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针刺可以辅助防治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由急性阑尾炎后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狭窄,阑尾周围粘连等致阑尾运动功能紊乱或压迫阑尾神经末梢而引发的以反复发作的右下腹不规则局限性隐痛、压痛(在右下腹,腹股沟一横指上,即髂骨斜45度的下四分之一处有个马氏点。手指按下去,往起收指时有剧烈的反跳痛无疑是阑尾发炎主要体征),走路或进食后加重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偶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X线钡灌肠、超声检查、马氏点反跳痛可以确诊。慢性阑尾炎需要与妇科的附件炎,肠痉挛、结肠炎等病症相鉴别。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针刺可以辅助防治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腹痛”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患者正气不足,内失温养,湿热蕴结于肠道久不得散而损伤肠络导致气血郁结;或久病伤脾,寒湿停滞肠道以致肠系紊乱而发反复腹痛。治宜通腑散结,理气和中,行气化瘀。穴取中脘、关元、天枢、曲池、内关、上巨虚。在患者排小便后令其取舒适体位并将所取穴位处充分暴露并常规消毒,毫针分别直刺中脘、关元、天枢、曲池、上巨虚各1.2寸;内关毫针直刺0.8寸,施以小幅度缓慢捻转手法各一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方中中脘健脾和中、行气活血、通腑止痛,关元补中益气以消寒散积,上巨虚与天枢相配理气(导滞)散结、疏导阳明之腑气,曲池可清泻肠腑邪热,内关宽胸利隔、降逆止呕。实验证实:针刺可以改善阑尾的血液供应,促进机体对炎症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清除,恢复和加强阑尾有效的蠕动,有利于阑腔的排空及炎症的吸收,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从而使病变的部位获得恢复。过去一直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退化器官无重要生理功能,因此患阑尾炎后多数未经保守治疗即将其切除。而现在研究揭示阑尾具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特异功能。还具有分泌细胞功能,能分泌多种物质和消化酶及促使肠管蠕动亢进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另外,阑尾具有完整的内环肌及外纵肌,有一定的长度和管径,随着显微外科和移植外科的发展,利用自体阑尾移植代替某些管道如输尿管,修复尿道的缺损和狭窄的管道等具有重大价值。从这一意义上说采用针刺辅助防治慢性阑尾炎就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了。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