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黑龙江省唯一成功的女性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出院 “换心人”大家庭首添女性成员

哈医大二院心脏康复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换心人”组团首体验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哈医大二院4.26爱心日大型义诊现场

2018年,哈医大二院“换心人”于文峰已经健康生活24年,继续领跑中国大陆地区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的纪录,为纪念我国心脏移植取得的里程牌式成就,铭记黑龙江医学界为我国心血管外科进步做出的贡献,4月26日上午8时40分,第14届哈医大二院“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如约在哈医大二院门诊大厅拉开帷幕,“4.26爱心日”已经陪伴龙江市民走过了十四个春天,成为龙江人民心中重要的心脏健康品牌。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左一)在义诊现场探望换心人

26日一早,很多市民们提前就来到哈医大二院门诊自觉排起长队,等待专家义诊,来自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的十二位顶尖专家准时来到义诊现场为市民们奉献爱心,为数百名患者进行了免费的诊疗和咨询。在心内科专家的指导下,四位“换心人”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为他们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夏求明教授与参加义诊的心脏外科专家在义诊现场合影

今年前来体检的是我院存活十年以上的四位“换心人”:中国大陆地区心脏移植存活纪录保持者于文峰术后第24年、赵传军术后第23年、杨孟勇术后第18年和孙立滨术后第11年。在义诊现场,我国著名心脏移植专家、四位“换心人”的主刀医生夏求明教授也出席了本次义诊。今年92岁高龄的夏求明老教授依旧精神饱满思维清晰,见到了四位换心人,夏老和换心人们都非常激动,“如同见到亲人”,杨孟勇激动地说,“每次见到夏老师,我们就充满安全感”。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在心脏康复中心接受各级媒体采访。

二十四年间,于文峰、赵传军、杨孟勇等“换心人”成为我国“换心”群体的重要标杆,于文峰组织的全国心脏移植患者病友交流群是很多“换心人”心目中大家庭,今年,“换心人”的大家庭又添了一位特别的新成员:金兆颖。4月26日,金兆颖在家人的陪同下,与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医生激动话别,正式康复出院,成为黑龙江省唯一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并健康出院的女患者。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中国大陆地区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记录保持者、换心人于文峰探望金兆颖,鼓励她要充满信心

26日清晨,金兆颖来到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刚刚落成开幕的心脏康复中心,体验心脏康复运动的全过程。在这里,她遇到了同样在哈医大二院完成心脏移植手术,每年定期回院复检的其它“换心人”:于文峰、杨孟勇、赵传军和孙立滨。做为心脏移植的“前辈”,他们热情地向金兆颖介绍“换心”之后的生活和康复过程,鼓励她积极走入社会,摆脱疾病心理,重新开始美好的生活。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金兆颖在哈医大二院心脏康复中心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功能测试

历经四次开胸手术挑战心外手术记录 我省唯一成功存活的女性心脏移植患者出院

黑龙江患者金兆颖今年35岁,是一位单亲妈妈。2003年,金兆颖在当地医院被检查出左心室粘液瘤,当年便做了第一次心脏外科手术。2006年,其心脏粘液瘤复发,在哈医大二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2017年5月复查时,发现其粘液瘤复发更为严重,第三次进行了开胸手术。手术结束后,主刀医生、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副主任谢宝栋告诉患者,她患有的粘液瘤虽为良性肿瘤,但会“恶性生长”,细小的肿瘤根蒂已布满心脏内膜,无法完全清除干净,复发是迟早的事情,只有做心脏移植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谢宝栋教授为金兆颖听诊

仅仅10个月后,金兆颖的心脏粘液瘤再次复发并快速生长几乎布满整个心腔,最大一个肿瘤长达7厘米,谢宝栋估计,以此速度生长,患者仅剩一到两个月的生命。3月31日下午6时至次日凌晨2时,由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副主任谢宝栋主刀,为其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彻底根治了“要命”的心脏粘液瘤。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换心“兄弟连”新添女成员。图为哈医大二院老换心人看望即将出院的金兆颖

