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來信:成天抄抄抄,背背背,孩子喜歡語文才怪!

冒昧來信,是想談談自己孩子對語文的厭倦和我的擔憂,以及對於當前語文教育的不解。

當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說“我討厭語文”時,我的內心是很崩潰的。或許對他剛上五年級就說“討厭”或者“喜歡”,做父母的不必太當真,但我還是能夠從他對語文學習的態度上,感覺到他對這門重要功課的真心煩怨。

現在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小抓起。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陪著他買書讀書。他上了小學之後,又按照學校的要求,在語文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從目前看,效果卻是不盡如人意。

我有時問他:“為什麼不喜歡語文?”

他一臉嫌棄地說:“成天抄抄抄,寫寫寫,背背背,煩都煩死了!”

家長來信:成天抄抄抄,背背背,孩子喜歡語文才怪!

家長來信:成天抄抄抄,背背背,孩子喜歡語文才怪!

家長來信:成天抄抄抄,背背背,孩子喜歡語文才怪!

他在閱讀老師指定的課外書時也是一目十行,過目就忘。因此我們有時就難免會在語文學習上跟他起衝突。比如他喜歡看一些漫畫書,看得忘乎所以,手舞足蹈,而這些書是明令禁止帶到學校的。比如我們希望他能夠平常多寫多觀察,寫作文時從自己的內心出發,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業隨隨便便湊字數。但他寫作文就像牙患病人說話,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一個套路走到底,並且一直在為寫到規定的字數而掙扎,其結果可想而知。

孩子對於語文的態度,距離當初我們對他的期望與要求偏離太遠了。

我們實在想象不出來為什麼他會重複走上我們當年所走的那條路:考試分數似乎還算漂亮,但離真正的語文越來越遠?

我一直認為,小學語文的學習一開始當然是給予孩子對於字的認識。但字的認識不只是簡單地記住字怎麼寫,多少筆畫,不錯筆順。字是我們文明傳承的載體,每個漢字都是有故事的精靈。在讓孩子認識這些字的同時,我認為也應該讓孩子知道字的來源、演變和字裡的故事,以及我們祖先在造字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聰明與智慧是多麼了不起。這樣去培養孩子對漢字的興趣,遠遠比抄抄寫寫來得深刻與有意義,這也是每個字抄十遍二十遍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因此,我希望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講字的讀音,讓孩子記住字的意思、會組詞會造句,更應該教孩子去了解字的來源、偏旁部首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的故事。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小學語文課的學習永遠是“三點一中心”——字、詞、段落和中心思想。每篇課文按照這個套路去分析、總結,學完也是按這種套路去考,結果套著套著,我們的思路就被套住了,沒有了深刻的思考,沒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沒有了與作者超越時空的交流。學完一篇課文只是記住了一些好詞好句,卻不知這些好詞好句離開了具體的語境就猶如從綠枝上被摘下來的花朵——沒有背景與環境的襯托,沒有了生命,算什麼美麗?

我常常問孩子對一篇文章的想法,他卻很難具體地說出文章的妙處與自己的感受。他學會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卻自始至終感受不到文字的美,看不到作者寫法的妙處,更無從去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風格趣向與表達的情感或思想。而我覺得孩子學習一篇文章,既要讀懂字、詞、句,更要感受到字裡行間作者對文字把握的或濃或淡,或雅或雄,或舒或緩的風格與習慣,還有作者的情緒與情趣志向。考試主導式的語文課堂把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讓孩子感受到的是繁重的抄抄寫寫和枯燥的背背記記,他當然會說討厭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堂就是一個引路牌,老師不只是教會孩子記住字詞,更要引導他們學會去自己感受文字與文學的美,教會他們與文字交流,與作者交流,用批判的思維而不是記憶的方式去學習去思考去探求。

當然語文的學習並不只在學校課堂,還有社會與家庭。我記得有一年期末語文考試,有一個區的語文試卷出得非常靈活,許多題目考的是開放式的問題,而恰恰這些問題把孩子們都難住了。最後有家長打電話給教育部門投訴說“今年的語文試卷太難了”!然而在我看來,這才是檢驗孩子語言文字、閱讀寫作水平的尺子,才是語文教學、語文學習、語文測試的方向。語文的學習本來是要跳出課本的框框的,否則我們孩子的語文水平如何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從整個社會氛圍來看,考試導向式的語文學習不僅存在於學校,也同樣存在於很多家庭之中。而

這種功利化的語文教育必然會僵化孩子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等待他們的永遠是寫不完的字詞,背不完的標準答案。

我很難想象,一個能考90多分卻討厭語文的孩子、一個無法體會文章之美的孩子,會熱愛閱讀?對閱讀不熱愛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寫出發乎心靈的字符,表達出自我的心聲?怎麼可能有批判式的思維和放飛的思想?因此提高孩子對文章的欣賞水平,遠遠比掌握多少詞語、背誦多少篇文章、考多少分來得重要。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我們當年的教訓,現在回憶起來依然是深深的遺憾,但那畢竟是一個缺衣少食更缺書的年代。如果再回到幾十年前,我依然希望我的老師能像一個美食家一樣,教會我們如何從小就品嚐食物的美味,並能嚐出食物的美妙,也讓我們學會欣賞大廚燒菜的技巧與藝術。

學校的語文教學和考試一直都在改革,但我最常聽到的卻是“考試又改革了,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警示。這才是我最擔心的,語文的教與學如果脫離不了考試的指揮棒,脫離不了功利化的終極目標,那對孩子來說,語文將會一直成為負擔得一直背下去,而對我們的語文教育來說,這又何嘗不是悲哀?!


(作者:江月華,系浙江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10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