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深山里守护西山农牧场农业水命脉的“闸口夫妻”

10月21日,西山农牧场水管所职工成建国和妻子俞秀芳再次驱车来到西山农牧场潜坝,检查闸口、阀门、围栏等设施设备的情况。虽然近期已经停用农业用水,夫妻俩也按水管所领导安排,回到农场场部接受其他工作任务,但他们还是对闸口放不下心,隔几天就要回来看一看。

2000年,成建国和俞秀芳来到农场水源地潜坝担任守闸口的任务。

从第一次来到潜坝守坝至今,已经过去18年了

18年,深山里守护西山农牧场农业水命脉的“闸口夫妻”

每年有8个月在坝上度过

潜坝是乌鲁木齐河上的一座坝,距西山农牧场场部大约25公里,承担了西山农牧场所有的农业、林业用水。每年4月,成建国和俞秀芳就要上山守坝,在山上一守就是8个月。

成建国和俞秀芳的家在西山农牧场场部,与父母、儿子同住,而守坝期间,潜坝上两间低矮阴暗的小屋似乎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

让成建国记忆最深的是在儿子两岁那年的汛期,夫妻二人在坝上守了三个月,没见过儿子一眼

18年,深山里守护西山农牧场农业水命脉的“闸口夫妻”

“那时候日子太苦了,路途远、也没车,我们长期在坝上回不了家,见不到父母和孩子。最愧对的是孩子,他最需要父母在身边照顾、教育的时候,我们却缺席了他的成长。”说起这件事,47岁的成建国脸上满是失落。

“一开始我们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回家一趟很难。后来换成摩托车,这些年路上往返,我骑坏了两辆摩托车。前两年,我买了辆二手汽车,比过去方便多了。”成建国说。

交通工具“升级”了,但汛期时,夫妻俩还是回不了家,甚至买菜都得瞅着空,到5公里外的四大队急急忙忙买了就赶回坝上。

守坝的时候,夫妻俩每天的工作就是观察水量、排沙、泄洪。每年6至8月是汛期,水流量大,泥沙含量也高,坝上每40分钟就要排一次沙,24小时不能间断。每到这个时候,成建国夫妻俩就会在坝上铺个褥子睡觉,方便随时起来放闸。

“以前那个闸门都是人力拧的,特别费劲。后来换成了电控开关,一推开关,阀门就上去了。但即使这样,坝上还是不能离开人。”成建国说。

浑身伤病换来大坝“安稳宁静”

10月21日16时,乌鲁木齐的实时温度是10℃,站在潜坝大坝上,冷风一吹,人还是禁不住冻得瑟瑟发抖,骨子里都渗透了寒意。

成建国笑着说:“这里离南山近,天也冷得早,前两天降温降雪,这里的雪也下得大。我们每年烧火生炉子都要烧到端午节前后才停。”

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成建国和俞秀芳都患上了关节炎、风湿病。成建国指了指腰说,现在已经戴着护腰了。

成建国的左手小拇指已经看不出指纹了,他告诉笔者,这是有一年汛期下大雨,泄洪时小拇指不小心被水闸压了。

“当时血流了一手,还好有同事在场送我去包扎,才没让伤势更严重。”成建国说。

18年,深山里守护西山农牧场农业水命脉的“闸口夫妻”

在离大坝不到200米的地方,两条小路通往两间不大的砖房,这就是成建国和俞秀芳在大坝上的家。

山上的路不好走,成建国和俞秀芳锄草、铺砖,自己开辟出了两条小路。其中一条路有一段台阶,因为每天要上下无数次,台阶上的砖块已经残破不堪,让这段上山的路更不好走了。

成建国说,每天都在这条路上巡检,一年磨破一双球鞋是常事。

在汛期时,每天一听到来水了就要立刻冲到坝上开闸,夜晚拿上手电急着上山,心里着急,路又难走,夫妻俩在这条路上没少摔跤

今年8月的一天,凌晨4点,正在熟睡的成建国和俞秀芳夫妇被急促的水声惊醒,成建国来不及穿上外套就冲往坝边开闸泄洪。

“这样的事情每年汛期都会出现,基本晚上都睡不了一个囫囵觉。”成建国说。

艰苦环境中的苦中作乐

成建国和俞秀芳的小屋坐落在林荫深处,坐西朝东,房子很少能照到阳光。

两间房子只有两扇朝东的窗户,推开门,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墙面斑驳,一盏老式暖黄色灯泡忽明忽暗地闪着

临近冬季,他们不用一直守在坝上了,被子已经卷起来挂在墙上。“刚开始我们不懂,把被褥铺在床上就回场部了,开春再来的时候,被褥被老鼠咬得全是破洞。后来我们有经验了,把被褥都挂在墙上,老鼠就咬不到了。”成建国说。

成建国介绍起“家”中的“装备”:“这是单位前几年给我们配的电视机,我们自己拉了天线,可以看看新闻。现在手机通讯也很方便,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比起近乎与世隔绝的状态好太多了。”

18年,深山里守护西山农牧场农业水命脉的“闸口夫妻”

小屋西边的树林里,有一处泉眼,是成建国发现的。他接了根塑料管通到泉眼,夫妻二人吃喝洗涮全靠这眼泉水。

“这水可甜了,喝着美得很!”成建国美滋滋地说。有水有电的日子对于上一代守闸人来说是一种奢望,可现在他们都有了。所以尽管这里的条件在外人看来十分艰苦,成建国夫妇俩却仍然觉得很知足。

院子里,有几块夫妻俩开辟的菜地,俞秀芳种了大葱和小白菜,把它们侍弄得郁郁葱葱,菜地周围还种了些格桑花,开得红艳艳的,随风摇摆着。一旁还有两个用轮胎做成的秋千,配上远处层林尽染的秋景,这简单的农家小院好似世外桃源一般。

在大坝上的日子太长了,如果每天就是我们两口子大眼瞪小眼,不自己找点事做,那这十几年肯定熬不住。种点菜、种点花,捡些砖块木头搭个小棚子,都是顺手的事,也给自己的生活增色添彩。”成建国说。

笔者后记

这日日夜夜的平凡坚守,是生活更是责任。18年来,夫妻俩守在坝上,没有请过一天假,没发生过一例安全事故,年年确保潜坝和泄洪闸的正常输水、安全排沙以及农场的安全度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 源:天山时报

通讯员:王卢俊茹

编 辑:张 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