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年收入2000万 他用AI辅助为企业高管培训 获投200万

独家|年收入2000万 他用AI辅助为企业高管培训 获投200万

左边是季益祥 ,右边是高利刚。

文| 铅笔道 记者 程用杰

罗胖在《知识就是力量》中曾说过,“有很多人喜欢争论观点,因为没有成本,但很少有人争论行动的。”

“行百步者半九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训言,充分说明行动的艰难,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行为改变和绩效落地已经成为企业培训中的重要部分。

2017年4月,高利刚和季益祥联合创立“很牛”,开展企业教练培训,旨在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效能。

如今,“很牛”拥有自研《行动教练》相应的课程版权,平台共有200位认证老师和9位签约老师,累计营收约2000万元。

公司当前业务以线下培训为主,线下课程客单价为2天9800元,其客户包括中国100强的前九强,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上汽集团等。其线上课程已入驻樊登读书会一书一课、网易云课堂和凤凰FM等9家付费平台。平台已积累订阅用户4万,客单价99元,付费用户约5000人次。

今年4月,“很牛”获得《培训》杂志的教育基金创明道资本200万种子轮融资。高利刚表示,资方有大量的企业资源。

注:高利刚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在国外,企业教练已经非常常见,但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国际教练联盟(ICF)研究结果显示,全球专业企业教练有53300人,在中国ICF注册认证教练仅有411人,在大陆地区MCC(大师级教练)更是不超过4位。

高利刚介绍,ICF的教练共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见习或助理教练(ACC)、专业教练(PCC)和大师教练(MCC)。教练每一次认证升级,都需要商业交付,按照上完课后客户合同成交量计算,而不是考试成绩。

国外有好的教练,但是费用太贵。例如,聘请国际大师为期两天的培训工作(一对多教练服务),每人需要支付超过4万元。这注定只能够服务一小部分用户群体,高利刚想提供更加经济的教练服务。

2017年4月,高利刚和季益祥联合创立“很牛”,从事企业教练培训。“我们第一批推出的版权课程叫‘行动教练’,主要解决向下管理的问题。比如,一位70后的银行高管,如何管理90后互联网团队。新一代的人,更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原来的命令式管理。”

做培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程问题。“很牛”创始人季益祥也是“行动教练”创始人,他有十年的教练培训经验,在2015年4月研发出一套教练体系课程并出版实体课程书——《行动教练实践指南》。

有了好的课程内容后,还需要能够聚集好的教师。“很牛”通过培训来发掘老师,团队通过不断研发新的课程,以吸引更多学员。高利刚介绍,“通常100个学员,会有1个学员成为老师,关键在于老师能否讲出特色。”

目前,“很牛”平台共有200多位认证老师,9位签约老师。“签约意味着买断,如果不是认证的话,这个老师可以讲授其它的课程,但是不能讲授‘行动教练’的课程。”

高利刚介绍,商业教练讲师一般都需要管理经验。“因此,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曾经在外企、央企和学院工作,具有商业实战经验。”

除了自研课程之外,“很牛”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课程来丰富自己的课程体系。近期,团队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开发出了《Gold smith教练型领导力》视频课程。“版权和服务案例,共同组成我们线下培训的护城河。”

AI赋能老师

做了3年多线下培训后,高利刚开始感觉到线下培训的边际成本在递增,难以进一步扩张。比如,某银行客户要购买3天的行动教练课程,报价30万,共30个分行行长学员。有两个成本是难以降低的,一是,对企业来说,这么多高管脱产学习有很高的组织成本;二是,对平台而言,老师线下教学需要差旅时间和费用。

经过课程模块的分析,高利刚发现,3天的课程需要有1天时间学习教练的原理、工具、方法等,还有两天则是实践练习。“第1天的课程完全可以用音视频课程录制或者直播的方式完成,先解决关于企业教练的认知问题。”

高利刚认为,教练的核心是帮助用户去执行,纯知识性的内容教学完全可以“外包”出去。去年,“很牛”开始与樊登读书会、网易云课堂等机构进行合作,针对C端用户提供知识付费服务。

独家|年收入2000万 他用AI辅助为企业高管培训 获投200万

“很牛”知识付费内容已入驻的平台。

“知识付费只解决触达的问题,还没有能够触动到执行层面的问题。”因此,高利刚还想尝试能不能用AI技术解决互动的问题。

去年10月,“很牛”开始和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机器人在“行动教练”课程这一特定场景下的问答体系。

独家|年收入2000万 他用AI辅助为企业高管培训 获投200万

在某会议上,观众在和“行动教练”机器人互动。

经过半年的技术开发,“行动教练”场景问答机器人样机完成。在某次大型会议上,主持人随机在场内找了一位听众与机器人进行对话,机器人能够依照“行动教练”的理论知识给用户做一对一解答。

然而,新技术的推广并不太顺利。部分老师认为AI没有教练的人文关怀,且会替代他们。高利刚反复向老师们解释,老师应该专注于实操环节,AI可以丰富老师的课程交付体系,知识性干货、评测环节都可以通过技术线上解决。

高利刚表示,当前团队正在开发APP。他们的产品理念是不断地提醒用户,向用户布置任务,督导他们进行学习。他强调,教练文化一定不是批评,而是支持、鼓励、期待和信任,是不间断地提醒。今年年底,APP产品会正式推出,用线上技术来升级线下服务。

此前,高利刚对做APP这件事非常谨慎。因为“很牛”一直是以线下业务为主,其客户主要是企业高管,都是精准用户,人数较少。现在,随着C端业务拓展,开发APP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他还认为APP和小程序可以成为智能教练机器人的一个简单过度版本,逐步对用户进行教育。

目前,“很牛”团队共有14人,核心是课程研发团队。

/The End/

铅笔道签约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