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托子,他卻藤條抽打——曹時中二三事兒

1.千里為官路

松江廣富林的曹家是一個鐘鳴鼎食的大族,其父曹琛字廷獻,號屏山;其兄曹泰字時和,景泰間進士。像宋朝的大家文豪三蘇一樣,在廣富林地區將三人譽為“三曹”。曹時中於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中己卯科舉人,與其兄被譽為“富林二曹,一時人豪”。當時,曹時中侍母至孝,其母亡故後,建廬守墓三年。相傳有兩個白鶴,在其廬旁建巢,又有紫靈芝,生長其院中,鄉鄰想將此事報告給官府,曹時中婉拒道:“若如此,我就當終身守此墓旁,是斷絕我的仕進之路。”於是,鄉人才沒有報告官府,只在民間互相傳頌。

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曹時中中己丑科進士,被授為刑部主事,在當刑部陝西清吏使主事時,反貪懲腐、鐵面無私,雷霆手段清除掉不少貪官汙吏,因功勳卓著,由憲宗朱見深特頒《敕刑部主事曹時中文》嘉獎,予以加官晉爵,同時加恩敕封其父為刑部主事。其後,曹時中被授為浙江按察司僉事,不久其父曹琛病故,曹時中丁憂回鄉,守墓如母憂。守喪期滿,曹時中補為雲南僉事,千里走單車往雲南赴任。正值雲南大旱、蟲災橫行,曹時中一方面祈禱上天早下甘霖,另一方面又採取切實措施救災,因成效顯著升任浙江海道副使。曹時中前往雲貴,經過驛站時,經常在驛站牆壁上題詩,等從雲貴回來,路過這些驛站時,看到牆上有一首和詩,寫得文采斐然、意境高妙。經過尋訪之後,發現是從行的一個指揮所作, 於是十分欣賞其文武雙全之才。後來,該指揮因小事觸犯禁令,應當判處撤職,曹時中憐其才幹,又覺事輕法重,作為特案處理,並沒有將他撤職。等回到衙署之後,該指揮送了五百兩紋銀過來謝恩,曹時中對他說“:我這樣處理是為了珍惜你的才能,豈是因為有私心?還望你能以此為戒,恪盡職守、為國效力,不要再做糊塗事了。”該指揮對曹時中的人格由衷佩服。

後曹時中回到浙江海道任副使,當時朝廷頒佈了禁海令,禁止沿海百姓出海打魚。但是,法令雖然禁得小民,卻禁不得世家大族,一些有勢的豪門大家建造巨船,聯合起來組成百船、千船的船隊,一起出海捕魚,共同阻撓朝廷海禁的施行。曹時中出告示嚴禁,違者依法嚴懲,絕不寬貸,並擬出六條海禁措施。但是,上司被豪門所收買,不但否決了曹時中的建議,還與世家大族站在一起,共同排擠曹時中。此時,曹時中不禁想起了其兄曹泰受冤致殘的經歷。原來,曹泰在明景帝景泰五年(1454)中進士,因官場之間的傾軋被罷免官職。明英宗朱祁鎮“奪門”之後,有人替曹泰申冤。因曹泰的名字與景泰帝的年號相同,又是在景泰年間中的進士,故而沒有被重新起用。過了幾個月,朝廷收到一封匿名信,發到刑部核查,有與曹泰有仇的人,汙衊說:“這封信是曹泰寫的!”英宗聞聽,大怒道:“必是此人恨我不用。”於是,下詔書將其逮入刑部大牢進行嚴刑拷打,曹泰屈打成招落下殘疾。曹時中想及此,深知官場險惡,便辭職回鄉養老,結束了自己一生僅有的幾年仕宦生涯,當時僅四十多歲。

故人托子,他卻藤條抽打——曹時中二三事兒

2.借糧救饑民

回鄉之後曹時中定居於廣富林老家,平時不入城。 每一次入城,都是自己掌舵,令兩個人劃一葉小船。天長日久,這個小船便有損壞,曹時中只好步行往來。松江太守吳鉞,送給他一艘船,署名曰“採萍”。吳太守唯恐曹時中不接受,乃請文士題詠成冊,然後一同贈送。曹時中深感太守雅意,惟祭祀宗廟的時候,才乘坐這條船,平時則放在水濱不用。

