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什麼是“眾生世間/有情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一、佛學辭典釋義總結

【眾生世間/有情世間】:梵語sattva-loka。又作假名世間、有情世間、眾生世。為“眾生(有情)世間、器世間、五蘊世間”三種世間之一。“世”為可對治、能毀壞、無常義,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遷流義;“間”為“間畔”、“各有差別”、“其中”義;墮於“世”中之事物,有“生、住、異、滅”諸現象,謂之“世間”。“有情”,一切眾生皆為有情識、有情愛的生命體故,稱之為“有情”而為眾生之別稱,通常也作為人的代名詞。“眾生”,言一切有情,皆假“色、受、想、行、識”五陰和合眾共而生,因貪嗔痴慢疑業力牽引遷流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經眾多煩惱,歷眾多生死,故名為眾生;“眾生世間/有情世間”,指“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成之一切眾生,包括從佛界乃至地獄之十界有情,以五陰和合,眾共而生,又各各間隔,正報不同,故名之“眾生世間/有情世間”。為能居之正報,依正報呈現不同分界,為三世間之一。又,一切有情(眾生)皆五蘊假合無實體,為分別攬實法假施設之名,故又作假名世間;因五陰世間有十種不同,眾生若招感之亦有十種之別。如:有三途之罪苦眾生、人天之受樂眾生、無漏之真聖眾生、慈悲之大士眾生、常住之尊極眾生等分別。《善見律毗婆沙》卷四分眾生世間為常世間、無常世間二種;《俱舍論》卷八、卷九、卷十明示有情世間之生、住、異、滅等現象;《華嚴經文義綱目》將眾生世間分為同生眾、異生眾二類;《往生論》闡明淨土之眾生世間清淨,具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及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參閱“世”、“世界”、“世間”、“二世間”、“三世間”)

什麼是“眾生世間/有情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二、佛學辭典釋義分列

FROM:《佛學大詞典》

【眾生世間】:梵語sattva-loka。由五蘊和合而成之眾生,依正報呈現不同分界;即指從佛界乃至地獄之十界有情。為三世間之一。以一切有情(眾生)為五蘊假合之名,無有實體,故又作假名世間、有情世間、眾生世。摩訶止觀卷五上(大四六·五三下):“眾生世間,既是假名無體,分別攬實法假施設耳。”《善見律毗婆沙》卷四分眾生世間為常世間、無常世間,《俱舍論》卷八、卷九、卷十明示有情世間之生、住、滅,《往生論》闡明淨土之眾生世間清淨,具有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及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參閱“三世間”539、“有情世間”2441)

【有情世間】:又作假名世間、眾生世間、眾生世。為三種世間之一。指能居之正報;亦即指五陰所成之一切眾生。據《摩訶止觀》卷五上載,五陰世間有十種不同,眾生若招感之,則亦有十種之別;如有三途之罪苦眾生、人天之受樂眾生、無漏之真聖眾生、慈悲之大士眾生、常住之尊極眾生等分別。又,《善見律毗婆沙》卷四,將眾生世間分為常、無常二種;《俱舍論》卷八、卷九、卷十,則明示有情世間之生、住、異、滅等現象。另依《華嚴經文義綱目》將眾生世間分為同生眾、異生眾二類。此外,《往生論》中舉出,淨土之眾生世間清淨,有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及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出曜經》卷二十四、《大智度論》卷四十七、《往生論注》捲上、《大乘義章》卷六](參閱“三種世間”649)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眾生世間】:1、謂一切有情眾生,皆假五陰和合眾共而生,名為眾生;又復各各差別不同,故名眾生世間。(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2、謂五陰和合,眾共而生,間隔不同,故名眾生世間,即釋迦如來所化之機眾也。(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FROM:《唯識名詞白話新解》(於凌波居士 著)

【有情世間】:又作眾生世間、眾生世。為眾生(有情)、國土、五蘊三種世間之一。指五陰所成的一切眾生。《俱舍論》卷八載,則明示有情世間的生、住、異、滅等現象。又,有情為有情識、有情愛的生命體,亦即指眾生而言,通常作為人的代名詞。“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曰:“梵言薩埵,此言有情,有情識故,……又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有情世間,世為遷流義,間為間畔義,墮於世中之事物,謂之世間。(三世間)

什麼是“眾生世間/有情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