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上个月,我们在后台收到一位25岁姑娘的几万字长篇来信。她自称“瑞子”,是一个频繁出轨,受伤却无法自控的姑娘。

在这篇长信中,瑞子讲述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但绝大部分篇幅,却在表达两个字:痛苦。

经过她的允许后,我们与故事FM一起采访了她的故事,并录制成音频节目。

故事FM 第 127 期

听完了故事,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和“出轨”有关的话题。

出轨者的内心痛苦,这虽然是我们认识出轨本质的一条重要线索,但也恰恰是我们最难理解的——明明是Ta在出轨,为什么Ta作为一位连续出轨者(Serial Cheater)居然会遭受内心痛苦?

单单是作为名字的“出轨”这两个字,都带有明显的指向性,而对出轨行为的分析和讨论,很容易被看作是“替出轨者寻找开脱之辞”。

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对出轨的关注角度,其实恰恰回避了对出轨最核心、本质的理解。

比如,我们容易去关注出轨者在新的关系中是否获得更好的性体验。或者,因为自己或伴侣的出轨,在意随之而来的巨大羞耻感。

我们想从内心的视角,和你一起去理解“出轨”这件事情究竟为何会发生?它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出轨”会带来什么?

除了肉体背叛,以及人际关系中的耻辱感等等“外在”伤害,出轨行为造成的“内在”伤害,本质上是彻底摧毁伴侣的自我身份认同(Self Identity

在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期许中,都希望获得一个“完美爱人”,Ta能满足我们的多种需求。Ta有时是知己,有时是智者,有时是仰慕我们的崇拜者,Ta要与我们情投意合,又心智相当。

之所以我们都确定这样的“完美爱人”(The One)存在,是因为自己的镜像其实就是我们描绘“完美恋人”的画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婴儿时期人们第一个爱上的人就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慢慢形成了“我是独特、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这个自我认知。

而当自己的伴侣出轨,这个事实确凿地在否认这一自我认知。这一伤害对于被出轨的人来说,不是简单的“我好像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而已,这种痛苦如果用文字表达,更类似“我原本相信的世界如今彻底崩塌。”

生活中,被出轨的人往往陷入痛苦之中:“是我的吸引力不够吗?”或者,“难道我们的爱是假的吗?”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其实

是被出轨者在试图找回那些Ta们曾经相信的事物,就像带着满身伤口在大海里游泳,寻找一座哪怕是小小的孤岛立足。

如果一个人出轨的代价是造成另一方的巨大痛苦,摧毁以往建立亲密关系(家庭)、经济纽带,甚至是大半生积累的一切,那么出轨者冒巨大风险也要在出轨中获得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或者换个问法:当人们因为幸福而建立亲密关系,那么出轨行为中,是什么让出轨者获得原本无法得到的,更大的幸福感?这其中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任何一方都同时存在两类情感需求。我们期待更近距离(Closeness)的亲密,希望与另一半真正做到亲密无间。同时,我们也期待更远距离(Distance)的亲密,也就是有自己的空间,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恋爱双方都在不断平衡这两种需求。在失衡的状态下,一个人原本内心未被满足的“伤口”,更容易以某种“越轨”的行为表达出来。举一些例子:

· 我要证明“我是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伤口是“我不确认我自己的价值感,我是否真的足够重要”,那么在亲密关系中,Ta就更可能需要通过伴侣来反复确认自己是否是“最重要的”。

而出轨往往是强调自己重要性的一种方式。甚至连续、长期出轨,通过第三者的人数、年龄、样貌、社会地位来不断体验和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出轨对象是谁都无所谓,这一切都是证明自己重要的工具。

我们经常从PUA中能看到这个影子。这其中不仅有“自恋“的特征,更不在意给伴侣带来的伤害,只考虑自身需求的最大化。

· 我要确认“我是值得被(很多人)爱的”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伤口是“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有人会爱我?”,那么在一段亲密关系中,Ta的安全感更低,也更容易在关系失衡时候被影响和扰动。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当距离过近的时候,Ta可能感受到“被拥有”、“为对方而活”、“扮演对方喜好的样子”、“真正的自己消失不见”的感觉。

而当一段亲密关系过于疏远,Ta可能会认为这段感情中“毫无安全感”、“亲密关系缺少忠诚感”、“没有人真正爱自己”。

这种情况下,安全感更低的一方同样可能成为长期出轨者(Chronic Cheaters)或者连续出轨者(Serial Cheaters),因为Ta们需要不停寻找安全感,确认自己的是值得被爱的。