轉眼間,至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江南發生地震,海水倒灌入田。大災過後,糧食顆粒無收,松江百姓陷入饑荒。 松江府災民遍地,廣富林市井蕭條,昔日魚米之鄉的富庶繁華,只剩下遍地的餓殍。這一日曹時中剛剛吃過早飯正在為災情憂慮,為百姓祈禱,誰知家僕突然慌亂地跑進書房,大叫道:“老爺,不好了!大門口躺了幾個饑民,不知是死是活。”曹時中趕緊出門,只見地上躺著一老一少,蓬頭垢面、瘦骨伶仃,旁邊有一個婦女正靠在牆腳抽泣。還沒等到曹時中詢問,那婦女見到有人開門出來,衝曹時中俯身便拜,口中哀求道:“先生,求求您,求求您救救家父和小兒吧……”說著磕頭不止。曹時中連忙攙扶:“快起來,快起來!”手還未沾身,那婦女就已經栽倒在地,昏死過去。曹時中 令家人將這三人抬到屋內,灌了些米湯,三人這才慢慢醒轉,逃過了鬼門關。經過詢問,才知道這三人是從楊店逃荒過來的災民,婦人的丈夫已經活活餓死。只剩下這老弱婦孺三人,一路風餐露宿,靠乞討與食樹葉,勉強走到這裡。這一日,走到廣富林,連著敲了三四家的門,都是搖頭嘆息,討不到一口糧食。眼見三天粒米未進,老父小兒性命堪憂,婦人不禁悲從中來,當街號啕大哭。旁邊路 人心存不忍,指點說曹先生宅心仁厚,平時樂善好施,三人才跌跌撞撞來到曹家門前。此時,曹時中家中的餘糧,都已拿出接濟附近的災民,面臨如此大的災害,僅僅用餘糧施捨,恐怕是杯水車薪。於是,曹時中決心即使賠上家業也得出手救助災民。

這時,曹時中想起了自己在蘇州的老友沈周,說是老友兩人其實並未見過面,只是書信、酬唱從未停止過。沈周是才子文徵明的老師,其人德高望重、其門世家大族,曹時中提筆在信中說:“石田仁兄,南吳大祲已有時日,路有遺骨,慘不忍睹,東吳稍安,故來信相求。吳願舉西園宅院,及薄地三千為抵押,託仁兄向蘇州糧商貸糧百石,以救吾鄉民眾。切切!” 沈周接信後,深為曹時中毀家救災民而感動,憑他在蘇州的聲望,很快籌措到了糧食百石。松江府的一些士紳名士,在曹時中的義舉感召下,也都紛紛出手相助。明崇禎《松江府志》記載:“正德己巳歲祲,(曹時中)貸米百石賑饑,又力勸行賑,全活萬人。”此事可謂功德無量,曹時中與沈周關係更加密切。一日,夢見沈周坐在床沿,執手與之訣別,心中十分惦念。不數日,接到沈周去世訃告。曹時中將沈周所寄詩文,編輯為《神交集》,並請松江名士顧清作序。

故人托子,他卻藤條抽打——曹時中二三事兒

3.教好友子

松江名士顧清,累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著有《松江府志》。曹時中與之交情甚厚。有一次兩人擬和《過清虛堂》詩,各自捉筆題寫。顧清忽說道:“此題如少北野,風景便爾不切。”北野就是松江文士周佩,兩人一起駕小舟前往拜謁。到了之後,告之緣故,周佩欣然應允,而室內僅有一方硯臺,而顧清與曹時中共用。周佩取一舊碗,磨墨展紙寫書,及詩成之後,曹時中言略感飢餓。於是,周佩出門釣魚,用作下酒菜餚。酒過三巡,切肉絲煮麵共食,顧清笑說:“我輩菜園籬落,今日未免為北野豕威衝突!”然後,於當夜分別而去。這一段飽含生活氣息的雅趣軼聞,充分表現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曹時中退居廣富林時,顧清正好赴任南京禮部尚書。臨行之時,他怕自己的兒子在老家放任自流,沒人管教,於是就將兒子託付給了曹時中,讓他代為管教,促使他好學上進。曹時中推脫不過,只好答應下來。顧清的這個兒子,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沒受什麼苦,這次見老父遠去,更是覺得如蛟龍入大海,開始時只是吃喝玩樂,後來結交狐朋狗友,以致發展到“狎妓白龍潭”。

