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洋小伙」攝影師六年間深入山野田間刻錄海南島影像

白俄羅斯“洋小夥”攝影師六年間深入山野田間刻錄海南島影像

加里克在保亭熱帶雨林中。

白俄羅斯“洋小夥”攝影師六年間深入山野田間刻錄海南島影像

加里克拍攝的漁村碼頭漁民勞作的景象。

白俄羅斯“洋小夥”攝影師六年間深入山野田間刻錄海南島影像

加里克拍攝的海南村民家中一角。

白俄羅斯“洋小夥”攝影師六年間深入山野田間刻錄海南島影像

加里克鏡頭下的海南農村阿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詩婷

村口經營雜貨鋪的老闆、咖啡種植園中赤腳奔跑的小孩兒、老街巷裡坐在電動車上休息的阿叔、農村小道中憨態可掬的小豬……無論是在背街小巷,還是在農村田間,這些對於不少海南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和人物,被來自白俄羅斯的攝影師加里克“裝”進了鏡頭中,成為一幅幅富有藝術感的攝影大片。

6年前,秉持著“人生永遠在路上”信條的自由攝影師加里克,隻身一人跨越萬里南下海南,開啟人生中的首次中國探秘之旅。與許多初來乍到的“新島民”不同,他偏愛深入農村、漁排、田間尋找靈感,用鏡頭丈量海南的山林與田野,融入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像當地人一樣生活。

“走到哪,拍到哪!淳樸和真實是我在海南的最大的收穫。”加里克說,他正和其團隊進行環島拍攝,用鏡頭尋找、記錄鮮為人知的島民島事,以不同視角傳播海南的美與真。

愛與農民打交道的攝影師

高挑的個頭,一頭咖色頭髮,近視眼鏡上扣著墨鏡鏡片,揹著一個有些破損的大雙肩包,身著一件印著“I love Sanya(我愛三亞)”的T恤……與記者約訪當天,加里克的出場方式,讓人很難將眼前這位造型新潮的小夥子與熱愛黎苗文化、鄉野田園、泥土芬芳的攝影師聯繫起來。

熱愛旅遊、攝影的加里克,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似乎都在路上,閒暇日子裡喜歡到各國採風拍攝,製作出極具個性的攝影作品,發佈到社交網絡平臺,與各國網友分享。

對於加里克來說,與海南結緣實屬偶然。2012年,當他決定到三亞旅行時,甚至不知道這座城市在哪裡。那時,一個偶然機會,加里克受到一位在三亞工作的朋友邀請,暫無出遊計劃的他一口答應,並在一週內辦完相關手續後,直接乘機飛往海南。

這是加里克第一次來中國,對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的初印象,是具有濃郁熱帶風情的三亞。“陽光、沙灘、大海、椰樹,三亞的美景令人沉醉,與我的家鄉景觀有很大不同!”海南宜人的生活環境深深吸引著加里克。很快地,他在當地一家旅行社找到一份導遊工作,負責接待來自俄羅斯的遊客,領著遊客遊山玩水,探秘瓊島極致美景。沒想到,這一待,便是6年,這對於特立獨行、隨遇而安的加里克來說,已是奇蹟。

吸引著這位自由攝影師停下腳步的,不僅僅是瓊島的旖旎美景而已。在工作間隙,加里克還有一個特殊愛好——到海南的農村去!“在農村能接觸到很多當地的民俗風情,村民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與村民打交道特別開心,是激發我拍攝創作靈感的源泉。”加里克說。

無論是深山農村,還是沿海漁村,如今,在不少瓊島村莊,都留下了加里克的身影。而加里克的攝影作品中,亦印刻著屬於他的“海南記憶”:與黎家阿叔學習製作傳統樹皮衣服,和漁民乘船出海烹飪海上大餐,向阿婆請教黎錦編織技藝感受“祖先智慧”……這些豐富、淳樸的海南農村趣聞,不禁令“洋小夥”嘖嘖稱奇,在鏡頭下變成一幅幅生動的鄉村剪影,引人心馳神往。

“洋小夥”有“海南範”

