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眼鏡行業蝶變:這是近二三十年最好的時候

2018-10-25 07:31 | 溫州網

温州眼镜行业蝶变:这是近二三十年最好的时候

深秋的一個下午,甌海區婁橋工業園秀浦路750號,生產車間裡設備忙碌,一群來自俄羅斯的客戶在樣品廳看樣下單。眼鏡行業的傳統旺季拉開序幕。這裡是溫州市藍道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溫州總部,藍道集團是眼鏡包裝行業全球市場份額第一企業。

正是一家家實幹的“藍道”支撐起了溫州眼鏡業的金名片。溫州市與意大利貝魯諾市、日本鯖江市和韓國大邱市並列為國際四大眼鏡生產城市和出口基地,而甌海眼鏡業產值佔溫州全市七成以上。數據顯示,2017年,甌海區500多家眼鏡企業相關產業產值總計超百億元。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5家,近三年,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每年增長20%以上。

目前,溫州眼鏡行業約90%的產品銷往歐美等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十大眼鏡品牌的主要供貨地區。就全市來看,今年1~8月眼鏡出口額達46.35億元,同比增長8.01%,增速位於出口商品前列。

眼鏡製造作為傳統產業,通過高端化、時尚化和品牌化“三化”轉型,在行業發展大潮中抓住了時代機遇,站穩了腳跟,煥發出全新的蓬勃生命力。溫州眼鏡行業,正為傳統行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溫州民營經濟蝶變,探索出一條先行之路。

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眼鏡包裝企業

目前,藍道集團是陸遜梯卡集團(Luxottica Group)在國內最大的眼鏡包裝供應商,從第一筆幾十萬元人民幣的小訂單,做到現在年訂單量1500萬美元。同時,藍道已經做到眼鏡包裝細分領域全球最大市場份額。

回憶起十幾年前第一次到意大利北部參觀陸遜梯卡,溫州市眼鏡商會會長、溫州市藍道工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加乾坦言,當時完全不知道這家公司原來這麼大,日後將以眼鏡單品成長為世界第四大奢侈品運營集團,位列LVHM、歷峰和開雲之後。

相比生產車間,藍道的樣品展示館更能直觀反映藍道客戶的高端性和從事行業的時尚屬性。樣品展示館陳列著上千個精美別緻的包裝樣品,不同的色系、材質、形狀、風格,有品牌合作款,風向潮流款……記載著藍道集團的奮鬥史和成長史。

“中國已經是製造大國,原來是和意大利的同行競爭,這幾年本土化優勢越來越強,在製造工藝、產品全系列方面,都有了競爭力。”林加乾感嘆道。

對於藍道集團如何“拿下”世界級品牌的訂單和認可,林加乾表示,藍道在眼鏡包裝行業積澱了二十多年,贏在精準切中客戶需求,做到了諸多“合適”的集合:合適的產能規模,合適的產品定位,合適的性價比。比如,國外品牌客戶給供應商的一個綜合評分,包括性價比、設計開發能力、交期和品質等維度,每一項,藍道常年以80~90分位列優良檔。

但做到無短板,需要企業克服各種困難,保持長期持續的投入。比如眼鏡包裝作為包裝行業非常細分的領域,沒有成熟供應的自動化設備,藍道集團的自動化設備就是由內部研發人員和設備廠商反覆溝通完成。

做到細分領域冠軍後,林加乾並不滿足。在他看來,藍道在眼鏡包裝領域再擴大市場份額的空間有限,因此還通過投資眼鏡生產工廠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甚至包括從製造向品牌延伸。

歷經二十年,藍道集團的發展路徑,只是甌海眼鏡行業的一個縮影。正是“藍道們”的不止步於此,推動著溫州眼鏡行業跬步千里。

區長代言“甌海眼鏡”,三大轉型初見成效

根據甌海區政府的規劃,甌海眼鏡行業要打造“中國眼鏡之都”,在未來5~10年計劃打造成500億甚至是千億元產值產業。

傳統制造行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甌海眼鏡行業交出了“三化”成績單。

產業形態方面,甌海眼鏡行業集群化效應更加顯現。去年,甌海區政府宣佈斥資50億元打造中國(甌海)眼鏡小鎮,至今共新入駐5家規上企業,已累計入駐知名眼鏡企業155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科技型企業8家。同時,甌海區還配套了眼鏡跨境電商園和電鍍園,後者提供了鏡架生產的關鍵技術支持。

製造方式方面,向智能化轉變。以先行者通達光學為例,其三年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機器換人”,員工減少25%,勞動生產率提高29%。總體而言,通過“機器換人”,甌海眼鏡產業勞動生產率同比提升了17.78%。在研發方面,2017年規上眼鏡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近6800萬元,行業專利授權量達154件,增速比去年提高2.84個百分點。

