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毀

4月15日凌晨3點21分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牛街邑黑吉村委會

大寨村發生重大火災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凌晨3點50分左右,村子裡的一大片房屋被包圍在洶洶大火之中,一些房子已經被燒得只剩房梁,長長的火舌還在不斷從房屋頂部噴出來。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大火一直燒到早上6點左右才被撲滅。21戶人家,20間土掌房燒沒了,無人員傷亡。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目前起火原因還在調查中。

據瞭解,大寨村一個比較落後的彝族村落。

21戶人家裡,有15戶都是貧困戶。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被燒沒的20間土掌房,都是土基牆,房頂是木頭做,上面鋪著松針。房子都是順著牆,一間連著一間建的,所以一著火就連片起火。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什麼是土掌房

隨著時代的變遷土掌房離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遠。

什麼是土掌房?土掌房長什麼樣呢?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土掌房為彝族先民的傳統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層層疊落,相互連通,遠遠看去甚是壯觀,後期彝漢混居,融合了部分漢族民居的特點,逐步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堪稱民居建築文化與建造技術發展史上的"活化石"。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以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用土築牆,牆上架樑,樑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抿捶,形成平臺房頂,不漏雨水。房頂又是曬場。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擔上墊木,鋪茅草或稻草,草上覆蓋稀泥,再放細土捶實而成。多為平房,部分為二屋或三層。

土掌房是彝族地區傳統的居家建築物,是彝族建築的一大特色,但生活在土掌房裡是歷史條件下的一種無奈之舉,土掌房在生活、安全等方面有諸多不便。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生活水平提高,土掌房逐漸被瓦房和磚混房屋所代替,也因此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東西正在被漢族同化,逐漸走向消失。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但在雲南一些地方

土掌房仍然是百姓的居所

如果想要了解、參觀傳統土掌房

以下兩個土掌房建築村落

不容錯過

安龍堡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安龍堡鄉,安龍堡土掌房最早被人知道,是電視劇《錢王》的很多鏡頭在這裡取景拍攝,這部講述雲南歷史上最成功的“紅頂商人”王熾傳奇一生的電視劇,讓很多人在知道了安龍堡有保存完好連片的土掌房。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有人說,它們是彝家山鄉中最溫暖的一抹風景,因為它坐落在蒼茫的大山深處,因為遙遠,它們也許會是最後的土掌房。

城子古村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痛心!一場大火,雲南石屏縣大寨村20間土掌房被燒燬

城子古村位於瀘西永寧鄉,距瀘西縣城25公里,是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中國民居建築發展史上的“活化石”,古村擁有我國最大的、初建於600多年前的“彝族土掌房”建築群,現存“土掌房”1000餘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