與村民接觸多了,自然而然也習慣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洋小夥”變得越來越“海南範”。比如,加里克從不習慣陵水酸粉的味道,到能細數出好幾種酸粉類型;從受不了黃燈籠辣椒的辣勁,到吃粉湯時總忘不了加點調味;從不會使用筷子吃飯,練就出“一粒米都能夾起來”的用筷子技術。不知不覺中,加里克逐漸融入島民生活,學會用簡單中文溝通,他的攝影作品內涵也越來越豐富,照片故事更加“接地氣”了。

什麼是“海南範”?最令加里克津津樂道的,是一次被誤認為是“摩的”師傅的經歷。那是一個炎熱夏日的午後,加里克與三亞當地村民騎著三輪車下鄉取景拍攝,為了消暑,他像村民朋友一樣,光著膀子,頂著草帽,身上還披著條毛巾,路過的孩子們被他的造型吸引了,大聲喊道“看!有外國人!”。不過,很快地,孩子們仔細端詳起加里克後,又覺得他“不像外國人”,他的神態、舉止就跟當地村民一樣,便又有孩子喊道“不!你們看錯啦!他是‘摩的’司機!”孩子們的天真單純的對話,一下把加里克和村民們逗樂了。

對於加里克來說,村裡的小孩兒還有另一種身份——翻譯。當加里克的“三腳貓”漢語水平,遇上村民五花八門的“海普”、海南話,用手舞足蹈來形容他們間的對話交流方式一點也不為過。這時候,普通話標準、還會說些英語的小朋友便派上用場了,加里克與村民溝通拍攝要求時,小朋友幫忙溝通,“小翻譯師”功不可沒。

藏於瓊島農村鄉野的特色美食怎能錯過?在他深入陵水、臨高、保亭等農村採風期間,挖掘地道“瓊味”成為旅途中的一大樂趣。

“臨高烤乳豬味道一流!我跟著當地村民一起抓豬、宰豬、烤豬,體驗了製作烤乳豬的全過程,學習到不少獨門烹飪秘方,還與村民坐在大樹下品嚐新鮮出爐的美食,那樣淳樸、美好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說到此處,加里克興奮地比劃著手勢。

不過,品味黎家美食“魚茶”的經歷,最令加里克印象深刻。“‘魚茶’不是茶,在陵水漁村,黎家人將鮮生魚和米飯作為主料進行醃製,食用時要用水沖泡,喝其水、食魚肉,味道特別酸,吃起來特別不習慣。”看來,即便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加里克,遇上怪味“魚茶”,也不敢接受挑戰,竟“甘拜下風”了。

用鏡頭展示海南的真與美

細翻加里克在海南農村採風的攝影作品,直接、生動、純真是關鍵詞。不論是笑得燦爛的農村娃,埋頭專注織黎錦的老人家,眼神充滿故事的雜貨鋪老闆,還是慵懶趴地的小豬……一組組生動的鄉村剪影,通過加里克的相機,被記錄下來,照片講述著故事,亦透露出精神,展示著海南的真與美。

“這些年,我去過北京、上海等繁華都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唯有最簡單、淳樸的農村生活最令我著迷,吸引我留在海南。”加里克說,在海南農村採風拍攝的時光特別美好,村民們熱情友好、淳樸善良,令其感受到最真實的生活。

採訪中,加里克從雙肩包中小心翼翼拿出了兩份村民的禮物——一小瓶酒、一塊樹皮布。酒來自陵水漁村,加里克常去潮溼的雨林中拍攝,村民贈予他用於去溼;樹皮布是加里克與保亭黎家老人共同製作的半成品,他們花了一整天在山裡砍樹、浸泡樹皮,製成能製作樹皮衣的材料。

“有些東西看似簡單,製作過程卻非常複雜。”加里克說,別看樹皮衣剪裁簡單,但卻體現著黎族人的智慧,是珍貴的藝術品。

拍攝之餘,加里克還運營著一個傳播三亞文化的公眾賬號,通過微博、抖音、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將他在海南的採風經歷與作品分享給世界各地的網友,展示瓊島文化的魅力。

“隨著海南的國際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來此旅遊、工作、生活,我想通過自己的攝影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到,海南不僅有美景風光,還有屬於這片土地的多樣文化。”加里克說,他正與其團隊進行環島拍攝,通過深入海南各市縣農村,挖掘當地民俗文化。

談及未來,加里克說,如果在海南遇到心儀的另一半,他希望能在此定居生活、發展攝影事業;談及夢想,加里克目標明確:遊遍海南,拍攝更多的海南人,記錄更多的海南故事。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