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自去年7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以来,共有57个城市成为部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本文介绍了东营、威海的城市设计实践与秦皇岛、西宁的城市双修实践。

本文字数:3825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自去年7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以来,各地试点进程日益向前推进,探索建立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使用信息化等新技术,做有用实用的城市设计。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城市均做出了有益实践。

Part 1

城市设计

东营

推进城市设计和规划管理全面衔接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出让地块附带城市设计控制图则

东营市重点围绕改革编制方法和创新管理制度,着力探索各层级城市设计同法定规划和实施管理的衔接路径,切实提升城市风貌管理水平,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1

一是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对下层级城市设计的指导。

除总体控制、重点区段控制和关键要素控制外,重点强化城市分区层级和片区管理单元层级的风貌特色指引,分别对接城市分区风貌规划和片区管理单元城市设计,保障总体城市设计的统领作用。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城市分区层级的风貌特色指引(以东城区为例)

2

二是探索构建片区风貌单元管理制度,将城市设计全面纳入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

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同步编制、报批、维护,相互校核,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的一体化修编全覆盖,保障城市一般性区段风貌总体协调,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区段单独开展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塑造精品。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控规和城市设计一体化修编-片区城市设计导则

3

三是实践城市设计同年度建设计划、土地招拍挂和行政审批“三结合”。

通过城市设计研究,为政府年度建设计划提供项目库支撑,制定出让地块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全面实践附带城市设计要求出让土地,梳理提炼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将其纳入技术规定,作为行政审批的依据,切实提升了城市设计的落地性。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控规和城市设计一体化修编-街坊实施细则

威海

从设计蓝图到管理平台:

威海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的探索经验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设计实践也逐渐呈现出精细化、定量化、集成化等新特征趋势,如何将精细复杂的城市设计三维成果切实转化为管理实施的手段,是当前城市设计的难题。

威海市将总体城市设计全覆盖在数字化平台,进而实现全市各部门之间空间信息共享,促进项目落地,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报审模式,提高城市设计管理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1

将城市设计数字化转化为智能管控规则

建构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改变以简单指标和定性判断的粗放型管理城市建设模式,将城市设计中的天际线、标志节点、风貌肌理、开放空间等要素进行数字化三维转译,便于管理者进行精细化管控。

与传统的城市设计导则相比,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有三大特性: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1、谱系化是将三维城市空间分解为标准化、类型化、层级化的基本要素,并按规定格式将这些要素绘制成按类编制的对象集合;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2、规则化是对所有地块的城市设计,结合谱系要素分类,对建筑、道路、开放空间、风貌视廊等提出明确定性的城市设计规则,并转译为计算机代码,录入数字化平台;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3、智能化是管理者通过平台即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模拟,例如城市天际线的生成、方案的智能化比选、方案报批的智能审查等。

2

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的应用

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六大应用:相关规划的要求核提、方案报批的智能审查、多个方案的智能比选、规划要点的智能生成、建筑方案的精细审查、规划实施的智能监测。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相关规划的要求核提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方案报批的智能审查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多个方案的智能比选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规划要点的智能生成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建筑方案的精细审查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规划实施的智能监测

将城市设计方案导入城市的整体数字化环境之中,为城市设计的数字化研究、分析与管理、控制提供了平台与保障,在实际城市设计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Part 2

城市双修

秦皇岛

通过城市双修 打造生态绿心

2017年7月,秦皇岛市被我部列入城市双修第三批试点城市,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成为秦皇岛市城市双修示范项目。秦皇岛市创新地将河北省园博园选址于栖云山脚下,将园博园和栖云山生态修复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建设,打造城市生态绿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中心

