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汽車有多遠?

Tips:

10餘年時間、近千倍增長,尚處產業化初期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距商業化利用還有多遠?但可以預見的是,各大車企、投資機構以及相關產業將加緊佈局氫燃料電池,以期在這輪新賽跑中搶得先機。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確定的三種技術路線之一的氫燃料電池已經駛到了聚光燈下。疊加價格波動、產能過剩、投資過熱等多重因素,也為氫燃料汽車結構調整提供了良好契機。

一、優勢

事實上,燃料電池車這一看似科幻意味十足的產品,在技術先進性、便捷性、耐久性等方面都有著獨特優勢。除了無排放汙染,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另一優勢是“充電”速度更快,可以在數分鐘內完成加氫。氫氣連續不斷地提供動力,還巧妙避開了純電動汽車需要長時間充電的短板。蓄電池驅動的汽車充一次電需要8小時,而燃料電池汽車可以在十分鐘內充滿電。而在運行成本上,氫燃料電池車會比燃油車便宜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平。

《中國製造2025》提出實現燃料電池車運行規模達到1000輛。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另據國際氫能委員會發布的《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將達到1250萬輛左右。而2018年給予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沒有退坡,是國家持續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另一個信號。

二、現狀

僅2018年以來,關於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支持資金就已超過4.21億元,涉及6個項目。但事實上,相比於混合動力、電動新能源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並不快。目前中國運行的氫燃料電池車累計量在千輛左右,運營的加氫設施超過10座。這與純電動車市場的火爆情況形成了鮮明反差。

三、困難

1.為何氫燃料汽車目前暫時難以大規模推廣?其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成本問題,目前氫燃料汽車的每千瓦電堆的價格約1.45萬元,相比之下氫燃料汽車購車成本要比純電動汽車成本高出數倍。因而在核心技術方面,需加快突破發功率電堆技術,尤其是高比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以及關鍵材料的研發。

2.如同困擾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一樣,加氫站的稀缺也是難題。考慮制氫、儲備、加註等因素,在制氫場所100公里內集中佈局加氫站比較科學合理。但除了加快加氫站建設,如何提高加氫站運營可靠性、降低故障發生率,也是目前關注的重點。誠如制氫過程也要消耗能源,這正是氫能受到一些詬病的根源所在。而液氫儲運也是當前業內正在攻克的技術瓶頸之一,只有實現液氫的安全儲運,才能實現燃料電池大規模運用。

3.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不斷擴大,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問題逐步凸顯。我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生產和消費國,僅2017年裝配動力蓄電池量就超過37GWh,總裝配量已超過100GWh。氫燃料電池是否可以改變該現狀,仍有待研究。

四、未來

隨著頂層設計對產業扶持及關鍵技術突破,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當前,各路資本開始高調將氫能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氫燃料電池相關零部件和專業性公司也在快速增長。其中不乏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車集團等國企,也有車企巨頭中通客車、宇通客車、上汽集團以及能源、材料等企業。

但業界分析普遍指出,氫燃料車若要實現盈利還需5年左右時間,大幅提高則要到2025-2030年。從氫液化、儲運到後期加氫站的整個流程,各個環節需要的材料、溫度、檢測方法等,都要有一個技術平臺為後期設計、製造提供支撐,也才能最終實現量產。換句話說,氫燃料汽車尚處大規模商業化的導入階段,要作為乘用車走進尋常百姓家依然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