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龚宇一起坐公交车

和龚宇一起坐公交车

2018年度商业人物 龚宇


在与人性高度关联的娱乐产业浸泡多年,近些年来,龚宇越来越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直觉。他试图在理性分析与感性直觉间寻找到公约数,并相信二者重合的几率正变得越来越高。“我自己毫不犹豫通过了的,发现成功率最高。犹豫来犹豫去的都不好,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龚宇,生于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创办爱奇艺,2013年爱奇艺并购PPS,龚宇担任新爱奇艺公司创始人、CEO。2018年3月29日,爱奇艺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年度商业人物

作为第一位带领国内流媒体企业上市的企业家,龚宇身上兼具商人的敏锐和工程师的直觉。他和爱奇艺用不断迭代的技术为人们创造了获取视频内容的便利,同时凭借对人性的敏锐洞察生产了大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创内容。爱奇艺的上市,是龚宇及其团队在商业上的成功,也是互联网用户对优质内容的反馈。


寻找理性与直觉的公约数

龚宇在夏日晚高峰登上了一辆公交车。他不是为了搭车赶路,作为爱奇艺创始人,平日里有专车接送他去往各个目的地。司机与他共事多年,两人有了默契,对到达时间的预估可以精确到分钟。接受《智族GQ》采访前的半小时,他主动发来微信:预计13点57分到。时间一到,他果然来了。

坐公交车,目的是了解用户的收视习惯。虽然在清华自动化系读了9年书,一路读到博士毕业,但龚宇心里清楚,爱奇艺做的是面向大众的生意,个人趣味和用户需求是两码事。想了解用户究竟在看什么、想什么,得走到他们中间去。

走近用户的过程一度让他困惑。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足疗技师、米粉店老板、小区保安都是竞争对手的用户,这令他焦虑不已。爱奇艺的多数员工日常并不生活在草根用户的环境里,但却要满足广大草根用户的需求,这不是件容易事。

他努力找寻规律。为扩张用户人群,爱奇艺起用了赵丽颖和陈伟霆作为VIP会员代言人,“南北通吃,观众如痴如醉地喜欢。”

这并非是依据感性做的决定,而是大数据严格测算得出的结果。做重要决策时,龚宇愿意信赖技术,这是9年清华工科教育筑成的思维底色。

但在与人性高度关联的娱乐产业浸泡多年,近些年来,龚宇也越来越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直觉。他试图在理性分析与感性直觉间寻找到公约数,并相信二者重合的几率正变得越来越高。“我自己毫不犹豫通过了的,发现成功率最高。犹豫来犹豫去的都不好,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和龚宇一起坐公交车

格纹西装 Brunello Cucinelli 衬衫 Dolce & Gabbana

晚高峰的公交车有些拥挤,龚宇没有座位,用右手拉着吊环。旁边的阿姨正用手机看视频,龚宇用余光瞥到了屏幕右上角爱奇艺的logo,忍不住探过头去。

阿姨瞥了他一眼:“看什么看,自己充会员去!”

一切都是规律的成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耿聃皓都不太看得出龚宇的情绪波动。自从龚宇上个世纪开始第一次创业,耿聃皓就跟在他身边,20年间,他从焦点网的普通员工成为了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但龚宇在他眼中,变化不多。

今年3月,爱奇艺在纳斯达克上市,对于这个应当激动人心的时刻,龚宇谈起来仍然语气平淡:“这个行业投入太大,周期也特别长,所以上市真的只是一个阶段性、不算特别大的成果。”他列举了公司上市的若干优点:提升品牌、资产化更好、团队激励,唯独没有对上市这件事本身表现出情绪。

“这个问题倒是把我问住了。”在中关村爱奇艺创新大厦,耿聃皓的办公室在10层,龚宇的办公室在17层,除了公事,两人碰头不多。但耿聃皓还是察觉到了老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遇见比较烦的事情他可以先放一放,转换一下注意力,从另外一个方式去了解。”

但对于“没有情绪”这个外界固有的认知,龚宇自己并不完全认同。他承认自己是有情绪的:工作量太大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干自己的事儿。但他很快又补充解释了这个“自己的事儿”是什么:“我这个人生活基本就是工作,脑子大部分的时间想的都是工作的事儿。”

