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留学时,曾想要在当地留下来工作。但如果真的在硅谷开了家公司,我们很可能已经倒闭了。”

王孟秋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回国开了家科技公司,募得投资1.66亿元人民币,如今员工已发展到140人。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近日的一篇文章报道了王孟秋的故事。王孟秋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回国开了家科技公司。如今年仅35的他募得投资1.66亿元人民币,员工已发展到140人。

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法国《欧洲时报》网站近期也刊文称,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留学生“归国潮”中,“海归”的拐点似乎已经到来。

据教育部2017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留学回国人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58.48%。回国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81.45%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1.09%为博士研究生学历,7.46%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而这些留学回国就业者选择的主要机构类型有国有企业(25.85%)和民办企业(17.42%)。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则主要选择大专院校和国家级事业单位。

其实不仅仅是留学生,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社会精英也选择回国发展。

世界著名化学生物传感器专家张学记响应祖国召唤,毅然选择了“回家”。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回国后,我觉得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国家富强了,个人才会好。年轻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生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2012年,英国牛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金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回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副院长。

中国金融市场在快速发展,我是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国为中国金融学科发展贡献力量。中国的国家“千人计划”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流的。

丁洪放弃了在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选择回国工作。

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丁洪(中)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室解答学生的问题。新华社发

王欣然在美国做完博士后,选择回国工作。

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王欣然在实验室操作测量仪,对半导体器件进行测试。新华社发

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为什么留学生们选择回国发展呢?

根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留学生们选择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来,除了家庭和文化因素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原因。

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各个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让很多留学生更加笃定回国的信念。曾有媒体这样表述:“20年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20年后回国,因为我需要祖国。”

近年来,国家针对留学生归国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助推“归国潮”愈发猛烈。西班牙《国家报》7月20日在《中国人才回流》一文中介绍了中国著名的“千人计划”。该计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旨在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此外,还有一大波针对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免税车购买福利让留学生能够享受购车优惠;全国300多个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园助力创业梦;如果选择回国后进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例如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将会获提供约200万的科研经费,还能享受几十万的住房补贴⋯⋯

在中国留学生归国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来中国学习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在中国留学的国外学生总人数为44万人,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35%。

那么在当前中国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大学生们说:

“留学”or“不留学”,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留学纠结党

@985大学的小学生:不知道是否应该出国留学。在等雅思分数期间,每天在纠结之中。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一个人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不知道自己放不放得下父母和那个她。如果出国,父母所要负担的压力,让我很心疼。如果出国,意味着跨洋的异国恋,我怎么能承担起这份等待。如果出国,自己面对一切,让我很迷茫。工作,还是出国。To be or not to be?

@朝阳区群众:用一句歌词来表达,从不怨不悔走到心力交瘁。

@纠结熊:因为我就读的是国际合办学校,出国留学的同学很多,从大一开始我也顺理成章的以为我也要出去留学。但是最近我才开始发现,我对这件事并没有准备好,甚至开始怀着纠结、疑惑、恐惧的心态。时间不多了,希望快点给自己一个答案。

留学准备党

@宝宝准备好久呢:因为自己所学的是语言专业,出国留学前景会更好。所以,心一狠,从大二就开始准备。退了所有学生组织,放弃了让我分心的东西,每天两点一线,离开图书馆就是寝室。

@学习!:12月9号,雅思战,没什么想说的,我这两个月都是学习的了。

留学成功党

@在美小少年:加州的阳光很明媚!这里学术氛围很开放!我非常庆幸一年前努力的自己,庆幸选择了这里,学成后,回国更好地发展自己!

@一切不简单:教辅材料一千多页,两百多刀;周二周五泡burwood图书馆,周三周四泡学校的图书馆;不会做的数学题老师也说不会做,bio有不会的点老师居然让我自己Google;Westfield六点就关门了这就意味着我泡完图书馆之后不找到华人店还吃不到饭。留学很苦,很寂寞,希望坚持后有光亮!

@日本的吃货君:苦、累、想家。主要是,想中国美食。想黄焖鸡,想麻辣烫,想饺子,尤其是吃过中餐馆香肠馅的饺子之后……回家一定要大吃一顿。

@我爱paper:paper是最好的朋友。留学生的寂寞,有谁懂,朋友圈都凑不齐9张图!

你担心留学值不值?

其实评价标准不在外界,在自身

据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今年8月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认为留学收益小于成本者只占 27.3%,其他被调查者认为留学值得或收益与成本相当。所谓的“留学不值”“留学回来找不到满意工作”之类的言论,只占据一小部分。因此,有意留学者,没必要因为别人的情况来限定自己的选择,评价标准不在外界,而要从自己切身的需求出发去考量。

在上海读书的王同学就是留学准备党中的一员,不同的是她并不是2017届应届毕业生,事实上她已经毕业一年了。“因为考研失败,所以毕业后就开始准备出国。听着好像有点冲动,毕竟还有很多路去走,何必多准备一年出国,但是我知道,我真正向往的生活和人生,需要这一段曲折。”在Gap Year这一年里,除了准备留学申请,她也在企业进行实习。“越实习,就越明白自身的差距,更坚定了我留学的决心。虽然比别人晚了一年,但弯路上有更多风景。”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应该认清现实环境,从自身情况出发,抛弃盲目留学和“留学成功论”的观念,找准清晰的定位,为自己而留学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