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文:一叶浮生

说起“淡定”二字,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苏东坡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心态决定一个人的状态,有什么样的内心,就自然滋生什么样的处世态度,苏轼无疑是在历经千帆之后,渐渐地放平了自己的心态,把别人的潦倒活成了自己的潇洒。

在荣辱面前波澜不惊,在成败当口岿然不动,这样淡定从容的心态,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所赞誉和追求的,然而令人惊异的是,我们难以苛求一个少年淡定从容,但往往会在布满皱纹的脸颊上毫不费力地探寻到这份淡定。

淡定,实在是铅华洗尽后,岁月的回礼。

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1.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珍惜已经拥有的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从小苦修剑法,希望有一天可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然而软弱的南宋朝廷却一次次地把他拒之门外,无奈之下,他独居山野,过起了隐逸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篇《满江红·山居即事》: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xī chì),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全词写尽山间景色之优美,环境之静谧,最是适合读书修身,稼轩置身其中,陶醉不已。而全篇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结尾的这句“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这句诗虽然隐隐透露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但是它也道出了人生道路上永恒不变的哲理——只有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懂得知足,才能够旷达地正视聊有缺憾的人生。

史铁生曾说,“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因为有欲望,人类很难被满足,饿肚子的时候只想要吃饱,而吃饱了人就有了千万种想法,想要穿暖、想要住洋房,想要开豪车,似乎人总是得到的越多,想要的就更多,而这样的欲求不满,却往往把人拉入深渊。

人们急匆匆赶路,却很少驻足观赏路边的风景,甚至遗忘了手中已然存在的幸福。知足,不是被动地向命运低头,而是在名利之中抽出一块儿清净地,以一种智慧通达的人生态度来应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知足常乐,方可淡定。

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因挫折而颓废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开启了贬谪之旅,而从贞元二十一年到宝历二年,当刘禹锡再次踏上东都洛阳之时,他已被边缘化了整整二十三年。

好朋友白居易写诗感叹他才比天高,但是却命途多舛,而经历波折的“诗豪”却回寄了一首千古绝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刘禹锡感念朋友有这份为他打抱不平的心思,但是他本人却丝毫没有沉溺在人生的挫折中自怨自艾,他高歌慨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啊,沉舟之畔,还有千帆竞发;病树之前,亦有万木逢春。

自然界中新陈代谢尚且如此,那人为什么还要深陷在不好的事物中久久不能释怀呢?凡事要看到它积极向上的一面,苦难的根基下,新兴事物在生长;饱经风霜后,人的心态也会更加成熟。这又何尝不是对人的一番历练呢?

刘禹锡一面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真实想法,一面也在劝慰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白居易,不要把世事变迁和官场沉浮看得太重,即使被贬谪也不应该就此颓废下去。正如刘禹锡在他的另外一首诗中所说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生一世,短短数十载,开心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与其在痛苦的挣扎中潦倒度日,不如积极去探寻无数的可能性。人生的下半场,刘禹锡因着这份达观淡然,一样活得精彩。

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宠辱不惊,随遇而安

李白的一生是比小说更加曲折灿烂的一生,李白的天性却是连小说也杜撰不出来的谪仙气质。在他流传下来的众多诗篇中,几乎篇篇经典,那一气呵成的浪漫情怀,就仿佛他本人的化身。

不错,李白这个人就是一首诗。

在经历被明皇赏识,再到被赐金放还的大起大落之后,李白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夹杂着几分愤慨的傲然诗句,而时隔半年,当他领悟到乐府诗《日出入》的开阔时,他才渐渐平静下来,也许人生只有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才能真正立于天地之间。感触之余,他挥笔写下名篇《如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有序,宇宙无限。自然的浩瀚博大,千百年来困扰着无数的文人墨客。有的人盲目慨叹“人定胜天”,有的人不惜想要“逆天改命”,但多是狂妄自大,最终只是被困扰得更深。

太白在日升月落的自然规律中,看出了人生的轨迹。就像草木只是自然生长得以繁荣,它不用去感谢春风;就像树木只是因为时令到来才致凋零,实在不用埋怨秋天。草木当荣则荣,当衰则衰,不是自然的功劳,也并非什么人的罪过,所以不必谢也不必怨。

人也是一样,遵循着自然走下去即可。成功了,不去归功于命运的垂怜;失败了,也不去怪罪命运的不公。脚下的路是人自己走出来的,随遇而安,便能收获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古诗词里无为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淡定?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淡定是陈师道存乎本心的快乐;“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淡定是张九龄无欲无求的坦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淡定是苏轼看清世事的洞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淡定也是晏殊安慰自我的不露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