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833年10月21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出生


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837年父親前往俄國經商獲得成功,隨後全家遷居聖彼得堡。諾貝爾進入當地的貴族學校學習,掌握了流利的英文、法文、德文、俄文。

在俄國上學期間,諾貝爾開始研究化學,18歲時又去美國學習了四年化學,等諾貝爾返回瑞典後發現他的父親的工廠已經破產,便開心地投身於研究炸藥製造,主要是如何安全的生產和使用硝酸甘油炸藥。為了研製炸藥,諾貝爾多次試驗失敗,1864年9月3日,一場大爆炸發生在斯德哥爾摩的工廠,造成5人死亡,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艾彌爾。

隨著炸藥研製成功,投入生產,諾貝爾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他曾擁有Bofors軍工廠,主要生產軍火;還曾擁有一座鋼鐵廠。1895年諾貝爾寫下遺囑,在遺囑中諾貝爾利用他的巨大財富創立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於1901年開始頒發,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其中物理、化學和經濟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圖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辦公樓。醫學獎由瑞典卡羅琳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瑞典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頒發。

波蘭裔法國籍科學家居里夫人,1903年獲得物理學獎,1911年獲得化學獎,是第一位兩次及分別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而且居里夫人的丈夫和女兒女婿也分別得到過諾貝爾獎,是該獎項最傳奇的人物。截至2016年,共有911個人和組織獲得了579個諾貝爾獎。

諾貝爾終身未婚。為了管理龐大的事務,一次諾貝爾巡遊歐洲,並以五種語言分別刊登廣告徵求私人助理,應徵的求職信中,有一封也同樣以五種語言回信,這位應徵者名為貝爾塔·馮·蘇特納。面試後,諾貝爾對蘇特納一見傾心,但此時對方已經有了婚約。兩人雖然最終並沒有走到一起,但秉持和平主義的蘇特納仍然對諾貝爾產生巨大影響,最終在遺囑中加入和平獎,正是出自蘇特納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