作为一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龚宇的存在是众人情绪的定心丸,但当被问到如何稳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习惯了。”

可能龚宇真的是习惯了。2000年,在上一个互联网的风口,龚宇创立的焦点网从十几人扩张成一百多人,却因为定位不清、融资问题被迫削减成四十多人。祸不单行,他的本田轿车和心爱的相机也被偷了。那时候龚宇家住健翔桥东,离公司所在的汇宾大厦只有两千米,因为心情沉重,这段距离有时候他要走半个多小时。这段创业故事最终有一个不算灰暗的结尾——转型为房地产垂直网站的焦点网最后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被搜狐收购,龚宇也随之迎来人生下一程。

随后,是历时十余年的长视频领域战役。漫长而惨烈的竞争中,大批人马消亡。2016年4月,古永锵创立的优酷正式退市,成为阿里的全资子公司;贾跃亭一手捧起的A股明星乐视则在去年崩盘,合纵连横的生态成为镜花水月;连年业绩下滑后,张朝阳决意让搜狐不再参与寡头竞争,转而去做小而美。但对于龚宇来说,好戏还在后面。

3年前的7月3日,龚宇正跟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在香港某酒店聊天。突然有人在某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微信群里说了一句话:爱奇艺服务器宕机了!

这一天是《盗墓笔记》全集上线爱奇艺的日子。早在2014年下半年,龚宇就发现盗版和移动支付两大障碍已经逐渐消除,恰好网剧有抬头迹象,美剧尚未大幅入场,于是他决定500万一集投入做《盗墓笔记》。上线当晚,网站5分钟内的播放请求达到1.6亿。

尽管技术团队提前加载了3倍服务器资源,但仍然有大量网友被堵在看剧的“路上”,杨向华不得不第二天提前飞回北京解决问题。这次大宕机之后,爱奇艺App也登上了App Store排行榜免费榜第一名、畅销榜第二名。

杨向华早年被龚宇钦点,在爱奇艺负责“新业务拓展事业部”,研究除已有PC业务、广告模式之外的任何模式。现在,杨向华主要负责爱奇艺的会员付费业务。2015年爱奇艺推出网大分账模式,一部28万成本的《道士出山》获得了20倍的分账票房,市场自此点燃。

此后两年,龚宇又发掘了《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偶像练习生》总制片人姜滨,这两档节目收官时为爱奇艺带来了超过50亿的流量。

回过头看自己为公司缔造的若干节点,龚宇有点儿不以为意。在他看来,一切都是规律的成果,只要抓住基本规律,事情就好办了。如果难办,那一定是因为还没有到质变的节点。

和龚宇一起坐公交车

摄影:贾睿

前同事马东曾总结过龚宇的特点,认为他是通过数据来看问题的,而数据反映时代变化,因此比个人的感知力量要强得多。“所以他不太信忽悠,他也不太受舆论影响。”

龚宇有段时间很爱提起《老九门》,这在他看来就是一次典型的数据胜利。“有南派三叔的底子,演员用陈伟霆、赵丽颖、张艺兴,然后整个运作方式、制作团队、宣传、发行等等,全是特有套路的,投入大资源,全是套路。”

除了理性,龚宇的另一个特点是果断,果断到让同事意外。姜滨在去年提交《偶像练习生》项目的时候,压根儿没想到龚宇拍板会这么快。

“我去年8月份的时候想着做这个,然后跟龚总说,准备2018年第四季度上。老板说第四季度?你第一季度就上。”姜滨在谈到后来爆了的节目时,总觉得有些晕眩。



像一架运行的电梯


2009年9月,时任百度副总裁任旭阳邀请龚宇一起组建视频公司。两人在中关村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见面,之前他们见过一面,谈的是12580和百度合作的事(龚宇时任12580总裁兼COO)。

9月底再次见面时,龚宇以为他还在谈这事,但双方见面后,东拉西扯没有主题,谈了一个多小时,正好有一个中国移动的领导在那儿等龚宇,他告诉任旭阳:“不好意思,中国移动的一个领导等我半天了,我要过去了。”这时候任旭阳才和龚宇说到主题,想与他合作组建视频公司,龚宇很感兴趣。

