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軼事——賣王府

民国轶事——卖王府

民国轶事——卖王府
民国轶事——卖王府

近年介紹北京王府的書不少。不過此類書多以介紹王府的沿革、規模等為主,很少有涉及王府消失的內容。如,王府賣給誰了?怎麼賣的等。其實,賣王府的軼事很有趣,而且引人深思。

大清滅亡時,已進入20世紀,民國與清廷的權力交接是文明的、和平的。雖與中國歷史上的“禪讓”不一樣,至少沒發生大規模殺戳、縱火、滅種之類的暴力事件。從這裡可以看出漢民族的寬宏和大度。

而就在辛亥革命前夜,清廷那些自認為有“皇族基因”的官二代、官三代乃至官十代者,如良弼等人的“宗社黨”還揚言殺光漢人呢!良弼受到歷史懲罰,被愛國志士炸死,但大多宗社黨和有覆闢封建王權思想的人,民國政府沒有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民國政府還制訂了對清室的優待條例,每年給四百萬兩白銀,讓溥儀一家仍盤據在紫禁城裡作威作福,乃至對他們裡通外國之類的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諸多在京的王府,也劃歸王爺各家,成為他們的私產,他們的產權還得到民國政府的保護。至於大多數“旗人”,民國政府也盡一切力量關照、優待。如,為優先考慮旗人生計問題,特安排他們到鐵路部門、郵政部門、巡警部門工作,因為這些單位在當年是“鐵飯碗”,旱澇保收,恰似他們的“鐵桿莊稼”。不過,民國政府的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有些平日養尊處優的旗人,仍以“大爺”自居,認為自己是讓人伺候的,不會去伺候別人。於是,他們只能過坐吃山空的日子,賣祖產、賣祖宗墳墓、賣府第,最後徹底淪落,為吃飽肚子去拉洋車,混的好的去當“臭腳巡”了。在民國之初,格格們去當妓女也不是新聞。旗人他們悲慘的下場,與他們自身原因事關重要。

自詡有“皇族基因”的各個王府的後人,雖然他們祖上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但進入民國之後則無人買賬。但是他們都有一些祖產變賣,仍讓他們過上一段舒服日子。北京一度畸形繁榮的古玩業、掛貨業、當鋪與這些大清貴族的“孝子賢孫”的貢獻密不可分。當祖產,如古玩、字畫(王爺後人變賣的東西中,圖書很少,因為有些人是目不識丁和不讀書的)等賣完了,就只有出賣房產了。買賣王府就成為北京城內的大買賣,也是當年的軼事。

在介紹王府的一些書中,很少有王府變賣的細節,尤其很少有買方是何許人也之類的信息,不過也不是信息全無。如北京市政協編輯的《府園名址》(1999年出版)中,提到西城定親王府的買賣情況,稱定親王府“買方為華比銀行買辦丁濟謙,出洋十五萬”。定親王府很大,西四砂鍋居飯莊就是定親王府的家人所開。十五萬元聽起來不少,但是買一個王府,顯然是白菜價了。定親王的後人將這筆錢分光花光之後就各奔東西,其中有一後人稱恆蘭,曾在東四隆福寺門口擺小人書攤養家餬口。

京城其它王府的買賣情況,在近人周肇祥(畫家,海淀香山櫻桃溝花園主人)所著《琉璃廠雜記》中有所記述:“豫王府在東城帥府園東,二十六萬不售。後賣與協合醫院,僅十五萬,江朝宗所說合也。莊王府在皇城外西北,十二萬賣與李純之弟馨。順城郡王府在西城錦什坊街,賃與徐樹錚作西北籌邊署,徐敗,張作霖入居,七萬收買之。獨克勤郡王府在後駙馬大街,抵與熊希齡妻朱氏,不及二萬,其老福晉因之憤病死”。清末民初之際,北京房屋價低且質高,文中所說的“萬元”是指銀元(袁大頭)。周肇祥的記述是真實、可靠的。順承郡王后人文仰宸在《府園名址》中也提到了,稱順承郡王府“由我們族長載濤出面,反覆聯繫,才給價7.5萬元被迫賣與張作霖了”。

1949年後,順承郡王府是全國政協所在地,王府形制、規模基本還保留著。20世紀90年代被拆,並在朝陽公園東復建。從復建的建築上還可以看出當年順承郡王府的一些影子。惇親王府俗稱“五爺府”,惇親王后人毓喦在其回憶文章中沒有詳談王府變賣過程和細節,只稱“把惇親王府後花園的木料賣掉,聽說賣了一萬現大洋”。看來,不是窮瘋了不會賣那麼便宜。在賣掉後花園後,“1937年前後惇親王府正式出售”。1938年前後,在王府的舊址上蓋了仁立麻紡廠。

在《琉璃廠雜記》中,還有一些王府買賣的記述:“豫親王府,初有人酬價二十萬不售,繼由江朝宗作緣,售作協和醫院,僅十六萬”。“鄭親王府久債,不能償,由法庭標賣”。在鄭親王府的買賣中,還曾發生過故事。鄭親王的後人是將王府賣給了教會,教會在這裡辦了大學,即中國大學。鄭親王府面積大、房屋多,尤其王府花園更是引人入勝。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鄭親王府在其200來年的歷史上,自然會發生一些怪異神秘的事件。因此被視為北京城的“凶宅”,1947年有人以鄭親王府為背景拍攝了電影《十三號凶宅》。鄭親王的後人看到電影后,認為電影侮辱了他們祖先,將電影廠告上法庭,以從中弄些“精神賠償”來解生活困頓的燃眉之急。至於他們弄去多少錢不得而知,因為當時正值國共內戰,雙方打的你死我活,法院自身難保,這樁官司不了了之,但成為了老北京的一件軼事。

