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後期的經濟繁榮與衰退,對當時的義大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16世紀後期,意大利經濟發展形勢大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階段被稱為意大利經濟上的“小陽春”。海上貿易的發展和偉大的航海發現為整個歐洲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價格革命”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由於從美國進口大量白銀,經濟發展受到了通貨膨脹的刺激。投機現象氾濫,經常處於失控狀態,是這一時期的一大特點。許多城市出現了建築熱,特別是在羅馬,建起了很多新的教堂、宮殿和別墅。在那不勒斯、米蘭和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已經發展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樣子。

16世紀後期的經濟繁榮與衰退,對當時的意大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羅馬教堂

工業發展速度加快,突出表現在絲綢業、奢侈品行業和印刷業。銀行業和金融業也有較大發展,熱那亞的表現尤為明顯。經濟繁榮通常會表現在人口數量增長上,這一時期的意大利也不例外:在那不勒斯,稅收數據顯示,公元1532年到1599年,人口總量增長大約60%,特別是在卡拉布利亞,家庭數量在公元1505年到1561年間翻了一番,從50669戶增加到105493戶;米蘭城的人口在公元1542年為80000人,到公元1592年增至112000人;羅馬的人口在16世紀中葉達到了115000人;大致同期的威尼斯和那不勒斯,人口分別為175000和2萬人。可以看出,即使是公元1676年至1677年的大瘟疫也沒有使半島上的人口大幅減少。

儘管如此,經濟衰退頃刻即至,就在16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意大利經濟出現下滑,整個17世紀,這種狀況都沒有改變。當然,原因很多,首先意大利的危機是歐洲問題的一部分,而歐洲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又是由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30年戰爭造成的。由於意大利是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在歐洲事務中沒有發言權,這就加劇了它的危機。結果大量的財政收入流入西班牙國庫,而且,由於荷蘭、法國和英國逐漸搶佔了原來一直由意大利壟斷的貿易線路,意大利傳統的貿易優勢地位也遭受重創。工業領域,意大利人也在先前佔統治地位的行業面臨來自北歐的激烈競爭,而且面臨這種威脅,意大利顯得無法從容應對。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富人的行為中找到部分原因,面對危機,他們採取典型的防禦態度,為了保護個人利益,把手頭的資金投入到不動產領域,導致生產性投資短缺。

16世紀後期的經濟繁榮與衰退,對當時的意大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威尼斯運河

無論如何,經濟衰退已顯而易見。比如,17世紀威尼斯的羊絨年產量從29000卷下降到了2000卷;在佛羅倫薩,17世紀前50年間,羊絨的產量也從20000卷減少到5000卷;在熱那亞港,貨物成交量由每年900萬噸減少到300萬噸,而且,因為城市裡絲綢業遭受重創,整個意大利的海運業都面臨類似的情況。其他工業領域,其他城鎮情況也基本一樣。經濟衰退時期,物價自然下降,人口數量按正常情況應該有所增加,但意大利人口基本沒變。即使是接二連三的自然災害,也沒能使這種情況有任何改變:這一時期發生過好幾次瘟疫,比如曼佐尼在他的小說《約婚夫婦》(該書是現代意大利學校的必讀書)裡描述的公元1630年大瘟疫,公元1693年西西里還發生過一次大地震。雖說經濟不景氣,也有地方例外,舉兩個例子:在倫巴第和伊米利亞,17世紀種植了一些像大麻這樣的新作物,使得農業經濟十分繁榮;裡窩那的港口也獲得很大發展。

17世紀的經濟衰退最廣泛的現實影響是饑荒、貧困和流浪。不過,危機也促成了很多有長遠意義的重大發展。南方在這一時期發生了暴亂,我們稍後還會談到。由於經濟蕭條,大量意大利人走投無路,走上了打家劫舍的道路,這些人中有絕望的農民,也有主要來自南方及教皇國的貴族階層,這可是非同尋常。16世紀後期,教皇國出現了一些綠林首領,他們出身懸殊,如阿方索·皮科洛米尼(安科納附近蒙特馬爾恰諾的公爵,Alfonso Piceolomini)和馬爾科·夏拉。夏拉出身卑微,他劫富濟貧,成為羅賓漢式的人物。雖然當局,特別是西克斯圖斯五世(1585—1590)對其進行了殘酷鎮壓,僅公元1590年至1595年五年間,就有5000人被處決,但搶劫現象在教皇國一直沒有中斷,而且還愈演愈烈,那不勒斯的情況也差不多。16世紀後期,總督托萊多的佩德羅將多達18000人判處死刑,企圖阻止其蔓延,但收效甚微,因為搶劫活動發展範圍極其廣泛,整個農村地區都已陷入無政府狀態。

16世紀後期的經濟繁榮與衰退,對當時的意大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意大利貴族畫像

經濟衰退的另一個結果是擁有資產的貴族們投資不動產,而這又使經濟衰退雪上加霜。16世紀晚期新生的剛剛富裕起來的中產階級很快就融入當地的各種上層組織,經濟發展並沒有對意大利的社會結構造成什麼影響,特權階級和窮人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差距幾百年來都沒有什麼變化。同樣沒有發生變化的是強烈的本地意識,這種意識是意大利長期四分五裂的原因之一。如今經濟發生衰退,有錢人一心要保住自己擁有的一切,他們把土地和房產看作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

於是,壯觀的巴洛克式建築在很多城市出現,實際上,大型的不動產在各地湧現,大莊園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大別墅也建起來了,別墅主人生活奢華、紙醉金迷,別墅外,人們承受著經濟瓦解帶來的災難。在托斯卡納,梅迪奇家族和其他貴族都建起了巨大的莊園;在威尼斯,貴族們在城市附近的鄉村蓋起了金碧輝煌的別墅,17世紀末的時候已達到322座,如帕拉迪奧(1508—1580)於公元1574年在馬孔坦塔建造的弗斯卡利別墅和羅維戈的巴杜爾別墅。很多別墅都按照巴洛克風格建成。在西西里,坐落著帕拉戈尼亞家族的別墅,別墅建在巴勒莫附近的巴蓋里亞,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炫耀性消費的一座豐碑。

16世紀後期的經濟繁榮與衰退,對當時的意大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西西里 帕拉戈尼亞

把資金投向不動產的做法,可能會留下一些偉大的建築成就,但如前所述,也造成了對經濟領域生產性行業的打擊,使封建制度進一步僵化並將繼續存在下去,時至今日,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都還存在,特別是在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和意大利中南部的其他偏遠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