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長虹,從一個深處內陸腹地的國營小廠出發,曾經締造了90年代的輝煌,成為一個時代的驕傲,自進入21世紀後,雖然一代又一代長虹人仍然堅持自我,與行業潮流同行,但"天上彩虹人間長虹"的霸氣早已不再。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長虹從2006年的190億規模發展到2017年的776億,十二年翻了3翻,相當於每四年時間再造一個2006年的長虹,長虹通過多元化擴張策略,穩步實現了GPD貢獻的逐年增長,僅從一個國有企業應承擔的社會指標來說,長虹是合格的。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另一方面,從市場和商業角度上來看,企業是的商業目標是要盈利,從10年的淨利潤數據難以看到長虹如規模一樣的增長趨勢,從幾百億的企業規模來說,10年來的利潤規模沒有本質變化,相反再2015年還出現了鉅額虧損,從2015年的市場消息可以獲取到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等離子項目的計提。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從利潤率來看,長虹10年來的盈利能力實際是在下降的,從最新的長虹2018年一季報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實現應收188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100萬,淨利率僅有0.32%,雖都實現同比增長,但預計2018年的利潤水平也不樂觀。

規模與利潤水平嚴重不匹配,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長虹的這種數據異常呢?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根據長虹歷年的年報,我們拉出了長虹自2009年以來年報中的四大項規模最大的業務,分別是電視、冰箱空調、IT分銷、中間產品,電視是長虹本業,從2013年達到歷史最高的197億以後就一直徘徊在140億左右,以美菱為載體的白電業務和以長虹佳華為載體的IT分銷業務都實現了逐年增長,都已超過了長虹的曾經的電視主營業務,最後要提的是中間產品,這個中間產品從2011年開始產生,直到2017年其規模已經達到227億,是長虹規模最大的業務。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那麼這個中間產品到底是什麼呢,根據長虹的官方解釋,中間產品包括壓縮機、模塑、精密電子、包裝、印刷板、模組、器件等非終端產品,相當於就是大家電的中間配件,誠然如此,則長虹的第三方家電產品配件製造和供應能力是越來越強啊,單把這塊做好也能成行業獨角獸了。另外長虹還有機頂盒、電池、廚衛、通訊、房地產等業務,共同構成了長虹目前接近800億的大盤子。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但是,從2017年的業務年報可以看出佔了長虹半壁江山的主營業務如中間產品、IT產品等毛利率極低,中間件為7.17%,IT產品為3.48%,可以看成是傳統意義上的過賬性收入,增值空間十分有限。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另外長虹的三項主要費用率也不低,銷售費用目前基本維持在7%-8%之間,管理費用4%左右,研發費用1.5%-1.9%,以長虹2017年數據為例,在長虹綜合毛利率只有12.5%的基礎下,除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已經不剩錢了。

彩電大王已跌落神壇,被時代遺忘的寵兒還能否開拓新的未來?

從數據層面來看可以認為長虹整體毛利率低及費用率控制不足是利潤低的直觀原因,而究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經營結構的不合理,長虹多元化的方向牽引似乎應該儘快迴歸到商業價值主題上,而不是一味的帶著GDP的緊窟咒,以粗暴的收購、併購簡單的做1+1=2的數學加法。近期長虹擬收購081軍工產業,這又是長虹在多元化路上的一步險棋,能不能很好地實現軍民融合,完成1+1>2的幾何加法,讓時間來慢慢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