民國期間大賣王府並非上述幾家,除雍親王府(雍和宮)外,幾乎所有王府都賣了,乃至什麼公主府及其它王公貴族的府第也竟相賣出。其中最大收購者是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天主教、基督教教會,他們買了無非是開醫院、辦學校、孤兒院、設救濟所等,但少有神父、牧師或其他神職人員用來居住或改為教堂的。

北京的其他王府也曾被賣或改做它用,像朝內大街的孚郡王府,又稱“九爺府”,在1949年前曾是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校舍,為國家民族培養了不少有用人才。恭王府因曾住過和坤、“鬼子六”等故事不少,到了大清垮臺之際,末代恭親王溥偉等將王府抵押給了西什庫教會換錢花,1932年後恭王府產權歸輔仁大學所有。在此之前的1912年日本人幾乎一次性將恭王府除字畫外的所有設施、器具吞購。據完顏亮《王府的前世今生》披露,當時恭王府流失的文物至少2000件。

慶親王奕劻的王府在定阜大街與恭王府相鄰,奕劻在晚清是著名的“惡棍王爺”,不學無術(據說此人目不識丁,連名字都不會寫),只會斂財,其子也多為不肖之徒。1940年他們得知溥儀在東北當了漢奸後,末代慶親王載振也不甘落後,將王府廉價賣給日本侵華部隊,以王府為基地成為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的巢穴。在1900年庚子事變後,東交民巷成為“使館區”,原設在這裡的一些王府被迫遷出,他們只獲得為數不多的補償款,其他拆遷款則由宗人府、內務府或戶部支出。如肅親王府、裕親王府、淳親王府等。

民國期間的王府買賣,與今天的房屋買賣不盡相同。如今房屋中介是“穿西服,戴領帶,騎輛摩托把房賣。無論房子好和壞,能掙一塊是一塊。”王府買賣的“當事人”,不是王爺貝勒的後人,就是清室遺老。這些人除吃喝嫖賭、提籠架鳥外,一個個還挺好面子,時時要擺一擺“貴胄”的架子。自然自己不會找普通掮客當中介賣房了。他們一般會讓家中的管家出面,所找的中介也是很有面子的人,正像前文所述,不少王府是通過江朝宗從中說合買賣的。江朝宗是前清遺老,當過“九門提督”之類的官兒,日偽時期其父子又充當漢奸為日本人效力。在其未成漢奸之前,也算個體麵人物,由他出來周旋對清室人物雖不能光宗耀祖,也是有面子的事。

賣王府的事已成為歷史,歷史沒有“假如”或“如果”,否則大大小小的王府不會都成為悲劇的產物;王爺及其子孫後代如有人有一技之長,或有文化或有一把子力氣,大概在北京這塊“風水寶地”是不會捱餓的。但是“諸子日事遊逛,膳食膳喝,不為餓殍不止也”,也不會“大宅付賣盡,盡而遷居大雜院,貧、病以終”的。滿清王爺們的下場,純屬咎由自取,怪不得努爾哈赤,也怪不得社會變革。

民国轶事——卖王府

北京恭王府

在清代鼎盛時期,一些頭腦不大糊塗的王公貴族,已經有了危機感,他們已覺察到自己子孫的不肖,僅靠有“皇族基因”長期享受“鐵桿莊稼”的制度最終會結束。於是他們中有心機的人會秘密或偷偷將家中的財寶窖藏起來以備後患。後來老人死了,而且死時並沒有把暗藏的財寶傳給下代、告訴下代,時間一久遠就成了永久的秘密。因此在王爺府被賣後,總會有XX王府發現大批窖藏財寶的傳言。其中,豫王府賣後被拆蓋協和醫院時,確實挖出許多銀子,而且這些銀子恰恰是蓋協和醫院的全部費用的傳言最廣泛。雖已百餘年,但是至今沒有人能出來證實這種傳言的真與偽,大家只能姑妄聽之了。蓋醫院是大恩大德的事,況且協和醫院最初是一家教會醫院,又得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資助,出於傳教和拉攏華人的目的,往往對來此就醫的貧苦之人分文不取,而且又培養出第一批中國西醫人才,人們對此頗有好感,或認為是“天意”,挖出窖銀的故事應運而生。於是此類故事也成為民國期間賣王府的“標配”故事,雖大多真假難辯,但表現出人們對賣王府的一種惋惜和哀嘆。

歷史上的京城王府據說有百餘座,還不包括與王府規模相當的公主府。據《嘯亭雜錄》統計,在清中葉,京城輔國公以上的府第就有89處之多。這些府第是民脂民膏構鑄的,是用人民的銀子堆砌而成,它不是愛新覺羅子孫的“私產”和“祖產”。清代這些王府的產權在皇家內務府,無論是王爺還是什麼顯貴是沒有權力處置。當他們被降級使用或死去,這些王府會被收回。大清朝沒了,內務府也沒了,王爺們的後代變得無所顧忌,在賣王府時很隨意,只要能賣掉,能多弄幾個錢花,他們是不會考慮祖宗的臉面的。

民国轶事——卖王府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創新中關村積澱的“軟實力”讓人熱血沸騰

塑造企業新“三觀”,引領商業文明變革

風吟筆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