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静乐情怀

乡村振兴的的实质是文化的振兴,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弘扬乡村文化是乡村脱贫致富的需要。

静乐县,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贫困县,静乐人犹如其名静静的快乐着,源源的汾河流水静静的流经天柱山脚下,依稀记得儿时总有妇女在河边洗衣,孩童在河里涝泥鳅。

在静乐北有文峰塔南有天柱山,每逢夜晚万家灯火朝对着窗户向北望去便可以看到一泻千里的月光柔和的洒在了高高耸立的天柱山上的观音像上,观音在月光和灯光的照耀下越发的慈悲,安详的保佑静乐人静静的快乐;静谧的生活。

我的静乐情怀

对于静乐人而言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便是最热闹的时候,俗称"赶会",也就是赶集相会的意思,每逢这个时候村里人都会早早起来煮上一篮子鸡蛋(因为路上怕饿,鸡蛋耐饥)乘坐三轮车到县城里,趁着商品交流大会买些稀罕的。

六月十五早晨人们会不约而同的去天柱山祈福拜了王母庙,玉帝庙,将军庙,人们绝不能错过龙泉采圣水,据说这“圣水”延年益寿还能治病,这也难怪在下山的路上总会看到行人手里拎着大大小小的瓶子。

我的静乐情怀

“南天柱北文峰”,这便说的是文峰塔,文峰塔上有孔子像,高君宇像,每年高考的学生们必然会上文峰塔祈求顺利高考。

从我记事以来赶会就是一个固定的日子,至于怎么有了这样的先河就不再追溯,总之这个节日是最代表静乐文化的节日,每年从农历十三起会十五是正日子十六就结束了,说来也巧农历六月十六一过静乐的阳光便开始白飒飒的,透过叶子间的空隙泻在院子里,所以静乐热也就热那么几天,六月十六一过一切恢复平静,静乐人依旧静静的乐呵着。

随着“赶会”的影响,也随着每一位静乐学子外出求学加快了静乐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影响力,很多人对静乐慕名而来,这里不光有美景还有美食莜面栲栳栳,藜麦,磨擦擦,珉豆面,会山药,真是不胜枚举。

静乐还有一种鲜为人知而又特有的唱腔叫“道情”,上世纪的静乐人说起道情那可是不亦乐乎,可惜静乐毕竟是贫困县,没有财力物力的支持道情如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确实可惜。好在近几年国家着重帮助贫困县脱贫致富,也随着产业转型的风向标静乐赶上了顺风车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静乐是一种人生哲学,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繁华过后就是静,同样我们的人生不能像“死水”一样静的绝望,唯有时不时泛起几点涟漪这才能叫乐,人生本就是静与乐相互作用的结果,愿静乐文化篝火相传,绵延不绝。

我的静乐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