主刀医生谢宝栋介绍,这次心脏移植手术难度较大。患者术前十五年间经历过三次开胸手术,其心脏与周围脏器和胸壁粘连十分严重,一旦开胸时牵扯到心脏发生破裂,根本没有时间建立体外循环,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十分困难。患者的胸腔严重粘连,过去三次手术的术后渗血已经将心脏与周围血管、肺部、胸壁等包裹在一起,整个胸腔长成了一团“乱麻”。谢宝栋医生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一点点剥离粘连,把完全看不出心脏的肉团“雕琢”出了心脏的模样,术中完全避免了对心脏的损伤和胸壁神经损伤。历经8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战役,这场艰难的心脏移植手术最终以圆满的结果顺利完成。患者金兆颖仅在术后10小时就脱离了呼吸机并可以进食,恢复速度快出乎了医生们的意料。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出院前,金兆颖和父亲与心外科医护人员合影。

4月26日,金兆颖顺利康复出院,在哈医大二院心内科进行了心脏康复的系列训练,医生们详细地指导她未来生活的注意事项和康复训练过程。据谢宝栋介绍,金兆颖是目前我省唯一成功完成并健康出院的女性心脏移植患者,由于女性患心脏恶性疾病的数量少于男性,并且术后心理康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心脏移植长期存活的患者中女性很少,因此未来恢复期要着重关注女性患者对心脏移植的心里适应度和康复管理,患者金颖的前期手术和重症监护期间都非常顺利,未来的康复要靠她自己的意志、科学的康复训练和家人、社会的支持。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蒋树林教授(右一)带领医护人员送金兆颖出院。

哈医大二院心脏康复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专家指导你如何“健心” 第五大生命体征心肺耐力或可决定心脏寿命

在爱心日到来之际,黑龙江省规模最大、康复设施最完善、人员配备最全面的哈医大二院心脏康复中心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迎来哈医大二院“换心人”团队作为首次体验嘉宾,全程体验心脏康复过程。中心配有齐全的康复、评估、急救设备,有专业的心脏康复师陪同进行康复训练,为各种心脏疾病患者提供医学评估、运动评估、营养评估、控制危险因素、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等专业服务,减少心脏疾病患者出院后猝死率、再发病率和再入院率,校正生理及精神上的失调状况,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挺高生活质量,通过二次预防实现生命预后的全面改善。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神经内科王丽华教授参加义诊

据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介绍,心脏疾病从治疗开始就已经将康复理念融合进去,治疗结束后患者直接进入康复阶段,心脏康复中心的建立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从治疗到康复的无缝连接,并且心内科在很早就成立了随访中心,会定期召回出院的老患者进行康复情况检查,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管理服务和关爱。近年来,美国心脏协会提出将“心肺耐力”作为评价人体生命状态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前四个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心肺耐力就是心脏、肺部、血管、呼吸系统能长时间在特定状态下持续高效工作的能力,持续时间越长,说明心肺耐力越好,几乎是预测健康的最佳指标,心肺耐力是比传统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更有力的预测死亡风险的因素。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内分泌科李强教授参加义诊

在这个理念支持下,心脏康复中心把训练心肺耐力、评估心肺耐力作为重要基础,提供:有氧训练、循环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医疗体操、作业训练、放松训练、行为治疗、心理指导等科学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为心脏疾病患者做康复训练。主要适用的人群包括:各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各种心脏病术后(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移植);高血压、高脂血症人群;早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人群;肥胖人群;运动能力减低的患者。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心外科田海教授参加义诊

据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在简陋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振奋医学界的心脏移植手术, 为我国脏器移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外科的宝贵财富。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哈医大二院再次取得突破,完成三次开胸术后的心脏移植手术。目前哈医大二院是我省唯一一家具有心脏移植准入资质的医院,从国家器官捐献工作开展以来,哈医大二院相继开展DCD(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DBD(脑死亡人体器官捐献)和DCD+DBD器官移植手术,其中,哈医大二院心外科通过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献所完成的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极高,目前无一例死亡病例,患者生存质量良好。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心外科李君权教授参加义诊

