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主题展将举行,产业步入双向发展期

军民融合主题展将举行,产业步入双向发展期

"2018第三届中国(深圳)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题展"将于26日举行。展出涵盖了航空航天、新材料、通信、装备及后勤和信息及软件系统5大类,其中引人关注的航空航天涉及无人机、无人艇、训练培训飞机、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潜水器等;新材料展示领域则有军民两用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隐身材料、石墨烯、液体防弹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

军民融合初创期国防工业部门高度行政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处于“军民分离”状态。军民融合探索期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处于“军转民”单向发展,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实施企业化改革,成立六大总公司,但市场作用机制有限。军民融合在发展期开始双向融合发展,民营企业因其资金及技术灵活性优势成为武器装配配套商,军工总公司进行公司制改革,最终成为十二大军工集团。

航空制造业是为国家提供重要的国防装备和为国民经济开发高新技术与提供快捷运输手段的主要战略性产业,是典型的军民两用型产业。航空工业具有投资巨大、资金回收期长、投资收益高、外部经济好等特点,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之一。从航空工业装备本身来看,军机与民机在关键技术、生产、试验等方面的通用性约为70%,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大型客机的通用性比例更高;飞机发动机是飞机最关键、技术含量最高、军民两用型特征最明显的部件,经过简单的二次开发就可以应用于船舶、汽车等领域;从航空工业技术角度来看,航空工业的发展渗透许多学科、产业领域和产业技术,可以直接带动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带动新型产业的兴起;从航空产业集聚的角度来看,发展大型民机项目有利于航空制造企业集聚,带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航空工业产业链主要涵盖了系统级、分系统级、子系统及重要零部件、材料、配套维修保障等五大环节。其中,系统级及分系统级产业链主要由传统的军工企业所占据,而子系统、零部件、材料以及维修测试等保障环节,民营企业参与者众多。

军民融合主题展将举行,产业步入双向发展期

我国民机需求来旺盛,商飞预测未来20年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空间可超万亿。《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提出2020年建成运输机场数量达260个左右,2025年形成3大世界级机场群、10个国际枢纽、29个区域枢纽,极大地扩张了民航产业下游需求。截至2018年3月,国产大飞机C919已取得国际国内28个用户的815架订单。中国商飞预测,2035年中国机队规模将达到8,684架,未来二十年,中国将预计交付8,575架客机,价值约12,104亿美元。

机构认为,军民融合可加速我军信息化建设,同时产生更强的经济效益。我国当前处于军民融合双向发展期,随着军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军转民"领域重点关注大飞机、船舶动力、商业航天板块的军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民参军"领域关注船舶动力、碳纤维材料、机载检测设备板块的优质公司。

建议关注:

光威复材(300699)是我国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

中航电测(300114)是智能测控领域军民融合型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动力(600482)是国内实力最强、产品线最完整的船舶电力推进装置供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