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股票质押全解析

A股股票质押全解析

股票质押爆仓的债务危机,会成为外部人低价接盘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机会,2018年至今已有近16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实际控制人变更76家,其中近22家的接盘方均为国资。接盘总市值已超过1330亿元。由此,国资被成为2018年最积极的“买壳人”。

1、股票质押的样子:全流程的九要素

本质是双方以股权为担保的一种“质押式债务融资”,是股东向提供资金的质权人(券商为场内质押,银行、信托等为场外质押)质押股权,融入资金,支付利息费用。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占近70%,使用必须专户专用,限制用于实体经营。其中有三大质押条件,分别是质押率(一般40%)、融资成本(主要是利率7%-8%)和期限(场内最多3年)。

当前股票质押的处置方式:(1)拖时间。如临时停牌和尝试展期。(2)补仓。补充资金或股票。(3)提前回购。(4)提振股价。发布对正向影响的公告,如大股东增持、重大资产注入、收并购其它公司、业绩预增等。(5)广义债转股,如以股抵债、收债转股、增资还债或直接处置过户。(6)引入实力战略投资方,如国资参股等。

股票质押的现状:(1)质押规模:A股无股不押,目前总参考市值为4.9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9.6%,其中流通股为主占近70%。(2)质押比例:目前74%的股票处于30%以内,5%的股票(110家)在50%以上,股东质押次数频繁。(3)解押情况:到期规模逐年提升(2018年2.6万亿),实际解押却不断下降(目前1.6万亿),质押资金融入与解押资金流出的缺口变大,解押时间集中于近2年内。(4)质押资产质量:连续下滑,2018Q2略有企稳。营收增速连续4个季度下滑,净利润增速连续2个季度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处于低位。质押股在三个区间(从警戒线上到平仓线下)的比例为41%、14%、45%。动态来看(16年、17年、18年8月底),平仓规模显著上升。平仓线下规模从1.4、1.6到目前2.1万亿元,今年上升幅度明显。平仓线下,被平仓的质押股中,计算机市值最高(1138亿元),是后列的2倍。休闲服务(4.3%)、食品饮料(3.4%)和计算机(3%)质押比例最高。

目前跌破平仓线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这也是质押规模前三的行业。而轻工制造,电气设备、纺织服装是股权质押市值占行业市值比最大,占比分别为36.4%,29.2%,25.0%,23.3%,21.8%。

控制权丧失、董事长跑路、1元买壳、连环平仓……这一系列热点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导火索:股票质押。自2018年以来,随着市场水位的下降,A股市场的股票质押风险加速浮出水面,成为制约目前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枷锁。如此多的企业家将股权大比例质押,如今面临强制平仓的风险而放弃补仓,为什么?或是经营困难已没有资金补充质押,只能眼睁睁看着爆仓而失去企业所有权;或是质押股权早早套现投资其他领域,已经对传统企业经营失去信心,“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任由他去。

但无论如何,近3000亿的民营企业家个人财富,在当前的熊市背景下,随时幻灭,更令人惋惜的是,辛苦经营数十年的企业,也将易手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