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在比利时情感治疗师Esther Perel的执业生涯中,来自全世界的出轨者都有类似的一个特征,甚至颇具讽刺意味。

那些结婚几十年,赞同一夫一妻制,甚至坚信自己永远不会伤害伴侣的人,但是却为了一个简单的原因跨越出轨这条红线——“出轨时感到自己真正活着。”

在探索出轨者的心境时,Esther发现出轨者往往对现状的不满,或者对此时此刻自己的某种厌恶。

换句话说,出轨者并非在逃离自己的伴侣,而是在逃离“正在慢慢成为的那个自己”。

而出轨作为一种被禁止的行为,加剧了实施出轨行为的刺激,这种反馈让出轨者更确信:出轨是在逃离旧的自己,成为全新的自己。

· “我不知道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困境,无法面对”

一些出轨者可能因为没有能力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困境,于是选择用出轨让自己摆脱这个“无法分手”的困境,Ta们很可能潜意识中会把出轨行为的蛛丝马迹,“不小心”透露给伴侣。

· “我渴望你的关注,哪怕是以糟糕的方式”

同样表现为“主动暴露自己的出轨证据”,一些出轨者的内心需求可能是在向伴侣强调自己的地位与重要性,出轨更像是一场“呼救”,Ta希望得到更多关注。

· “我渴望变化,这是一个绝望的挣扎”

也有一些出轨者常年重复单调却高压的工作生活,却又没能和伴侣一起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这时出轨对于Ta们来说,成为了一种“重获新生、重获幸福”的方式。

情感治疗师Esther Perel回忆接触过的出轨者时发现,尽管引发出轨的具体内心需求不同,但很多出轨者的动机,都是在渴望“获得关注”、“感到自己很重要”、“确认自己的特殊性”。

讽刺的是,前文中我们谈到,恰恰在出轨者尝试建立“自我”的同时,却深深地伤害伴侣的“自我身份认同”(Self Identity)。

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在谈出轨伤害的治愈之前,我想起一个月前在Youtube上看到的一段视频。

镜头对准一对夫妻,他们经历出轨,最终找到了一起面对的方式。

视频中,出轨者已经停止了出轨行为,被出轨者也明确了自己对于“出轨行为”的定义。这对夫妻先描述自己受到的伤害,接着互相理解对方受到的伤害,最终达成一致:他们都承认对方受到了伤害,并希望与对方一起面对他们关系中曾经被他们忽略的问题。

在情感治疗师Esther Perel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人们如果选择在出轨事件后重建亲密关系,治愈过程虽艰难,但是有迹可循的,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 出轨者的道歉

除了停止(另一方认知中的)出轨行为,出轨者首先需要向被出轨者道歉,明确表达认识到出轨行为产生的创伤,以及对另一方的愧疚、歉意。对于出轨者而言,Ta们有责任主动表达悔意,这是重新建立信任的基本。

· 被出轨者找回自我

被出轨者需要获取家人、朋友的支持,参加积极的活动感受身边的爱意,在温暖的环境中找回被出轨事件打破的自我。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纠结出轨细节,类如“出轨发生在什么时间?哪里?性体验是否比和我在一起时更好?”

· 进行有效谈话

更关注出轨行为的意义和动机时,往往双方能进行更深刻而有效的谈话。“出轨对你意味着什么?在出轨中你表达了哪些感受或这得到了哪些体验,是我们在一起时你无法做到的?”

· 和痛苦共存

无论是出轨的一方,还是被出轨一方,即使在经历了几次促膝长谈之后,也应当了解,出轨的伤痛不会轻易消退,它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这并不指咬紧牙关忍耐痛苦,因为无论做什么,痛苦都会存在于心里。

面对痛苦时,成年人总是找到和痛苦共存的方式,就像癌症患者会接纳疾病,然后去体验疾病带来的那个全新视角,重新认知自己和这个世界。

我们相信,世上可以有独特的问题,但不应有孤独的提问者。

愿你的痛苦,总有人倾听。

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人生就是时时刻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们迫切地想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却也同样挣扎着寻求理解和安慰。

这样的你,并不孤独。

故事 FM 是一档亲历者口述真实故事的声音节目,

我们寻找有故事的普通人,用他们自己的声音,讲述亲历的故事。

声音不会说谎,扫描二维码,关注故事 FM ,在别人的故事里,与自己和解。

/往期故事/

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我不配拥有好东西,于是我破坏|一个「渣女」的故事

心思研究 / 碎前故事 / 咨询师问答 / 给你治愈

心里有事,来「简单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