张斌院长介绍,在心脏移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哈医大二院为我省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设了国际领先的康复中心,引进先进的国际心脏康复理念,完成了从心血管病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大健康”平台建设,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真正将“健康”理念落实到医疗实践全过程。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心外科张庆华教授参加义诊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心外科谢宝栋教授参加义诊

哈医大二院迎来第14届“4.26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

心内科专家参加义诊

相关链接1:

哈医大二院三例典型 “换心人”概述

(一)杨玉民

杨玉民,195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风镇,上世纪80年代初靠开一间杀猪作坊为生。1991年,他患了心肌炎,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并伴有心力衰竭,病变心脏比正常心脏要大3倍,胸腔几乎没有博动的空间。治疗这种病的惟一有效办法是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而当时心脏移植手术在中国的成功率仅有40%,在美国为50%,但杨玉民愿意冒险一试。

  1992年4月26日,杨玉民在哈二医附院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供体心脏是一名23岁的脑死亡患者的心。手术由著名的心外科专家夏求明教授主刀,进行了4个小时,医院动用了上百名医护人员,仅手术缝合就达1000余针。这个黑龙江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就获得成功。

  术后的杨玉民同样要与时刻伴随着他的免抑排异反应作斗争,要服用和注射大量的抗排异药物。但是他坚信新的心脏会不断地适应自己,而且坚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最让他和医生惊喜的是术后第2年,杨玉民的妻子就怀孕,现在杨玉民的女儿已经16岁,叫杨阳,能歌善舞,聪明伶俐,惹人疼爱。杨玉民在移植心脏后也重操旧业,做起了猪肉生意。

  也许是杨玉民的生活和工作成就了他作为一名正常人的心态和健康,就是在后来遭遇连健康人都难以躲避的生命中的第二次生死大劫时,他仍然挺了过来,健康地活着。

  移植心脏后的第8个年头,2000年5月的一天,杨玉民骑摩托车时被疾驶的出租车撞得人仰马翻。这还不算,被撞出8米开外的摩托车重重地砸在他身上。司机将他送往解放军211医院时,急诊医生看到他胸部长长的缝合伤口才知道杨玉民做过心脏移植术,连忙让司机把杨玉民送到为他做心脏移植术的哈二院。检查结果让医生们大喜过望。除了大量的外伤和心率加快外,杨玉民别无他伤,心脏也好好的。

  这种情况就是在健康人身上也是罕见的,遭受如此大的车祸居然没有让心脏受损,看来杨玉民真有天助。不过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医院院长于波教授认为,杨玉民所接受的那颗强健的年轻人心脏也是帮助他的原因之一。尽管车祸后杨玉民心脏也受到一点影响,但过了约半个多月,杨玉民异常跳动的心律却又奇迹般地平静下来。

(二)于文峰

于文峰,一个不幸的人,之所以说他不幸,是因为在三十岁,正值青壮年的时候,他患上了只能换心才能存活下去的心脏疾病;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人,之所以说他幸运,是因为,他接受了一次中国医学界的重大突破“心脏器官移植”。目前他已平安度过术后的24个春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被医生用双手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此,开始了一次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新生。

(三)杨孟勇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成功的路上,几乎从头到尾都洒满了攀登、跋涉的辛勤汗水;但对于全国最高龄心脏移植患者杨孟勇来说,在与生命的较量当中,更增添了几分辛劳、几分苦涩、几分汗水,这辛劳、苦涩和汗水,说明了一个哲理:把活当成目的,只不过是懦夫的借口,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现在所珍惜的应该是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好好的活着。

相关链接2:

“爱心日”的由来

25年前,生活在哈尔滨郊区,以卖猪肉为生的杨玉民被哈医大二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脏已经扩大到正常心脏的三倍!胸腔几乎没了心脏博动的空间,各科专家会诊认为,现在治疗这种病的惟一有效办法只有进行心脏移植。在经历了强烈的思想斗争后,杨玉民决定接受心脏移植。在1992年4月26日,当时的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夏求明教授主刀,为杨玉民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供体心脏来自一名23岁的脑死亡患者。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全院动用上百名医护人员,仅手术缝合就达1000余针,手术非常成功,一年以后,杨玉民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并于第二年喜得“千金”。

