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我怎麼感覺是《寶貝兒》白瞎了楊冪

電影《寶貝兒》從孕育到跟觀眾見面,從一開始可以提前預定電影票的賣相,到現在口碑票房雙失討論度卻異常高的尷尬,這件事本身還是蠻有看點的。

是的,我認為這不是一部好電影。儘管它出自,憑藉處女座《馬背上的法庭》,摘下第六十三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最佳影片大獎、2007年全國法制影視作品金劍獎等的導演劉傑。甚至有文藝片大師侯孝賢保駕。題材也是剛剛出國爆款《我不是藥神》的現實主義題材。公認演技派郭京飛表現不俗,新演員李鴻其可圈可點。一向美膩的楊冪,褪下華服換上布衣,說南京話學手語。可以想見,電影的賣相全部是奔著品質去的,而已。

奇怪,我怎麼感覺是《寶貝兒》白瞎了楊冪

電影《寶貝兒》講述患有先天無肛症而被父母拋棄的棄兒江萌,拯救另一個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棄嬰的故事。首先是故事線,圍繞江萌有三條主要的故事線。第一條,江萌因為先天無肛症被父母拋棄後, 被福利院所救,寄養在一戶無兒無女的農村人家。養父亡故後,江萌跟半身不遂的養母相依為命,隨著江萌的成年,這個小家庭遇到了最大的一次危機。因為江萌跟養母是寄養關係,政策規定江萌成年後必須離開生活了那麼多年的家獨自生活。而半身不遂的養母則要被送去養老院。

江萌不願意,養母沒辦法,本利是一條很好的故事線。 家裡窮,養不起,寄養的話可以接受征服補助。但人是有感情的,十八年裡,江萌動了幾次手術,到基本痊癒,養父母一點點看著這個孩子長大變得健康。而江萌更是跟養母一起送走了病故的養父,這樣朝夕相處共同經歷生活中的小點滴和大變故的親人卻要被迫分開,足夠讓人動容。但是電影本著要客觀要真實的創作理念,對這些淚點做了冷處理,也就淡化了觀眾的共情。

奇怪,我怎麼感覺是《寶貝兒》白瞎了楊冪

第二條線,是江萌拯救“小江萌”,一個同樣患有先天無肛症,而被父母放棄治療,甚至送到臨終關懷醫院的嬰兒。這條線最擰巴,擰巴的地方在於江萌的行為。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那種大愛無疆,奉獻精神的人。在拯救這個“小江萌”之前,電影裡有一個小插曲,是江萌和主任一起走訪寄養家庭的橋段。

江萌跟寄養家庭擺事實講道理,意思就是嫌棄寄養家庭沒有很好的照顧被寄養的孩子。可是江萌自己是在寄養家庭長大的,她應該更多地去理解這些寄養父母,而不是在不明緣故的情況下,去質問孩子的養父母。到了後來,江萌不管不顧地,賴上警察打聽“嬰兒”的情況,甚至不惜到臨終關懷醫院去偷孩子,因為這個她還差點背上十年的刑期。這個行為的動機是為了拯救嬰兒,可問題是,這個時候江萌就沒想過自己的養母嗎?

奇怪,我怎麼感覺是《寶貝兒》白瞎了楊冪

第三條線,是江萌跟李鴻其飾演的不能說話,有點跛腳的棄兒小軍之間的感情線。小軍想跟江萌在一起好好過日子,對江萌幾乎是有求必應。江萌肯定是明白的,但他對小軍沒什麼回應,仍然去相親。可她還是有事就找小軍,哪怕偷孩子都要拉上人家,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渣”嗎?在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時,合適的渣會讓人物立體化,可江萌本身的拯救者角色就不是那麼貼合。所以人物有點站不住腳。

奇怪,我怎麼感覺是《寶貝兒》白瞎了楊冪

最後說一下,無劇本拍攝。王家衛就經常這樣,也確實貢獻了很多經典,像《花樣年華》。但這只是一種拍攝手法而已,弄好了才叫藝術追求,弄不好說明這種方法不適合這次的拍攝。怎麼通告裡全把這個跟藝術畫上了等號了呢?如果真想截取人物的真實反應,難道不應該去拍紀錄片嗎?

據說《寶貝兒》點映場,導演被問及“為什麼會選楊冪當女主角”。導演劉傑開了句玩笑“這會是我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楊冪回:“這也會是您口碑最低的電影。”結果一語成讖,《寶貝兒》上映後口碑雙失。

看到最讓人膈應的評論,不是批評楊冪演技不好,也不是劉傑大導和侯孝賢大師盛名之下作品欠佳。而是,很多人都在說,雖然楊冪演技不好,但是其他演員和故事本身是好的。或者直接上來就是,不要因為楊冪而錯過了一部好電影。畫外音就是,這部電影要是成了,就是導演監製和郭京飛李鴻其這些實力派演員的功,可是失敗了就一定是楊冪的過。

奇怪,我怎麼感覺是《寶貝兒》白瞎了楊冪

電影的整體品質到底是誰在把握?就算楊冪不合適,也是因為主創選了不合適的演員,而且沒有用好。而楊冪,即使靈氣不再,她仍然是一個清醒的聰明人,但凡有機會參演到有望成為品質作品的電影裡,她應該都不會拒絕。拼命三孃的標準一直都是,不斷努力下去,只要量上來了,可能就有遇到一兩個好的,同樣在《我不是潘金蓮》裡扮醜的范冰冰不就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