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騰訊用投資深挖護城河且不可作繭自縛

在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碰到“二選一”的境遇,並且會糾結的你無法入睡,甚至失眠。比如想放下手頭工作沒有負擔地來一趟只屬於自己的旅行,然後搭乘飛機前往三亞住上三個晚上,可飛機剛落地,不知趣的電話響個不停,接還是不接?選擇繼續放鬆,還是選擇接電話後看著美景苦逼的繼續敲打鍵盤,這就是我們自己權衡輕重了。其實很簡單,覺得有必要就接,沒必要就當沒信號了。

而在互聯網行業,從3Q大戰到後來菜鳥順豐互撕,再到今年媒體曝出騰訊系企業沃爾瑪、步步高相繼開始禁用支付寶支付。如果說之前的“二選一”是遭遇戰,那麼目前騰訊對阿里在投資領域“二選一”那就是赤裸裸的“綁架案”。

佈局五年只為今日之“快”

據《華爾街日報》2018年5月16日報道,騰訊從2013年就已經開始收購初創公司的股份,到現在已經收購了277家的股份,特別是在2017年,騰訊更是加快了交易步伐。悄然躋身全球最大且最活躍的科技投資者行列,而這是一個擠出競爭對手並提高自身利潤的精心戰略。

據熟悉騰訊的人士透露,騰訊的很多行動反映了這家公司希望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領域和消費領域攻城略地,從而擠出競爭對手阿里巴巴,不讓阿里入股這些業務。

為了印證騰訊投資的排他性,從百度搜索中發現,許多媒體經常引用2014年11月,微信微信屏蔽了“快的打車”的紅包分享一事來用事實證明騰訊對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進行“封殺”,因為有細心媒體發現,與騰訊關係密切的滴滴紅包卻並未受限。而當時滴滴打車先後獲得了騰訊1500萬美元B輪融資,快的打車則獲得阿里巴巴、經緯創投1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這是騰訊對外大批投資後的第二年開始的動作,不得不懷疑其投資目的的單純性。

微信支付平臺與阿里巴巴關聯公司經營的更大規模的支付網絡支付寶(Alipay)存在直接競爭關係。虎嗅網消息披露,投資互聯網初創公司有助於引導這些公司的消費者進入騰訊不斷髮展的微信移動支付平臺。據熟悉這些交易的人說,在眾多交易中,接受騰訊投資的初創公司必須在協議文件中同意不接受阿里巴巴等騰訊競爭對手的投資或是不與其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騰訊幾乎買下半個中國互聯網,成中國的軟銀,並在投資中大“二選一”,排擠和圍堵阿里,打響中國互聯網的內戰。2018年3月,媒體曾曝出騰訊投資的公司沃爾瑪、步步高等搞“二選一”,拒絕使用阿里系的支付寶,只用微信支付。想必在騰訊入股之後的排他性步驟顯然是背後達成了某種共識。

其實,騰訊在“二選一”問題上的“成功經驗”,可以追溯到當年著名的3Q大戰。騰訊與360打得最激烈時,騰訊做出了讓用戶要麼用360,要麼用QQ的“二選一”的決定。

投資收益已成財報利潤爆“點”

也正是2018年5月16日這一天,騰訊披露了第一季度財報。從財報數據不難看出,一般及行政開支、財務成本淨額的增速要小於營收增速,其他收益淨額高達137.7%的增速則被視為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

深度:騰訊用投資深挖護城河且不可作繭自縛

查詢其他收益淨額,可以發現,其中處置及視同處置投資公司的收益(15.72億元)、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收益(60.42億元)兩項的收益已經達到76.1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7.28億元。由此可見,騰訊的投資收益是本季度淨利潤的增長爆發點。

深度:騰訊用投資深挖護城河且不可作繭自縛

根據騰訊此前的財報顯示,此前四個季度騰訊的其他收益淨額分別為79.06億元、39.18億元、51.25億元、31.91億元。不難看出,其投資收益在一年前已經開始成為了其利潤的爆發點,而2018年第一季度,只是順延。

流量變現模式衝擊了“天花板”

騰訊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網絡遊戲收入為人民幣287.78億元,同比增長26%,這一成績也超過了2017年四季度243.67億元,環比增長18.1%。騰訊手機遊戲表現突出,收入同比增長更高達68%,約為人民幣217億元,個人電腦客戶端遊戲收入約14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由此可見,遊戲依然是騰訊的主營業務,但是增幅進一步收窄,顯示遊戲增長的天花板越來越臨近。但是微信背後巨大的財富是QQ和微信強大的活躍用戶。截至2018年3月31日QQ月活躍賬戶數為8.05億, QQ空間月活躍賬戶數為5.62億,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為10.4億,財報顯示,騰訊智能手機遊戲、支付相關業務、數字內容訂閱與銷售、社交廣告是整體收入增長點。網絡廣告收入一直被外界期待為騰訊新的增長點。然而讓人擔心的是,一季度作為新興利潤開掘點的網絡廣告業務,收入下降14%至人民幣106.89億元。毛利增速降至46% ,十幾年來最低。