當時,明代松江的白龍潭,好比揚州的瘦西湖,亭臺樓閣,曲簷迴廊,湖面上畫船橫列,絲竹繞耳,大有秦淮河畔的感覺。顧清之子經常帶著歌姬,登上花船飲酒作樂。這消息傳到了曹時中的耳朵裡,覺得有負顧清的重託,再這樣下去,此子勢必繼續淪落。於是令家人把顧清之子找來,令其長跪在地上。顧清的兒子膝痛難忍,又害怕曹時中將自己的惡行報告給父親。因此,令下人去找顧清在松江的其他朋友來說情,松江府許多有頭有臉的人物,礙於顧清的顏面都來勸說。開始曹時中不予理會,接著便與大家述說道理,直到勸說的人越來越多。曹時中大義凜然,對眾人說道:“古時有個人叫做楊鐵崖,因為學識淵博、受人尊重,所以乘坐花船在白龍潭吹笛,傳為一時佳話。而這個小子在學問上不用心,專門學古代偉人的 ‘吃喝玩樂’,想起顧清在去南京上任時的囑託,我豈能不管?聽了你們的說情,對其一再縱容,使其如此墮落下去,我怎對得起顧清老友!”曹時中越說越生氣,於是拿起藤條一面數落一面抽打一面痛惜。顧清的兒子被打得連聲求饒,一方面懺悔自己的胡作非為,另一方面表示自己一定用功讀書,曹時中這才放下藤條,為其擦藥治傷。後來,此子終於安心讀書,最終沒有成為紈絝子弟。顧清知道此事後,對曹時中的做法表示感激,曹時中寧做“惡人”,不負教育朋友之子的真實故事,在松江文人名士中傳為佳話。

故人托子,他卻藤條抽打——曹時中二三事兒

4.忍罵解冤仇

曹時中生性豁達,尤喜懷素書法,八十歲後,不復冠帶見賓客,只穿氈帽布袍,日常在屋中飲酒作詩而已,守令前來拜訪,也不接見。在其尚且健朗之時,曾經為自己做了一個墓穴,有很多人讚譽他達觀知命,曹時中笑曰:“我只不過為了針砭一下忌諱言死者而已!”曹時中初號定庵,晚年見唐詩“青山宜晚眺”一句,而廣富林則九峰獻媚,時在左右,因此別號為“宜晚”。據李延昰《南吳舊話錄》記載,曹時中晚年,常登玉屏之丘,每日餐罷,往坐片時,感嘆曰:“此中無朝暮,無春秋,恍如 天地之初,我復於初,無不適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曠達老者,卻因老一輩的仇怨,令同鄉的一個後生屢屢羞辱。

這後生姓焦,平常對曹時中就時常辱罵,有一次他酗酒大醉,提著曹時中的名字破口惡罵,曹家僕人回來告訴,曹時中說:“我沒有聽到他的罵聲,只聽到你的罵聲而已,快走不要再多嘴了!” 此事過去不久,正值春耕農忙,焦生用白灰,將曹時中的名字,書寫在牛屁股上,邊打邊罵,曹僕聞說前去勸阻,焦生竟拿鞭抽打。曹僕只得回去稟報,曹時中說:“雨至自會沖掉,又有何傷?”焦生見曹時中不為所動,好似撓不到癢處,於是又生一計。有一日,令人往曹家送了一封信,送信人看似畢恭畢敬,其實信中內容都是謾罵之詞。曹時中接到書信,打開之後,對送信人說:“你家主人送信招我去做客耶!”於是,徒步跟著那送信人前去。到焦生家後, 其家人說焦生外出未歸,曹時中說:“不妨,我坐在這裡,等待你家主人回來。”焦生不得已,過得一時半刻,才從內屋走了出來。曹時中跟焦生攀談良久,無一語談及屢遭辱罵之事,轉眼間日過正午,曹時中笑道:“日頭已經西斜,能用些粟米招待麼?” 焦生這才趕緊令人準備飯菜,兩人相對飲酒訴說平生,直至歡然而別,由此焦生愧服終身。

曹時中的盛德更是被廣為傳誦。等曹時中九十歲那一年,病臥床榻多日,已顯將終之態,郡守孔輔贈給他兩石米。曹時中手書答雲:“老夫不食已經三日了,空虛大夫之賜,謹辭!”後二日,作詩訣別親朋故舊,冠帶危坐而亡,去世前一日,曾說:“明日午時,天地晦冥,風雷撼擊,正吾去期也!”果如其言。

松江狀元錢福曾評價說:“先生清癯飄逸,灑灑然有出塵離俗之態。行若鶴步,止若鸞停,掩映於碧梧翠竹間,望而知為有道之士。至於析義理、臨事機,若櫛之於發、綜之於絲,密而不亂。於出處、進退、辭受、取予及可否,天下事較義利是非,處則斧斷壁立,確手不可拔,雖賁育而勿過也!”顧清聞曹時中病故,作詩一哭之,表達了極高的推崇之情,詩云:公昔還山我出山,我歸君已厭人間。名高白傅身仍健,詩比陶翁意更閒。鄉里後生遵楷範,廟堂諸老問容顏。玉屏西面青塋列,時有遊人拂蘚斑。

故人托子,他卻藤條抽打——曹時中二三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