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紅樓拾英(一)秦可卿之死

「原創」紅樓拾英(一)秦可卿之死


如一縷炊煙,

嫋嫋在紅樓的庭院,

剛看到燈紅酒綠,

便被冰涼的風吹散。

如一道晚霞,

在紅樓的簷牙飛掛,

剛聽到豔語笙歌,

便在落日的餘暉中淡化。

她是那麼風流,

動如流鶯弱柳。

回眸一顧,

必定使人魄散;

秋波一蕩,

足以讓人魂丟。

她麗如天仙,

精緻神飛。

有黛玉之嫋娜,

兼寶釵之嫵媚。

自謙而溫婉,

嫻雅而芳菲。

斯人一入,

榮寧皆驚,

靚女妒其兼美,

濁男頓起淫心。

天意也,

豈斯人之煽情!

然名不正則言不順。

其假父之罪與?

非三公九卿,

何為“可卿”?

作者曰:卿者,顯爵也。其假父不過營繕司郎中,未居廟堂之高,亦無祖宗之蔭庇,何來可卿?名之為可卿,則意涵猥褻,所謂卿卿我我,必戲蜂蝶。猶今日之演藝界,美其名曰“潛規則”。美人有金錢之貪、聲名之慾,必先獻其身,忍其辱。初出道時,猶存些許羞澀,再則邊淫邊議款項,三則商定而後動矣。

可卿之假父倒也有些慧根,三百年前便已悟得此潛規則,亦屬難能可貴了。然則一個清純美麗的女兒就此陷入無底深淵,能不讓人扼腕嘆息乎!可見家教之誤,百年難挽!其假父不慎初心,悔之晚矣!

「原創」紅樓拾英(一)秦可卿之死


寶玉與可卿,

至性至情之人也。

意淫逢情淫,

無乃心淫乎?

太虛幻境之交,

愛之至純。

膚相親而行雲雨,

臂相挽而語溫存。

情繾綣而難分,

奈何思蹇蹇而輕生?

作者曰:若問可卿因何而死?“疾也!”異口而同聲者必眾。謬矣!病死之說,乃《紅樓夢》作者暗設之煙幕。請細閱《賈寶玉神遊太虛境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之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一首詩:“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詩的旁邊畫一座高樓,上有一美人懸樑自盡。該詩恰是對可卿的判語,而其畫正是可卿的結局。

「原創」紅樓拾英(一)秦可卿之死


然則可卿因何而懸樑?這自然會讓人想到焦大“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言論並非空穴來風,此後賈珍賈蓉父子在尤二姐處的聚麀之樂便是此事的再版。可卿在人倫上已失底線,於操守上還能有廉恥麼?但是,以可卿溫言細語,小心謹慎,逆來順受的性格,即便被公公強暴了,心中一百個不願意,也不至於選擇自盡呀。

然則可卿畢竟已逝,且走得那麼決絕,何也?必是其與公公的姦情敗露了。那麼是誰撞破這一見不得人的事呢?必是尤氏。不見可卿逝後,尤氏一直藉口胃氣疼而不出室門嗎?治喪期間亦不聞不問,委責於鳳姐。在送葬的行列中,上自賈赦賈政,邢、王夫人均已出面,獨無尤氏,這不異常嗎?且可卿剛死,其丫鬟瑞珠便觸柱而亡,何哉?守望失職也!不能不死。當然了,以尤氏之性,並非有意捉姦,必是有人暗中導演之。這在寧榮二府的明爭暗鬥中,已早露端倪。

「原創」紅樓拾英(一)秦可卿之死

《中國傳世名畫》孫溫繪紅樓夢場王熙鳳問病秦可卿


唉,可卿之死令人慨嘆!乃作七律一首以奠之。

(九佳十灰合韻)

名列金陵十二釵,

初心竟涉滅門災。

只因靚女愛顏色,

遂至幻仙售玉腮。

叔叔無心添孼債,

公公著意購官階。

臨行已悟皇天意,

徑向床帷報勢頹。




知識 | 思想 心鑑閱讀 文學 | 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