然而騰訊一直想依託於社交網絡的優勢涉足網絡交易,其在虛擬貨幣的數字支付領域已經嚐到了甜頭,而在電子商務的銷售屢屢碰壁,和百度一樣,無法與淘寶抗衡,也就只能藉助京東的巨大能力。騰訊一旦離開了京東,就失去了進入流通領域的機會。

微信一手佔著生活這個最上游,一手佔著社交的最下游。知名科技媒體人盧泓言在搜狐財經發文表示,難怪很多能力很強的創業者也向騰訊妥協,站隊。

其實很顯然,不讓阿里涉足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擔心阿里利用當年淘寶的優勢把百度踢出去一樣,把騰訊的其他贏利點給踢出局。越是在核心業務增速放緩後,這種擔心也是明顯,所以,騰訊在用投資收益彌補核心業務的不足。

另外一點就是,當對面的Facebook全力以赴短視頻社交時,騰訊卻在短視頻社交領域屢屢折戟,全面失守,其不但沒有繼續嘗試,反而以投資的方式企圖完成戰略拼圖,騰訊3.5億美金投資快手,很顯然,騰訊想依託投資來彌補短板,其實不難看出從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序的推出,一個層面是說明騰訊看到了開放性的重要,他要通過開放來獲得更多的機會,可是又擔心開放後被對手所攻擊,為此封閉的心態就佔據了重要的位置。騰訊看似開放,實際上在全面挑起互聯網行業的內戰,開放只是針對於未對他社交和內容這些核心領域未構成競爭的公司。對有競爭的公司,騰訊則會露出兇猛的一面,比如對阿里,騰訊就在看起來和自身業務不沾邊的新零售領域進行了多項大手筆投資,圍堵的意味明顯。比如對頭條,騰訊也進行堅決地圍堵和封殺。

與對手共生才會讓行業更美

當你走到一個餐廳的時候,服務員說只能使用支付寶,或者只能使用微信支付的時候,每個消費者的內心都會出現煩躁、焦慮、氣憤。然後有些過激的消費者還會與店家發生口角之爭。

其實在服務和投資領域相互的封殺,是可以想象的。只是在支付方式上拼殺,勢必會弄得兩敗俱傷。因為多數網民同時既為支付寶用戶,又為微信支付用戶,因此,對於實體零售企業,支付方式的“二選一”影響並不太大。

當一個品牌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如果再想有繼續的擴大就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對手。有經濟學家評論說百事最大的成功,是找到了一個成功的對手。這也讓苦苦掙扎70年的地方性小品牌一下子風靡全球。

對手的存在就是一路巔峰路上的賣萌,或許騰訊就把阿里當做了假想敵,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說過:“對一個產業和企業家而言,最具危機的,不是看到對手的強盛,而是目睹對手的衰落。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預示著一個產業正走向夕陽,或市場競爭方式的老化。”與你的對手一起共生,行業才會多一點和美。

今天的中國互聯網行業有機會和硅谷的巨頭們在全球開展競爭,阿里和騰訊都位列前十。首先,應該一同想辦法去發展中國的新經濟,發展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跟著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進行全球拓展,而不是關起門來搞內鬥,一家排擠一家。其次,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騰訊重資本遊戲,不重技術投入。用資本去建立生態,動輒用投資買下整個行業,巨頭用這種方式去建立護城河和防火牆,實際上是對創新的扼殺。

對於消費品技術公司(如蘋果、三星)和軟件業(SaaS 軟件公司、Oracle 等等)來說,無形資產和轉換成本是其護城河的來源。在互聯網領域,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集聚在一個平臺上的時候,規模所到來的網絡效應就逐漸凸顯,騰訊公司就憑藉網絡效應,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和盈利能力的互聯網企業,隨著服務的逐漸增多,網絡效應有一種循環強化的作用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騰訊在即時通信、在線遊戲及社交網絡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這就是騰訊的護城河。

然而騰訊通過投資企業來構築強大的護城河體系,不是針對硅谷的互聯網巨頭,而是在境內設立假想敵,勢必有點作繭自縛,對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而言都是如此。護城河趨勢揭示企業在競爭優勢方面正在變化的方向,一旦凸顯位置發生了變化,其整個業態也將發生變化,這一變化有時候是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