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刘禹锡

秋天真是个好时节,气候舒爽,万物收获,盛开在秋日的花,其实也并不比百花盛开的春季来得少。

满城尽飘桂子香的时节尚未落幕,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日子已经悄悄到来,不同于桂花的含蓄低调。“菊”的绽放从来是高调张扬的。

古往今来,关于菊花的诗词也特别多,今天我们就在秋风中,聊聊那些充满个性的——菊花诗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待得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咏菊

黄巢

黄巢的这首《咏菊》,因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而近乎家喻户晓。人们关注的不是诗的艺术性,而是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霸气与杀气。古往今来,能够把菊花写得如此充满兵戈之气的,大概也只有这一类枭雄人物了。果然是“诗如其人”。

黄巢似乎很喜欢菊花,他另有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题菊花》没有《咏菊》那么有名,但遣词造句更为工整文雅。只是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依旧暴露了野心。

历史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朱元璋也写过一首菊花诗: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首明显是借鉴了黄巢的《咏菊》,只是艺术性更差。不过,帝王诗,从来是不可以文人诗论之的。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

“诗圣”杜甫一辈子都活得苦逼。时时“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却依旧时时不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菊花,到了杜甫的草堂前,也就不得不承担起忧国忧民的重任。

少了几分洒脱,多了几分悲凉。安史之乱的烟尘四起,那菊花的金色,也不免黯然失色。而身处乱离,还有几人,记得开元盛世,那菊坛的霓裳羽衣呢?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菊花,到了田园诗人孟浩然的眼中,仿佛又多了一份温情——是亲情、是友情。

一杯酒,一桌菜,平常却可口。眼前的菊花也不是什么名种,但却是诗人熟悉的模样。

不是吗?乡愁,不就是由那些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颜色,熟悉的朋友,密密层层地织就的吗?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

岑参

就是那个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的岑参,当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原以为豪情万丈的诗人只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却不料原来他原来也会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队伍开拔时,路边的那一朵小小的菊花颜色。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晏殊

相比于唐诗的豪壮开阔,婉约派的宋词总显得有些气血不足。灿若黄金的菊花,到了晏殊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了惆怅含泪的深闺怨妇。

被这样描写的菊花虽然风姿绰约,惹人怜爱,却未必是菊花自己所同意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诗词形容人生的三种境界,晏殊的这首《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只是第一境界。大概,可以用《红楼梦》中林黛玉评价宝玉参佛诗的那句“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来形容吧!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

咏菊

曹雪芹

说到林黛玉,便来说说《红楼梦》中的“咏菊诗”。曹雪芹似乎特别喜欢菊花,海棠诗社一口气写了12首《菊花诗》,每首都带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这其中,小编独爱林黛玉这首《咏菊》中的两句“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诗人的蕙质兰心,清新高洁跃然纸上。

与晏殊的菊花不同,林黛玉的菊花虽然同样纤弱,胸襟却是开阔的。潇湘妃子给人的印象常是:弱不禁风,还有些小心眼。但从她不喜李义山(李商隐)的诗,却多次提到王维、陶渊明,便可知林妹妹的胸襟风骨了。

秋日读诗|你眼中的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的这首“采菊东篱下”大概要算是菊花诗中最有名的了。清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潜已然成了菊花的代言人。菊花高傲、自爱,远离尘世,亲近自然的特性也在陶渊明笔下定型。

关于“采菊东篱下”的后半句“悠然见南山”,历来有“见南山”“现南山”“望南山”不同版本。“望南山”固然显得太过刻意。而“见”很可能是“现”的通假字。

远处的南山,花自开、鸟自飞、水自流,不经意就浮现在了诗人的眼中。这种两相静好,互不打扰的感觉,多么好啊!

前日看了一出《王阳明》,想起这位心学大师的一段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花的风姿,花的色彩,何尝不是我们心的投射呢?那么,您心中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您最喜欢的菊花诗又是哪首呢?

文|闻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