能够让爱奇艺在8年之内弯道超车,长成大树,与龚宇本人性格有着极大关系。作为一名典型工科男,龚宇从小爱好动手设计,小学时就设计出可变电阻器。中学时,他成了班里的兼职维修工,业务涵盖给电池充电、修理收音机、录音机、音响,制作电子琴、无线话筒等等。高考前龚宇本来已经确定保送北京医科大学,但他放弃保送自己考上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一路以来的工科技术训练,塑造了龚宇的思维模式。他的习惯是先确立一个目标,然后不断根据与目标的距离调整策略,最终完成目标。

耿聃皓在解释龚宇的思维模式时,将其类比成了电梯运行的原理,“电梯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不断在算,我距离下一个要停的指令大概是有多少。比如说要从十楼往下走,中间来了一个指令说停到八层,那你电梯必须要停到八层。”

另一件对龚宇造成深远影响的事情也发生在小学。他曾在少年宫听一位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华裔专家讲课,专家提到陶瓷容易碎裂的原因是因为内部有许多细小的裂痕,而解决裂痕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工艺水平,减少裂痕的出现;二是干脆通过某一种特殊工艺,使得陶瓷内部有更多更微小的裂痕,如果遭遇冲击,力会分散到每一道裂痕上,单个裂痕的受力减少,反而不容易破损。

这个理论让龚宇思索了很久,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根筋,换一个角度可能效果会更好。这似乎解释了龚宇后来为何在公众面前看起来总是波澜不惊。

常常有人问龚宇做爱奇艺和第一次创业最大的差异在哪里,他觉得坑啊、沟啊,其实都大多了,但焦虑感和挫折感也相应地弱了很多,因为大概知道前面有什么坑在什么地方等着。

1999年他第一次创业,觉得自己进了技术圈。但6个月之后,矛盾爆发,做内容的人和做技术的无法沟通,两边都精疲力竭。龚宇这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进了媒体圈。“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就跟我刚才说的做节目出身的人一样,只看到了他擅长的这一边。但是一件事情的成功涉及太多因素了,他自己的因素只占10%。”

爱奇艺最早建立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有位高管来自卫视,典型的媒体人思维,刚来不久她就跟龚宇说,感觉跟其他人不在一个频道。龚宇很快意识到这就是那个相同的坑,这一次,他绕过去了。

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有天然的话语优势,龚宇就以工程师的身份站出来平衡,提出一部剧、一个节目只要有一两个亮点就是瑕不掩瑜,双方要互相宽容。电视台做节目的人比较发散,做展示的时候直接把Word挂在PPT里,龚宇就把PPT要做漂亮这事下成一个死命令。

龚宇一直试图将自己工科生的气质注入到感性的娱乐行业之中,比如爱奇艺有一套不断进化的AI算法,该算法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时间窗口预测票房和流量:数据显示,当前爱奇艺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时间窗口预测中,电影票房预测,提前半年方差准确率达到77%;电视剧流量预测方面,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方差准确率都达到88%。而在此之前,文艺产品是否会爆,大概率是靠天吃饭。

爱奇艺公司对面挂了巨幅广告标语:做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伟大娱乐公司。

好人、聪明和浪漫


爱奇艺文学的一位员工说,如果你给Tim(龚宇英文名)发邮件,他最迟一天之内会回你,最快也是一天之内回你。这就是龚宇的规律。

和龚宇一起坐公交车

摄影:贾睿


爱奇艺一直流传着龚宇可以教你Outlook 130种用法的段子。他对邮件的使用有着十分清晰的要求,比如to和cc就必须区分:如果写周报,最好是to直接领导,cc其他人。否则回复某人之后,其他人也会收到不必要的邮件,这就很麻烦。马东说,在和龚宇的定期面谈时,后者总能从电脑里把好多他已经忘了的事重新拎出来勾兑一遍。