栖云山位于秦皇岛市区中部,是城市中重要的山体景观资源。该区域在80年代由于民间开山采矿,形成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矿坑,矿坑岩壁破坏较为严重,山体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充分利用山体自然冲沟、生态堰形成持续性水流,打造瀑布、湖泊等生态景观,通过沟渠水系连接,建设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对废弃的矿坑边坡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构建新的生物群落。采用“柔性护坡缓冲带+近自然客土喷播”组合施工法,在做好地灾防护、保障基岩稳定前提下,用藤本植物美化崖壁,与水面搭配,形成绿化景观。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山体采用台地挡墙、格构梁护砌等方式进行修整加固,并用藤本植物予以修饰美化。通过对矿坑修复治理,重点打造户外乐园、养心花园等景观节点,营造丰富多彩、覆盖全龄的互动体验式游憩节点。

依托海拔200米的城市中心最高峰,修复后的栖云山将与河北省园博园一起为秦皇岛增添总面积约5000亩的青山绿地城市核心公园,实现“三城抱一山、一山望三城”的独特空间格局。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修复前和修复后

7月16日,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博会开幕,栖云山山体修复工程也取得明显效果,项目已完成投资29.4亿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新空间。白天可观赏园艺,畅游青草绿树百花之中,晚间可感受夜景,沉醉缤纷霓虹光影世界。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图:修复前和修复后

西宁

绿色发展树样板 城市双修惠民生

自2017年西宁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城市双修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着力使城市双修彰显幸福西宁的时代内涵。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中心广场

1

坚持统筹引领,推动城市双修工作

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总目标,全面开展生态空间摸底调查和城市建设现状评估工作,编制完成《西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为科学推进城市双修提供依据。

2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围绕打造高原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山-水-城”一体共治思路,着力打造跳动“绿芯”的生态山水城市,充分奠定西宁绿色发展、城市转型升级的生态基础。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支撑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启动200平方公里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园博园建设,还绿于民;筑牢城市远近郊绿色屏障,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二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开展城区园林绿化提质提速行动,推进11个城区精品主题公园、12处公园游园建设,完成39处街头绿地和27条道路新改建绿化建设;营造78处花街和花卉造景节点,完成27个老旧楼院、单位庭院景观提升改造。

三是推进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多巴湖、扎麻隆湿地建设,构建 “4河1湖11沟道”生态格局,完成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西川河生态治理工程,推进南川元堡子湿地建设,打造 “河湖相连、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高原生态水城。

四是塑造西宁卫城城市风貌识别区。实施北城墙香水泉段抢险加固工程,推进西宁卫城传统街区改造,启动文庙等文物古迹的修复,体现河湟文化特色,填补城市中风格化商业类型的空白,延续文脉和历史记忆,增强城市的识别性。

五是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加快湟水河生态活力轴规划建设,着力优化空间、提升品质、让市民真正看到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展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风貌和幸福西宁内涵的风景线。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3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一是聚焦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打造绿色低碳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加快微利便民设施建设,大力增设街头绿地广场等“微空间”,提升生活空间品质,提高社区凝聚力。

二是全面推进畅通西宁建设。实施城市道路“外环内网”等六大专项工程建设,城区道路拥堵平均指数由2016年的3.67下降为2018年上半年的2.29,降低了37.6%。

三是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治山、理水、润城”为建设策略,全面推广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开工建设项目160余项,建设规模18.08平方公里,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半干旱地区海绵试点建设模式。

四是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累计建成综合管廊30公里,实现包括电力、通信、再生水、热力、燃气、雨水、污水等城市八大市政管线的入廊,综合管廊建设理念和工艺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改进城市管理。实施以“综合”“下沉”为核心的城管体制改革,建立市政公用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构建了市级统一领导、区级组织指挥、街道统筹管理、社区联动配合的城市综合管理新体制,打造“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升级版,城区主干道机扫率达到85%以上,推进“厕所革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南北山绿化

两载砥砺前行,两载春华秋实。下一步西宁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长坐标,持续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欠发达、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方法和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西宁建设成为高原山水生态城市。

住建部专栏|东营、威海、秦皇岛、西宁等地全力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工作

南山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