在質量標準方面,甌海眼鏡業的話語權不斷提升,行業參與了鏡片、配裝眼鏡2項國家行業標準修訂,同時有4家甌海眼鏡企業——通達、泰德、亨達和冠豪牽頭制定“浙江製造”標準。

銷售模式方面,向品牌化和時尚化轉變。正如林加乾所言,眼鏡是一個高附加值行業,僅就製造而言,行業平均利潤在百分之十幾,但若結合時尚形成品牌,利潤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亨達光學在全球先後註冊了3個自主品牌,這3個品牌的眼鏡年出口量超其總產量的40%;冠豪眼鏡的“SECG”品牌兒童眼鏡銷售則保持了每年超50%的增速。

甌海眼鏡小鎮還在積極打造“品牌街”,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將一樓廠房“退二進三”,改造成品牌直營店,通過打造甌海眼鏡的工業旅遊勝地推廣眼鏡自主品牌。

“我們鼓勵骨幹企業把自主品牌產品和代理國際品牌放在一起同臺競技,因為我們的產品質量上完全有保證,在性價比上又具有很大優勢,通過同臺比較,就是要破除大家對國外品牌的‘迷信’,對我們的自主品牌有信心和自豪感。”甌海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振勇如是說。

在甌海眼鏡企業家口中,王振勇善於傾聽企業聲音,急行業所急,甚至親自當起甌海眼鏡的代言人。在去年杭州召開的第三屆中國(溫州)眼鏡業青年企業家創新論壇和今年北京召開的2018視覺健康創新發展國際論壇,王振勇都到場支持,不遺餘力推介甌海眼鏡產業。

“我很願意當這個代言人,也對甌海眼鏡很有信心。”王振勇表示,“全國有很多眼鏡企業有意願回溫或來溫發展,包括一些國際合作也在落地中。我相信未來二十年,世界眼鏡產業的中心將向溫州轉移。”

產業集群和工貿結合優勢迎來產業轉移

甌海眼鏡行業規模化發展始於上世紀90年代。1993年,歐洲最大眼鏡企業之一的歐洲光學來溫州採購,從此打開了溫州眼鏡的外銷大門,向OEM貼牌加工轉型。隨著中國加入WTO,甌海眼鏡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2003年,甌海區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的“中國眼鏡生產基地”榮譽稱號。截至目前,甌海區還獲得了“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省級出口眼鏡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等多項稱號,獲批“國家眼鏡產品質量提升示範區”。此外,國家主管部門已受理“甌海眼鏡”集體商標的申請,獲批僅一步之遙。將來,“甌海眼鏡”有望和“瑞士手錶”一樣,成為品質保障的代名詞。

不過,溫州眼鏡行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12年受全球經濟和溫州民間借貸危機影響,整個行業曾受到重創並經歷了一輪行業洗牌。近年來,甌海眼鏡行業重整旗鼓,重新出發,在多名眼鏡業資深人士看來,是“機會落在了有準備的人身上”,是多方合力下一次產業轉移成功的結果,既有企業和行業的內生成長,也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

“歐美和日本的大品牌和連鎖店把訂單集中下到了溫州,這部分訂單原來是給廣東和廈門的,我們得到了國外客戶的認可,承接了轉移而來的產能。”林加乾介紹,這是行業性第二次轉移,第一次分別是香港轉給廣東,臺灣轉給廈門。

溫州抓住這一波產業轉移機遇,有兩大行業性關鍵因素,其一是溫州是少有的自身具備貿易能力的產業聚集地。

溫州市眼鏡行業協會、溫州市眼鏡商會秘書長許海洲表示,溫州眼鏡行業早在發展初期就走出了自己的外貿之路,或是工廠設立外貿部,或是有專門的貿易公司。不同於廣東外貿依賴港資企業,溫州眼鏡業把外貿命脈、客戶訂單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裡。目前一些其他地方新興眼鏡行業,都需要通過溫州的外貿渠道接收海外訂單。

溫州能夠承接產業轉移的第二個關鍵因素是較為完備的產業集群。特別是眼鏡架製造分工細,不斷專業化後,生產成本降低,產品質量提升,從低端製造向中高端製造轉型,給客戶提供了很大的集中採購選擇範圍。尤其是在中檔產品系列,溫州眼鏡行業已形成很高的性價比和競爭力。

急行業所急,各類配套支持政策加持

溫州眼鏡走向世界,背後離不開市政府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方向,以及甌海區政府提供的各類政策“大禮包”,包括《促進眼鏡產業提升發展新十條政策》(下簡稱“新十條”)和《中國(甌海)眼鏡小鎮“品牌街”招商辦法》等。

