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戰爲何瞄準柴油貨車

攻堅戰為何瞄準柴油貨車

2018年1月,河南安陽市G107郭王度檢查站,尾氣排放檢測人員正在對柴油貨車進行現場檢測,查處超標排放的車輛。 人民日報記者:劉毅 攝

攻堅戰為何瞄準柴油貨車

北京市環保部門近期強化了對高排放重型柴油車的監管力度,外埠超標排放柴油車禁止進京。 人民視覺

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是黨中央確定的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誌性重大戰役之一。7月20日,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此前,《重型柴油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已正式發佈。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正在提速。

為什麼柴油貨車成為機動車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成為汙染防治攻堅戰瞄準的目標之一?柴油貨車汙染治理目前進展如何?未來還將面對哪些挑戰?如何應對?人民日報記者最近專訪了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

機動車排放的顆粒物和氮氧化物中,柴油車排放分別佔95.9%和63.4%

記者:柴油車從保有量來說不算高,為什麼卻成為攻堅戰的主要目標之一?

丁焰:柴油車雖然保有量不高,但產生的汙染物不可小覷。截至2017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1億輛,汽車2.17億輛,其中柴油車保有量1956.7萬輛,僅佔機動車保有量的6.3%、汽車保有量的9%。但柴油車排放了佔機動車排放總量63.4%的氮氧化物和95.9%的顆粒物。柴油車尤其是柴油貨車,已經成為機動車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在保有量不高的情況下產生這麼多汙染物,是因為我國大型柴油車主要扮演生產工具的角色,承擔運輸功能。以柴油車為主的中大型客車和貨車,承擔了七八成的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行駛的強度高、里程多。可能1輛私家車1年開不到1萬公里,但1輛貨車1年行駛里程能達到十幾萬公里。

記者:近年來柴油車汙染治理取得了哪些進展?目前面臨哪些挑戰?

丁焰:2013年國務院頒佈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經過5年努力,柴油車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總體來看,我國已經依法建立起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模式,“油、路、車”全面統籌、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柴油車總體結構得到優化;構建了事前信息公開、事中事後監督管理的機動車環境管理模式;初步建立“環保取證、公安處罰”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基本建成國家—省—市三級聯網監控平臺;油品質量得到提升;運輸結構不斷優化調整。

但柴油車汙染防治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交通運輸結構不合理。以柴油車為主的公路運輸承擔了78.8%的旅客運輸、76.8%的貨物運輸。鐵路貨運比例僅佔7.7%,集裝箱海鐵聯運比例僅為2%。

二是柴油車超標排放問題突出。生產銷售超標排放柴油車現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在用柴油車超標排放現象普遍,年檢一次上線合格率不足80%,存在不添加車用尿素、屏蔽後處理裝置、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等問題。

三是柴油質量問題十分突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民營加油站柴油質量不容樂觀,合格率不到50%,特別是黑加油站點遍佈各地。據有關方面從貨車油箱抽測,柴油合格率不到10%。

四是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和水平較低。全國僅11個省設有專門機動車環境監管機構,186個城市組建了專門監管機構,專職監管人員不足3000人,面對3.1億輛機動車、1億多臺各類機械,平均每人監管14萬臺機動車和機械,遠遠不能滿足環境監管需要。

“作戰方案”經過兩年多時間周密制定,將建立健全最嚴格的環境監管制度

記者: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丁焰:為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生態環境部將統籌油、路、車治理,建立健全最嚴格的機動車全防全控環境監管制度,確保柴油貨車汙染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具體措施包括:

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即國Ⅵ)排放標準,加強柴油貨車生產銷售、註冊使用、檢驗維修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生產銷售環保不達標機動車的違法行為。

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加快提升鐵路貨運能力,大幅提高鐵路貨運比例。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加3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增加40%、長三角地區增加10%、汾渭平原增加25%。

推進燃油品質升級。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將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於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取消普通柴油標準,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健全燃油、清淨增效劑和車用尿素管理制度,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儲存、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車用尿素行為,堅決取締黑加油站點。

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汙染防治。推進排放不達標工程機械、港作機械清潔化改造或淘汰,推廣使用電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新能源作業機械和船舶。

總的來說,經過兩年多的調研、方案制定,兩次共徵求37個部門的意見,中央、各部門、地方政府、企業在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上的思想是統一的。切實落實《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我對打好這場戰役很有信心。

國六標準中汙染物排放限值大幅加嚴,要求車輛安裝遠程在線監控裝置

記者:最近,《重型柴油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正式發佈。國六標準的亮點是什麼?將對治理柴油車汙染髮揮什麼樣的作用?

丁焰:國六標準中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限值,和國五(即國Ⅴ)相比分別加嚴了77%和67%,新增了顆粒物數量的限值要求,還首次設定了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遠程OBD)的要求。

一直以來,大家都對柴油車超標排放、不添加車用尿素等問題多有詬病,安裝了遠程OBD之後,就能遠程在線監控柴油車的汙染物排放狀況,節省人力、時間成本。此外,以前重型車排放標準針對的是柴油車發動機,製造發動機的是一批企業,製造汽車的是另一批,雙方互相推卸責任。而國六標準第一次按照整車進行監管,以解決發動機和整車“兩張皮”的問題。

大部分機動車生產企業積極應對,會於明年中期提供國六標準的產品,並提升企業的整體排放控制水平。遠程OBD技術不僅是給監管部門用的,也為企業自身管控產品、治理超標提供了平臺,能夠幫助企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進行有效維修,有利於企業承擔汙染治理的主體責任。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柴油貨車保有量約佔全國30%,將採取針對性措施

記者:京津冀地區行駛的柴油車很多,治理的重點是什麼?

丁焰:京津冀地區本身產業結構偏重,有鋼鐵、煤炭、焦化等重工業,還有運輸煤炭、礦石的港口,對柴油車依賴性比較強。京津冀地區的公路貨運比例比全國高出10個百分點。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京津冀晉豫魯)貨運量約佔全國貨運總量的23.4%,本地柴油貨車保有量503.8萬輛,約佔全國柴油貨車保有量的30%,其柴油車排放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約佔全國排放總量的32%。另外,根據貨物流向調查統計,北京市過境貨運量佔比超過1/3,加劇了北京空氣汙染的程度和依靠自身加以治理的難度。

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行動中,都將京津冀地區列為重點地區。我們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讓大宗原材料有固定的鐵路運輸路線,不再通過公路運輸,這是治本之策。

全方位實施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嚴禁超載、超限、尾氣超標以及車輛的超強度使用。

加快建設完善“天地車人”一體化的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完成柴油車遙感監測點位建設,推進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嚴禁車輛“帶病上路”。

加快提升車用油品質量,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已提前於2017年10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柴油,禁止銷售普通柴油,率先實現車用柴油和普通柴油並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