在“换心人”杨玉民健康度过术后第十一年之际,即2005年,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专家和数十名在哈医大二院做过心脏移植的“换心人”联合向社会发起倡议,以当时国内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杨玉民手术重生日为标志,设立“爱心日”,并向社会发起倡议将“4月26日”设立为“中国爱心日”。哈医大二院在每年4月26日开展义诊、免费手术、科普宣传等活动,旨在宣传普及心血管防病保健常识,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采取医疗惠民措施回馈龙江患者,更重要的是宣扬“爱心”传递、关爱社会的医学大爱精神。

相关链接3:

哈医大二院心脏康复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脏康复中心始建于2018年3月,占地面积约200m 2,包括接待大厅、运动治疗室、心肺运动评估室、准备活动室兼休息室,隶属于心血管内科,目前治疗团队拥有心内科医师、心脏康复医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现拥有成套的心脏康复评测、训练治疗、监护急救等医疗设备,其中包括: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功率自行车测试仪,同时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保证运动康复中的实时心电、血压监测。通过精确测定患者运动中的实时心肺功能情况,评估患者的运动风险并进行运动危险分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院心脏康复中心建立以来,团队已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等)、慢性心力衰竭等进行心肺功能评估、运动能力测试,部分患者进行了心脏康复治疗。

目前开展的项目有:Ⅰ期、Ⅱ期、Ⅲ期心脏康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病的康复。

评定项目有:心肺运动测试(CPET)、6分钟步行试验(6MWT)、平衡能力评估、肌力评定及柔韧性评定等。

平衡能力评估:单腿站立试验、功能性前伸试验、2.4米起身行走试验

肌力评定:30s手臂屈曲试验、30s椅子站立试验、握力

柔韧性评定:抓背试验、改良转体试验、座椅前伸试验

目前承担临床研究:国家十三五项目子课题《早期康复质量评定改进体系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影响的研究》,前瞻性、多中心、队列临床研究。

相关链接4

心血管疾病康复,简称心脏康复,是指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

心脏康复建立的理念:

让心血管疾病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构建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基于每个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情的基础上旨:1、校正生理及精神上的失调状况,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2、减少猝死率、再发病率和再入院率,校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抑制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过程;3、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社会及职业的状况,通过二次预防实现生命预后的全面改善。

心脏康复中心建立的背景:

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康复已日臻成熟,拥有完善的指南、成熟的模式和配套的立法与医疗保险体系支持。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康复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再入院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和社会复职回归率显著提高。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正处在发展阶段

(1)我国心血管疾病负荷重: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2.3亿,不仅急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PCI的患者数量也持续增加,2008年约18.2万,比2007年增长26%,2011年高达34万。

(2)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反复发病及住院:

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和数十万PCI后患者,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导致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医疗开支不堪重负。

(3)心脏康复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再发病率及再入院率

(4)心脏康复能够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复职回归率,全面改善生命的预后。

心脏康复适用的人群:

1)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各种心脏病术后(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移植)

2)高血压、高脂血症

3)早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肥胖

6)运动能力减低的患者

心脏康复中心配有哪些专业的设备:

1、评估设备:运动心肺功能测试设备

2、监护设备: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

3、运动训练设备:医用功率自行车测功仪、医用立式健身车、医用卧式健身车、医用抗组训练器、医用有氧跑步机等,同时配有弹力带等便捷康复辅具。

4、抢救设备:除颤仪、常规急救药物的抢救车等。

在心脏康复中全程有心脏康复团队陪同,包括心内科医生、心脏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护士、营养师及心理治疗师等。

心脏康复中心能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哪些康复训练?

有氧训练、循环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医疗体操、作业训练、放松训练、行为治疗、心理指导等

心脏康复中心与康复科的区别

目前康复科主要针对骨科以及神经科康复。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需要专业心内科医师领导下的心脏康复团队。运动康复中实时监测心电、血压,通过精确测定患者运动中的实时心肺功能情况,评估患者的运动风险并进行运动危险分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文|李华虹 方若冰 曹玥

摄影|杨帆 曹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