作為全國六大眼鏡生產基地之一,甌海區去年7月在杭州宣佈,五年斥資50億元打造“眼鏡小鎮”, “新十條”作為配套,內容涵蓋人才培育、研發設計、品牌培育、質量提升、企業培育、產業基金、企業上市、跨境電商、生產空間和機構保障等多個方面,是甌海區多年來支持力度最大、釋放紅利最多的單項產業政策。

眼鏡企業擴大生產需要土地,甌海高新技術眼鏡產業園於今年3月啟動建設,總用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建成投用後可入駐品牌眼鏡企業超30家、年產值超60億元,稅收超10億元。據瞭解,還有2~3個眼鏡小微園正在規劃中。

企業設備升級需要資金,甌海區對設備購置、技術轉讓、軟件購置費等總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機器換人”項目,按照項目實際投資額給予6%~20%補助。另外,每年向規上眼鏡企業發放不少於5萬元的科技創新券,用於產品檢測、設備租用、創新設計、購買標準服務等。

企業轉型需要引進和培養人才,區政府政策給予人才引進補貼,包括特級技師4000元/月,高級技師1500元/月,技師或本科(高職)應屆畢業生800元/月生活補貼……甌海區眼鏡行業協會還定期舉辦眼鏡頂配工、眼鏡驗光員等免費培訓,幫助提升企業用工質量。

有眼鏡企業主建議政府更重視組織企業參與國際會展,擴大甌海眼鏡品牌影響力。對此,甌海區政府真金白銀扶持。據甌海區眼鏡行業協會秘書長林步春介紹,甌海區政府去年一年資助企業參展(包括北京、上海、溫州三大國內展會,以及香港展、米蘭展兩大國際展)金額就超過1000萬元。

“展位很緊張,都是要擠破頭搶的。”林加乾回憶稱,第一批參加米蘭展的溫州攤位僅5個。而去年溫州參加米蘭展和香港展的企業分別達150家左右,這是過去溫州眼鏡企業不敢想象的事情。

未來開拓品牌和電商之路

溫州眼鏡行業的未來在哪兒?產業高端化論“畝產”的路徑是什麼?行業相關各方已達成品牌化共識。

林步春表示,以今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摩擦為例,目前來看,雖然美國沒有對進口眼鏡產品提高關稅,但匯率波動對企業的交易價格存在一定影響。若貿易摩擦持續並愈演愈烈,可能會影響中國的總體外貿出口,眼鏡出口也勢必受到影響。

溫州市朗盛光學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眼鏡行業走在前列的深圳處於研發向設計延伸的階段,在設計方面,在模仿基礎上已有創新萌芽。對於溫州企業而言,品牌建設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路還長,但路在腳下。溫州眼鏡行業的時尚化和品牌化正在加速。

溫州市眼鏡電商行業協會會長、溫州雅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素丹介紹,自今年1月份簽約,5月正式接手眼鏡跨境電商園以來,目前已有近40家企業入駐園區,其中,有兩家外資企業和一家外商投資公司,十幾家來自溫州市外眼鏡及眼鏡周邊服務相關企業,另有3家設計公司即將落戶。另外園區也在和香港一家設計師工作室對接,為溫州眼鏡企業引入獨立設計師,提升產品設計感,助力品牌化。

眼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除了品牌建設,還有一條行業必走的路子是渠道建設,這方面要充分發揮電商的作用。

根據規劃,眼鏡跨境電商園按兩步發展,前期招商,後期整合資源建設眼鏡跨境電商平臺,進一步豐富溫州眼鏡對內和對外的銷售渠道。

就目前的招商情況,林素丹認為,之所以能夠吸引到溫州市外乃至海外眼鏡相關企業入駐,一得益於溫州較為完備的眼鏡供應鏈;二是園區能夠為企業提供清關、物流、退稅、互聯網服務對接,眼鏡現貨供應鏈對接等眼鏡企業剛需的集中服務,可以大大降低企業成本。

林素丹舉例說,若一家企業一天發貨量有1000單,通過整合園區及周邊企業集中下單,以超低折扣拿到物流單價,一天就可節省1500元,一年下來可節省將近54萬元。

“這是溫州眼鏡行業近二三十年最好的時候。”林加乾如是判斷。比照意大利,中國眼鏡行業還大有可為,溫州眼鏡行業還大有空間。作為具有高附加值的傳統行業,溫州眼鏡業衝破瓶頸後,等待它的將是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原標題《溫州眼鏡行業迎來蝶變 業內人士稱這是近二三十年最好的時候》。編輯周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