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邹城孟府

游邹城孟府

游邹城孟府

孟府在孟庙的西侧。我们游览过孟庙,出孟庙“养气门”向西,经过“亚圣坊”,便是孟府。孟府又称为“亚圣府”。是孟子嫡系后裔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亚圣坊”始建于北宋末期,距今已有880余年历史。盂府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后七进院落,保存楼、堂、阁、室共200余间。孟府大门正中悬挂着“亚圣府”鎏金竖匾。进人大门,便是孟府的第一进院落。东西厢房,是当年孟府内差役、守卫人员居住和值班的地方。第二道大门上方挂“礼门义路”横匾,出自于《孟子·万章下》“义,夫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在这里,孟

游邹城孟府

子用了一个比喻,把“礼、义”比喻为“门和路”,他认为要成为君子,必须要依据仁德,遵循义理来做事。

“仪门”是独立于庭院之中的一座象征性的门,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封建社会,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这种形式的门,此门平时关闭不

游邹城孟府

启,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幸临、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才在礼炮声中开启。

游客是从仪门旁边的走道上绕过仪门的。过了仪门,即是“孟府大堂”。大堂前

游邹城孟府

有一方青石平台,平台东侧放一座“石晷”,它是我国发明最早的计时器之一。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在晷盘上刻有十二个时辰,当太阳照射在晷针上,晷针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落而移动,落在不同的刻度,就表示不同的时辰。在它的西面相对而

游邹城孟府

立的一件石器是“嘉量”。嘉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标准量器,全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嘉量”和“日晷”都是效仿皇宫格式来摆放的,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游邹城孟府

大堂,是孟府的主体建筑,是孟子嫡系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政府官员,申饬族规家法,以及节日、寿辰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七篇”指《孟子》一书是由《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个篇章组成。雍正皇帝的用意是告诫孟家后代要用孟子的《七篇》作为言行的准则和行动的规矩。门两侧的抱柱对联是“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意思是说孟子继承孔子使之传世千余年,孟

游邹城孟府

子的仁义思想渊源百代使后人敬仰先贤先烈的功绩。此联是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先生题写。大堂正中木制暖阁内,设公案,背景绘制暗八仙等图案,暖阁两侧陈列着刀枪剑戟和“肃静迥避”等官府出巡仪仗。

穿过大堂,便是内宅。内宅门在封建时代是一道禁门,一般人不得擅自入内。内宅是孟家嫡裔世代居住的地方。因时间不早,孟府内宅我们只匆匆进去浏览一遍便出来了。总的来看孟府虽比不上孔府的规模大,但其格局却与孔府差不多的。可见,孟子在人们心目中确实够得上仅次于“至圣”的“亚圣”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