城被攻破后,2万多人的满城人口锐减一半以上,一座北美教会也遭到攻击并被焚毁,8名外国教士和学生被杀。

由于满清统治时期旗对汉民的压制太久,可以说,越是在战斗激烈的地方,起义的民军牺牲越大,报复心就越强,旗兵旗民的下场就比较悲催。相反,主动反正、和平交接的旗兵基本得以保全。所有地区的报复屠杀式行动,基本都能在短时间内加以修正。总体来说,东南地区各省的旗兵抵抗意志最弱,那毕竟是革命党人的大本营,而西北地区的旗兵抵抗意志较强,形势也显得残酷一些。随着清帝逊位,北洋政府上台,在五族共和的新背景下,这种滥杀行为基本绝迹。


历来现实


消灭掉?哈哈,你想多了。八旗子弟被大清养了几百年,早就养废了。八旗兵就是吉祥物。辛亥革命时候,革命军根本不用以武力消灭八旗。直接派个代表过去,八旗兵就缴械投降了。真正抵抗比较坚决的,通常都是汉人士兵,比如巡防营等。

武昌起义时,旗人士兵看到革命党要起事,都不敢来管,跑的比谁都快。

湖北荆州驻扎有2000旗兵,数目不算少了。但当宜昌革命军前来进攻时,荆州旗兵没有做抵抗,选择投降。

杭州的旗兵倒是抵抗了大半天。但是当杭州各地全部光复后,旗营已经被起义的新军和巡防队包围。革命军答应保护旗民生命财产后,旗营选择缴械投降。

镇江新军起义后,准备进攻旗营。在士绅的劝解下,副都统载穆放弃抵抗。载穆同意在保全旗兵生命的条件下缴械。

广州方面,旗兵在广东将军松寿的带领下,抵抗了一阵子,有数百人伤亡,算是不错的了。但革命军一去招降,旗兵就纷纷逃亡。松寿自杀身亡。

辛亥革命时期旗兵的表现基本就是这样。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投降的,毫无亮点可言。

八旗兵要是指望的上,消灭太平天国时,大清何必指望湘军、淮军呢!


国史拾遗


这个问题很好,辛亥革命爆发之际,正是满汉冲突激烈之时,当时仇满、仇汉的情绪在民间蔓延,所以当革命爆发后,满城首当其冲受到威胁。而如何处理满汉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革命军面临的主要问题。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消息传到京城,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普通旗人无不惊慌失措。当时一些京城的满洲贵族带头出逃,据《大公报》报道,虽然清廷下令阻止,但京城满人出京者有增无减,“人烟稠密之精华,将有十室九空之叹”。满人出逃的去处,就是大清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当时去往奉天的火车一大半是京城亲贵。

京城满人的恐慌很快蔓延到北方各城市,当时谣言四起,有人声称革命党正在全国血洗满城,京城也有沦陷的风险。与此同时,还有人声称清廷命令各地政府军屠杀汉人,以示报复!

实际上,辛亥革命期间,虽然有八旗军与革命军发生了激烈交火,但大部分满人还是采取了合作态度,而革命军在此后的安抚工作,也进一步降低了满汉之间的冲突。当时清廷多次颁发懿旨辟谣流行于民间的排汉政策,对消除国内各族人民的矛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是一次东亚版的光荣革命。

以武昌起义为例,最初革命军曾经一度在武汉城中搜杀满人。但是很快军政府就颁发了禁止擅杀满人的命令,并且在清帝退位后对被俘满人释放或遣返回原籍。

在满汉矛盾较为激烈的福州,由于总督松寿和将军朴寿仇视革命党,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动员满城内13岁以上和50岁以下男子,并组织杀汉队对周围居民进行屠杀,但当革命党攻城后,双方仅进行了短暂交火,第二天城内即恢复秩序。大多数被俘的满人,革命军不仅在收缴武器后准许其回家,还保证了他们的财产安全,同时向满人发放口粮维持生计。为了进一步安抚满人,福建都督府对外宣布“满汉一视同仁”。

满汉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双方多以较为和平的方式达成了共识。比如成都地区,辛亥革命爆发后,满城一度陷入混乱,大家对主和还是主战争论不休。革命政府为此与将军玉昆多次协商,并作出保证,在满人投降后给予保护。同时为了维持满人生计每人发3个月军饷,筹措资金开办工厂解决满人就业问题。在各方的努力下,军政府得以和平接收满城城防。

所以,在辛亥革命爆发的过程中,虽然满城作为清廷的暴力机关曾与革命军爆发过冲突,但大多数满城在与革命军对立中,和平解决是主流。

在此期间,除了革命党的和平努力,清廷的作用也不可不提。

革命爆发后,清廷否定了某些满族大臣的排汉主张,同时对满人将要屠杀汉人的谣言及时辟谣,为这次光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风暴


辛亥革命爆发后,面对革命大势,满清各省八旗驻防部队反应不一,虽然最终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并非所有的八旗驻防军队都是因武力抵抗被消灭的,这些“世受皇恩”的驻防八旗,有的坚决抵抗,有的则直接投降。




作为满清八旗“立国”的根本,也是他们最信任的军事力量,清末年间,八旗军高达20余万。这些八旗军分为北京的禁旅八旗和驻扎全国各地的驻防八旗,人数各半,也就是说,清末年间,驻防八旗兵力约十万。

公元1911年,即清宣统三年,满清的驻防八旗将军级驻点为:绥远、西安、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宁夏、伊犁等,除此之外,驻防八旗还有京口、乍浦、扬州、荆州等副都统级驻点。八旗驻防各地,根本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控制地方战略要地,稳固统治。

