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印記丨八路軍澠池兵站紀念館:抗日烽火中的紅色驛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一寧 通訊員 杜建成

10月22日,秋風習習,三門峽市澠池縣城關鎮東關小寨村,一處老院子門口“八路軍澠池兵站紀念館”10個大字凸顯著歷史的榮光。

紀念館向南,依次是中共豫西特委擴大會議舊址、劉少奇舊居,它們共同組成了兵站建築群。

“抗日戰爭時期,澠池處在隴海鐵路和南韓公路的交會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走進紀念館,就聽見講解員宋冉站在兵站交通示意圖前向遊客講述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1938年春,豫東大片土地相繼淪陷,河南形勢日益嚴峻,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由鄭州遷至洛陽。中共中央考慮到豫西一旦淪陷,就要組織力量在伏牛、桐柏山區展開游擊戰爭,於是決定在洛陽設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通稱“八路軍辦事處”)。

同年10月,中央軍委統戰部負責人劉向三奉命帶領一批幹部和警衛人員從延安經西安辦事處到達洛陽,建立“八路軍駐洛通訊處”(1940年改為辦事處,簡稱“洛八辦”)。通訊處建立後,只留下十幾名人員開展工作,其餘的到澠池待命。考慮到澠池的戰略位置,劉向三建議在此建立兵站。1938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澠池兵站在澠池東關小寨村建立。這是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設在豫西的一個公開機構。

“兵站先後接待了過往幹部1000多人,轉運了槍支彈藥等大批軍需物資,為抗戰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澠池縣委黨史地方誌辦公室主任上官叢蓉介紹,黨的建設史上一部重要文獻《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也誕生在這裡。

193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從延安出發到達澠池兵站。12月20日至26日,劉少奇在澠池主持召開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議,並決定在兵站舉辦訓練班,培養黨的地方幹部。第一期訓練班上,劉少奇講授了中共黨史,並首次宣講了《共產黨員的修養》。他撰寫的《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隨後被修訂為《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

1940年5月,兵站奉命撤離,部分人員先行返回延安。7月,剩餘人員全部撤回八路軍總部。

“兵站在接待護送過境人員的同時,還積極開展抗日統戰工作,不斷髮展壯大黨的隊伍。”上官叢蓉介紹,如今兵站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十幾萬人前來接受紅色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