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可在清朝人丑读再多书也没用!

我们平时经常说“人丑就要多读书”。也许是戏言一句,但不得不说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现状。在没有优秀的先天条件之下,没有所谓的美好皮囊,就必须要靠读书来完善自己,以培养自己优秀的灵魂!

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可在清朝人丑读再多书也没用!

可是今天要跟朋友们说的这点,恰恰是与我们认知不太一样的。那就是如果生在清朝,读再多书也没用,直接看脸!朋友们还别不信,在那个时候即便在家中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金榜题名,最终也会因为长相问题被pass掉。当不了官不说连个正经工作都难找。

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可在清朝人丑读再多书也没用!

在我国古代,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参加科举,清朝也是一样。但是要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点复杂,要层层递进才可以。最后的进士那是难上加难,而之前的秀才举人又不胜枚举。

清朝开始,社会稳定下来之后人口急剧增加。而大多数参加科举的士子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这样的人又太多了。所以即便考试考过了,清政府也不可能全部安排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清廷便颁布了一条名为“大挑”的特殊科举制度。

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可在清朝人丑读再多书也没用!

“大挑”的颁布是为了给已经有举人身份但是尚无官职的百姓一个机会。参加三次会试仍以失败告终的举人,便可以选择做一个知县或者是县内学校的校长。不过有个硬性条件,就是长相!而且这可不仅仅只是敲门砖,更是晋升渠道。长得越好看官职越高!

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可在清朝人丑读再多书也没用!

“大挑”选人呢靠着是官方发布的八字决:同田贯日气甲由申。被选人的长相和身材基本就靠着这几个字的形状来考量,而又依据这样的标准分了三等。如果长相身材什么不过关,直接就会被淘汰回乡种田了。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自然也就付之东流了。

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可在清朝人丑读再多书也没用!

朋友们也别不满意,古代科举制度是为什么出现的?那是为国家去收罗人才的。但是在封建王朝,尤其是腐朽的清王朝之中皇权统治至上,换句话说就是国家就是皇上的。这也就应了那句话: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既然是买卖关系,那这东西要不要,还不是人家买东西的说了算?

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可在清朝人丑读再多书也没用!

在这种不看内涵只看脸的王朝之中,不一路下坡走向灭亡才是奇了怪哉!有这样的制度,也难怪腐朽的清王朝会如此落魄不堪给我们带来百年屈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