武昌起义爆发后,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广州等多地的驻防八旗和平解决,并没有与革命军发生冲突。四川成都的驻防八旗,更可堪称和平解决的典范。

在成都将军玉崑的努力下,四川革命政府与成都驻防八旗达成了“一次性发饷3个月,以后陆续再发3月,住房发给执照,准予自行买卖,再拨款20万兴建工厂,容纳穷苦旗民学习技术,解决生计问题”等等一系列协议后,成都驻防八旗缴械投降。

而广州、乍浦、镇江、杭州等地,虽然也有旗人试图抵抗,但是面对革命大势和革命军的强大压力,最终,驻防八旗与革命军签下了城下之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当然,有顺应大势,和平解决的驻防八旗,也有冥顽不灵,试图坚决抵抗、为满清殉葬的旗营。这其中以驻防南京、西安、福州、荆州、宁夏等地的旗营为主。

南京的驻防八旗,是在满清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重新派旗人驻扎的。辛亥革命后,时任江宁将军的铁良率领南京驻防八旗,和时任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南提督张勋等人组织忠于清政府的军队,坚决抵抗革命军。



但是作战意志薄弱,疏于训练的八旗驻防军队,终究无法与革命意志高涨的革命军对抗,虽然多次抵抗,但最终,南京驻防八旗部队投降革命军,而张人俊、铁良等人则逃往上海。

而且,最奇葩的是,当时坚持抵抗的人中,最忠诚于满清的,并非这些旗人,而是汉人张勋。没错,就是后来进京发动“张勋复辟”的辫子军统领。


其他抵抗的各驻防八旗,西安驻防八旗由于反抗非常激烈,满城被革命军攻破,最终“所有满人,潜逃一空”。而福州旗营在经历巷战后,最终被迫缴械投降。位于革命首义之地湖北的荆州,经历了激烈的野战,最终被革命军击败,统领恒龄自杀,荆州驻防八旗投降。

唯一抵抗住革命军进攻的,就是宁夏旗营。这是由于宁夏地处偏僻的西北,进攻宁夏旗营的革命军并非起义新军,而宁夏旗营由于环境恶劣,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袁世凯上台后,宁夏旗营接受了袁世凯的委任,民国三年被裁撤。




作为满清入关占领天下的根本,满清八旗早在康熙年间已经开始衰微,清中期,除少数驻扎东北等地的八旗部队,作为军事力量,八旗集团已不堪使用,而到了清末,八旗更是彻底堕落。

面对辛亥革命的大势,虽然也有福州、江宁、荆州、西安等地驻防八旗试图武力抵抗,但由于其衰微到极致的武力,使抵抗毫无意义,而曾经被用来稳固满清皇朝统治的驻防八旗,也因此在辛亥革命中毫无任何作为,也没有对挽回清朝的崩溃,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


鸢飞九天2018


这有些类似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八月十五杀鞑子”一个道理,形势所趋,抵抗也无用,还不如投降。

元朝末年,为了防止农民起义,元朝皇室派鞑子到每家每户,还没收菜刀,一时间,大多农民起义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发动起义?然而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妙招,就是在中秋节之前,大批量做月饼,将写有“中秋节杀鞑子迎义军”的纸条放入馅内,鞑子不懂中原文化,询问之后得知是祭祀赏月所用,便不起疑心,朱元璋免费派发到各家各户,到了中秋节之时,大家一鼓作气,将家中的鞑子杀死,起义军最后成功。

有人就质疑为何辛亥革命如此顺利?难道驻扎在各省的八旗军都是摆设吗?其实辛亥革命时的情况和杀鞑子类似,各地革命军也是纷纷响应,清朝驻守各省八旗军根本无力抵抗,只能投降。但是这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慈禧太后不作为

1799年时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用的全是八旗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这次镇压发现八旗军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范,不但无组织无纪律,还擅自逃跑,朝中官员决定向慈禧太后建议加强管理,军队整顿,另外再加入新兵,可是慈禧太后以“

选练八旗丁壮是多年前的老办法了,你们却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无可练习”为由拒绝。

(懒散的地方八旗军)

不但如此,连驻守各地的八旗军没有军饷,又没有朝中供给粮食,八旗制度也早已名存实亡,马放南山,毫无战斗力可言,这样的八旗军怎么能够打赢精心策划的革命军?

二:各地八旗军表现不一

其实最配合的八旗军应该是北京的贵族其旗人,他们丝毫没有抵抗,反而比较顺从,但是地方八旗军还是有所拼杀的,尤其是驻守西安的八旗军,他们杀了大批汉人,最后被革命军全部烧死。还有福州的八旗军更是可笑,他们看见革命军来了之后,竟然对着天空一顿乱射,子弹打完了就投降了。杭州八旗军、广州八旗军、南京八旗军一直采用了不抵抗政策,等着革命军来编制或者遣散自己。

三:实力悬殊,碾压式的战斗

辛亥革命军当时武器设备先进,军队严明,虽说八旗军也有些新枪械,但是辛亥革命军早在战斗之前就已经宣传到各地,如有反抗务必要将满人屠杀殆尽,以此来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仇,各地八旗军看见之后基本上都不敢除外,只是在家中坐以待毙,等着革命军的到来,仿佛像是终于解脱了一样,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辛亥革命,满清根本没有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也有可能是江山坐久了,无所谓。

(坐以待毙的八旗军)

最后,全国各省纷纷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