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的少年天才後來都怎麼樣了

傷仲永"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一位叫方仲永的少年天才,五歲能詩,被周圍人奉為神童。其詩詞亦有很多人購買,其父便放棄了對仲永的繼續教育讓其書寫詩文,以此獲利。結果不過十年的時間,天才少年方仲永便"泯然眾人矣"。這個似乎印證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讖(chen)語,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看歷史上的少年天才,最後都成了什麼樣子?

你所知道的少年天才後來都怎麼樣了

孔 融:《三字經》有言:融四歲,能讓梨。"讓梨"一事讓孔融聲名遠播。這位成名少年乃是孔子的十九世孫,家學淵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在漢獻帝時期被舉為孝廉,官至北海相。在任期間,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政績斐然。其文學成就也非常出眾,有後世收錄的《孔北海集》傳世,散文鋒利簡潔,自成一家,位列為"建安七子"。

你所知道的少年天才後來都怎麼樣了

司馬光:"砸缸少年"司馬光的博學,一方面是因為他好學強識,更多的是其父司馬池的有意培養。 六歲時,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七歲時,司馬光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長大後司馬光第一次參加科舉,就高中進士甲科,可見其課業功底深厚。步入仕林,司馬光實心任事,官至丞相。司馬光一生都酷愛讀書,筆耕不輟,最為有名的著作當屬《資治通鑑》,他被譽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你所知道的少年天才後來都怎麼樣了

曹 衝:三國時期最耀眼的少年奇才。如果說你認為他只是一位會"稱象"的小孩子的話,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據史書記載:曹衝"辨察仁愛"、"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衝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曹衝利用自己的智慧在曹操的屠刀下救了無數人的性命。深得曹操喜愛,本欲立其為後,可惜天妒英才,建安十三年,年幼的曹衝便夭亡了。不然,小編認為三國的歷史一定會改寫。

通過這幾個少年天才的成長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天資固然是其成功的一方面原因,但是更多的還是要靠後天的努力,不然真的就成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方仲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