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有「十法」 磐安管頭有羣愛「管事」的人

2018-10-26 08:5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振華 通訊員 黃葉青 舒旭霞

乡村治理有“十法” 磐安管头有群爱“管事”的人

一大早,磐安縣尖山鎮管頭村村民厲德福沒出門幹活,卻走進村裡一個個農家樂的廚房“逛”了起來。今年9月受聘擔任“管頭管事”志願者以來,這成了他日常的一項重要工作。

“逛”廚房看似漫不經心,厲德福和另兩位志願者卻能看出不少門道來,並登記在冊。志願負責食品安全監管前,縣食藥監部門專門給他們做了培訓,而且村裡還給了他們“處罰權”:誰家有問題,就可以發出整改通知,整改不到位村內通報批評,且減少安排遊客入住。

乡村治理有“十法” 磐安管头有群爱“管事”的人

作為全省著名的旅遊特色村,管頭村依託當地保存完整的烏石民居,從2005年開始辦農家樂和民宿,年均接待遊客70餘萬人次。管頭村民700多人,面對與遊客1:1000如此懸殊的比例,村裡一直在探索實踐基層治理新模式,總結出了先鋒引領、最美激勵、暖心疏導等富有管頭特色的“管事十法”。今年9月成立的“管頭管事”志願者團隊,聘請24名農家樂業主、攤販、村民,專門負責村裡的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遊客投訴、心理諮詢等事宜。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管頭村每天爆滿,“管頭管事”充分發揮作用,有的負責疏導每天湧入村內的上千車輛,有的負責巡邏防控,有的負責遊客服務,全村接待吃飯、住宿、觀光遊客4.1萬人次,無一起遊客投訴,無一起警情。

乡村治理有“十法” 磐安管头有群爱“管事”的人

遊客多了,難免會出現糾紛。“管頭管事”志願者在實踐中總結了“兩先”調解理念,即本地人與外地遊客發生糾紛先從本地人身上找原因、黨員幹部與普通群眾發生糾紛先從黨員幹部身上找原因。前幾天,寧波一遊客洗澡時不慎滑倒導致左手受傷,要求業主賠償1萬元。雙方爭執不下,志願者先從浴室找原因、再與遊客溝通,最後雙方得到滿意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