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以少勝多,指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其出處為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古代三大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

10薩爾滸戰役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薩爾滸之戰以明朝攻圍後金,後金防衛反擊的形式發生,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此戰役以明軍大敗而告終。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9寧遠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寧遠之戰是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後金與明朝在寧遠(今遼寧興城)進行的作戰,袁崇煥以1.7萬—— 6萬擊退後金軍,炸傷努爾哈赤。明朝方面稱之為“寧遠大捷”。此戰明軍取得勝利,後金軍戰敗,這也是首次明軍打敗後金軍。此戰,袁崇煥組織軍民堅壁清野,協力共守,剷除奸細,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使明朝軍民重新樹立了戰勝後金軍的信心。

8鄱陽湖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鄱陽湖大戰是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7賽約河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賽約河之戰是1241年(元太宗十三年)4月11日,在匈牙利賽約河(今蒂薩河)畔,由蒙古第二次西征軍六萬鐵騎對戰匈牙利十餘萬軍隊的戰爭。在戰爭中,蒙軍統帥拔都與速不臺先採取誘敵深入之計,又從賽約河下游結筏潛渡,迂迴匈軍側後突然襲擊。再以圍三缺一的方式殲滅匈軍七萬餘人,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單身脫逃。戰後,蒙古人控制了整個東歐。為金帳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此戰,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圍殲戰之一。

6官渡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5淝水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4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3昆陽大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今河南省葉縣),故稱為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昆陽之戰中,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這樣讚揚昆陽之戰中的劉秀:“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2鉅鹿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1彭城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打仗不光看人多 還得靠士氣

彭城之戰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