龚宇有个习惯,当某事成功后会翻看当时的邮件记录复盘。《来自星星的你》爆了之后,龚宇特意去翻了当时的邮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偶然决策。那位已经离职的员工简单而坚决地表达了购买这部韩剧的意愿,直属上级批复之后,龚宇认为判断路径清晰,顺手就批了。

这暗合了龚宇的喜好。他喜欢具有逻辑、自信、真诚的人,对胆小、敷衍、谄媚者则不太耐烦。早几年,他每年面试两三百个人,遇到那种在简历上学历写得含糊的人,他就会详细问一下,因为根据经验,十有八九有伏笔。如果对方痛快地说明原因,他会觉得此人不错,因为足够坦诚。但如果问完还是含糊回应,那这人就绝不能要。

在员工面前,龚宇偶尔会展露出“凶狠”。在他面前做PPT展示,他偶尔会“突然袭击”,针对某一页他想到的细节发问。但他的发问有时会被理解成质疑、否定,讲PPT的人辩解,直属上级帮腔,这会让龚宇觉得自己说话对方没听懂,开始着急。

龚宇认为,提前预设好老板要问什么是一种耍小聪明的行为。但在他面前老实地承认自己对某事不知情似乎也不太明智,因为他觉得负责人对业务必须精通。龚宇说,这大概算自己性格中为数不多的强势与挑剔。

耿聃皓因为跟龚宇比较亲近,因此也被格外严格要求,免不了有被“冤枉”的时候。尽管当事人不往心里去,但每逢“冤枉”之后的聚餐,龚宇都会回头说起自己当时有小情绪是错误的。这就让员工们觉得,“老板还比较可爱”。

急归急,龚宇很少去责罚下属。焦点网创办初期,某位美工曾两次把域名www.focus.cn做成了镜像反转的效果,字全反了,他在内心纠结了两三个月后,才炒掉这名美工。龚宇似乎继承了他的老师兄张朝阳的某种特质,他在业内最广泛的评价就是“好人”。他甚至还会主动帮某些不适应公司发展的老员工找到其他岗位,这让有些人认为他“有点儿面”。

但耿聃皓认为,龚宇是一个“聪明的好人”。

网文作家唐家三少与龚宇相识多年,他提到龚宇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学者而非商人。“大公司的老板,多数是属于性格比较强势和锋锐的,但是龚总不是,他是温文尔雅的性格,你和他在一起会觉得很舒服。”

龚宇很少接受采访,但花大量的时间出席公司的活动,跟导演、演员吃饭聊天,为的是让自己不丧失掉对行业的敏感。早些年他认为自己与演艺圈人士是两类人,无法理解这些“人生靠抓几个要点过活,其他事儿全靠偶然、情绪来支撑的人类”,但日子久了,他也逐渐摸到了门路,文艺作品需要挖掘人性,后者全有赖这些创作者们亲身感知。

龚宇和郭德纲很早就认识,后来他发现郭德纲台下话并不多,但几句之内必能噎人。龚宇意识到,这种积累跟自己在商业上受训的过程有些相像,天分加训练,最终都是在建模。只不过,是生意和说话的区别。

龚宇认为自己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更感性一些。早些年,如果公司哪位同事家里有宝宝了,他必定赠送一本《妈妈宝宝护理大全》。他自己有两个孩子,在办公室里飞机模型的旁边,他放了一个《怪物公司》里的小女孩手办,个头不大,但胖嘟嘟的,很像自己女儿小时候的样子。

他喜欢这种隐蔽的浪漫。


采访、撰文 / 芦溪

摄影:许闯

创意总监:Vicson Guevara 时装总监:Anson Chen

文字监制:何瑫、靳锦 编辑:李典 导语:康路凯

时装编辑:吴睿骐 、Jacky Tam

拍摄统筹:陈蔚、单连营 妆发:窦凯

时装助理 张霜晨、利霞、Steven、Jerry、Nico、冯逢

摄影助理:杨锦龙、珍响、绿仔、逸鳞、左舒同

视频策划:GQ实验室

创意:Max Li

制作:宝珂、许乔、曾晨(Chill Studio)

摄影:闫睿

灯光:张付海

执行:姒可欣、LJ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