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游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兩萬多畝核桃林,一片連著一片,一棵挨著一棵,樹木高大,微風一吹激起一陣陣綠色的海浪。一個個彝家村寨掩映在一片綠色中時隱時現。隱隱可見一個村落被小溪環繞,其間有球場、池塘、亭子,散落的彝家小屋。大理州雲龍縣團結鄉河南村發達屋村民小組正置身這幅秀美的山水畫中。讓我們一起走進山水畫,看看這個彝鄉的故事。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丨發達屋美麗鄉村(楊愛祥 攝)

河南村發達屋村民小組地處雲龍、永平、漾濞三縣接合部,距離團結鄉政府23公里,整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戶128人。十多年前,由於植被遭到破壞,當地土地沙化嚴重,出產的糧食少,群眾家住垛木房,碗裡吃雜糧,年人均收入僅有2000多元。十多年來,為改變村裡日益嚴重的土地沙化狀況,針對村裡土地少,林地多的實際,村“兩委”通過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木,生態環境日益好轉。

2015年,發達屋被列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搭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東風,發達屋迎來了更快、更大的變化。發達屋在抓實核桃、茶葉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新興產業——中藥種植。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切實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如今,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航拍只見林木,不見村莊,要走進林中才能見到村寨。真正是‘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美景。”縣生態辦負責人說。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丨美麗鄉村發達屋(趙躍忠 攝)

有了這樣好的人居環境,發達屋村把彝族文化傳承作為示範創建的重要內容。他們邀請了擁有傳統技藝的黨員,教授原生態歌舞,傳授紙紮、刺繡、織布等彝族傳統技藝,共培育彝族文化傳承人8名。整合資金30餘萬元,打造集民族文化彩繪、彝族特色影展、彝族服飾展示、傳統農耕器具展示“四位一體”的文化長廊。人居環境改善、產業發展給力、文化傳承紅火,發達屋的村民過上了好日子。今年7月,村裡組織了黨員村民一起排演文藝節目參加了鄉里的火把節狂歡。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火把節,團結鄉每個村都有一個節目參加,主要是打造全民同樂,萬民狂歡的氛圍。各民族在一起過節,以多種方式宣傳黨的政策、倡導民族團結。”團結鄉副鄉長莽松說,“我們團結的民族文化活動開展得很好。1984年成立的鄉文化站被評為省二級文化站。全鄉有4個農村文化室,有11個業餘群眾演出隊。”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丨發達屋村子裡滿臉幸福笑容的老太太

對於彝鄉群眾來說,火把節是“夏季的新年”,每年的火把節,團結鄉熱鬧非凡。在佬倵文化廣場上,特色產品展銷、民族特色美食品嚐、茶鑑活動陸續開展,團結彝族鄉各村組織的文藝演出隊還會帶來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為節日助興。除了彝族,還有苗族、傈僳族等不同的民族趕來過節,大家身著各自民族的節日盛裝,跳起歡快的舞蹈《大家來跳盧鹿整》《力格高》,唱起動人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紅紅火火的中國甜甜美美的家》……

整個7月,團結彝族鄉文化站的李昱站長都在為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民族文化表演忙碌著,排練節目、專業指導、舞臺佈置、會場服務……“每年這個時候,我都快忙死了,但樂在其中。”50多歲的李昱精神矍鑠。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丨團結鄉集鎮(李昱 攝)

今年的火把節活動與往年有所不同,團結鄉以鄉政府駐地為中心點,串聯起佬倵新村,教育小區,再到新建成的佬倵民族文化廣場、村級議事活動場所,順著這條鄉內的“經典觀光線路”邊走邊看,別有一番風味。

新建成的佬倵民族文化廣場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寫有“團結鄉”三個大字的石刻,再往裡走,象徵著佬倵48塘的圖騰柱十分醒目。硃紅的圓柱整齊地圍繞著廣場排列,地面上則是整齊鋪設的瓦紅色地磚,一片片的紅成為整個佬倵民族文化廣場的主色調。放眼望去,不遠處還有一些居民在閒聊、跳舞,一派悠閒自在的景象。

“團結鄉的彝族自稱‘佬倵人’,為彝族聶蘇支系。”說起佬倵文化,從事當地民族文化研究30多年的李昱打開了話匣子。“佬倵人的發源地為楚雄州武定縣羅婺部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封為武定土知府的羅武首領商勝派兄弟矣立率部隨明軍攻克大理,建功後被封為‘箭桿場土巡檢’,明朝弘治時賜姓為‘字’,首領矣立賜名為‘字忠’,自此,由字忠率領的佬倵人就在雲龍定居下來。”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丨團結鄉文化廣場(楊愛祥 攝)

團結彝族鄉是一個以彝族聶蘇支系佬倵人為主,漢、白、苗等多民族聚居的民族鄉,為雲龍縣兩個民族鄉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因多民族雜居,在撤銷原“金蓮分區”時,改為“團結公社”而得名。

團結鄉鄉長徐壽偉介紹,近幾年,除了鞏固良好生態、改造鄉村外觀、促進產業聯動,留住精神文化內涵對團結彝族鄉的發展也尤為重要。現在,團結鄉致力於建設美麗、富裕、生態、和諧、活力新彝鄉。

2017年2月,“河南村彝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被列為雲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來,除了火把節等傳統的民俗活動,團結彝族鄉還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彝文化保護機制。鄉里把每年的8月都確立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積極組織村民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成立專門的鄉彝學活動小組,定期開展彝學研討活動。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丨團結文化牆(楊愛祥 攝)

此外,團結彝族鄉還先後修建了河東、河南兩個佬倵農耕文化展覽廊,在鄉文化站新建起佬倵民俗文化展示館,對佬倵服飾、生產生活用品、民風民俗、傳統工藝等進行具體展示。魅力無窮的彝族山歌、清筒音嗩吶、舞蹈“盧鹿整”、紙紮刺繡以及彝族創世史詩舞“細古細”都得到了完好的保護和傳承,遊客到此參觀,通過靜態的展品展示和活態的歌舞表演,能全面體驗到佬倵彝文化的非凡魅力。

為了讓民族文化能夠以持久的方式留存下去,團結彝族鄉還編輯了《佬倵之鄉幸福團結》畫冊,從和諧彝鄉、幸福彝鄉、魅力彝鄉三個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彝鄉風采;製作併發行了首張《佬倵人》十首歌專輯,收錄最具代表性的彝族民歌曲調。

未來,團結彝族鄉還將充分利用產業優勢打造集休閒觀光、鄉村旅遊為一體的“佬倵裡”。團結鄉黨委書記施建輝說:“希望讓更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唱佬倵歌,說佬倵話,穿佬倵服,從而更加堅定地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當地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名號越來越響亮,當地人也重視留住彝族精神文化內涵,彝族聶蘇支系佬倵人的傳統文化逐漸被人們熟知。這些“東風”,讓團結彝鄉走上了美麗、富裕、生態、和諧、活力發展之路。

雲龍縣馬上又要有一個鄉村遊好去處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