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今日荣县「关注一个号,了解一座城」

荣县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史载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在今旭阳镇设立大牢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唐开国元年置州,这就是荣县人引以为豪的“荣州”。南宋时为“绍熙府”由于绍熙府存世不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荣县曾经叫过“绍熙府”。集生砦就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

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荣州军民“抗元”大本营

老君山又称荣德山,荣县荣州就取名于此山,可谓是荣县是人文始祖,集生砦与之相邻。在老君山崖壁上刻有《绍熙判府曹公老君山保守记》碑,是绍熙府军民抗元的记录,只可惜今碑尚存,碑文已风化。有学者据此推断,集生砦应修筑于1233年荣州升府之后。理宗淳佑二年(1242)余■出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负责四川防务,提出“兵民共建,耕战结合,设险以制骑”的防御策略,筑钓鱼(合川)、神臂(合江)、青居(南充)、大获(苍溪)、云顶(金堂)、三龟九顶紫云(乐山)等城寨堡,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建立并形成以重庆(钓鱼)为中心的山城防御体系。而绍熙府防务是以老君山为重心,修集生砦做老君山防务桥头堡,符合余■治蜀防御战略部署。因此,集生砦极有可能修筑于淳佑四年(1244)前后,其防务受老君山守军(绍熙府通判,即碑文所记“曹公”)指挥,屯兵驻守10余年,破于宝佑六年之前。集生砦修筑距今已760年,历尽沧桑,虽地势险峻,但由于不在交通要道上,而使遗址得以保存。

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百度百科“砦zai”同“寨”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从字面不难看出,并非普通寨子,可能是当时军事基地。

老君山石刻的发现和研究,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初步确定了集生砦为南宋末年修筑的抗元军事遗址,是绍熙府(荣州)老君山保守防御的桥头堡,也是山城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二是为集生砦遗址,筑于南宋,为荣州军民“抗元”提供了实证。

集生砦是军事遗址。集生砦修筑工程浩大,施工难度大,耗资大,非普通大户人家财力所能及。从石寨门坚固雄伟的规模和所处地势险要均反映出集生砦具有军事防御特点,这种砦堡也只能由当朝地方官员组织军民修筑完成。并非民间盐商所修和大财主避暑山庄说。

和其他古寨相比,据村民讲集生砦面积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砦都改造成村民住所,农田,现在残留的只是寨门和一点儿寨墙,从规模来看当时练兵场、内寨、庙宇、刑场、居民区、水源、耕地、戏台、交易场所等也应该一应俱全,而且也应当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另又据史料记载,在张献忠剿四川、李永和蓝大顺起义、红灯教起义等战乱中,山寨曾驻乡民10万余人。

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集生砦见证了南宋末年,荣州(绍熙府)军民保家卫国、抵抗元军的历史,应该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不应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在荣县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时期能够像古荣州那样,留给荣县人们人无尽的想象,没有一个时期能够像古荣州那样,铭刻着荣县人最为绚烂的记忆,没有一个时期能够像古荣州那样,寄托着荣县人永远的向往,荣德山、集生砦荣州文明在顶峰时期永不磨灭的记忆。

荣县故事|古荣州军事要塞之“集生砦”

老君山下树立“曹公老君山保守纪念碑”和元朝抗元判府曹必才铜像

文@一叶飞鸿

图@鄢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