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相学名家著作和曾国藩相学有何不同?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曾国藩与相学

相学,又称人相学,是以人的面貌、骨骼、气色、体态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学沿革

相学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之际。据《左传》记载,公孙敖请叔服给两个儿子看相,叔服说他的儿子谷地阁(即下颔)丰满,晚年运气好,子孙兴旺。战国时,相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相术家有唐举、尉缭等人。

两汉时期,仅刘邦一家看相的事迹《史记》就有详细记载。发迹显达之人,如丞相周亚夫、长平侯卫青、吴王濞等,都有命相故事传世。东汉时连皇宫挑选嫔妃、采女都须经相士过目。此时相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汉书》载有《相人》,仅女相士许负就著有相书《德器歌》、《五宫杂记》诸种。

魏晋时期,相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三国志》中我们就能常常看到许多相学人物事迹,如管辂、朱建平、柳无景等。隋唐时,看相成为重要的职业,相学家有

袁天罡、龙复本、夏荣、丁重、刘思礼、袁客师等。

到了宋代,相学家主要有陈抟、麻衣道者等,相书有《月波洞中记》、《玉管神照局》、《麻衣相法》等。明代时,看相风气发展到巅峰。相学名家有刘伯温、僧如兰、张田、袁珙与袁忠彻父子。著作有《永乐百问》、《柳庄相法》、《人相大成》等。清代相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著作主要有范文园的《水镜集》、云谷山人的《铁关刀》、栖霞山人的《金铰剪》、白峰禅师的《灵山秘叶》、陈钊的《相理衡真》等。

●《冰鉴》与“文士派”

民间流传的相学是静态考察,易流于机械主义,而且宣扬命运天授思想,人的富贵荣华,仅凭相貌来定,难免流于迷信。而曾国藩观人鉴人,目的都是为了选贤任能,他摒弃了江湖中那种重形轻神、重奇轻常、重术轻理的俗习。《冰鉴》重神而兼顾形,重常而辨别奇,重理而指导术,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主次与取合,等等,是我国古代专论文人的理论著术之一,被称为“书房派”,亦称“文士派”。这样的思想才是考察人物、鉴别人才的正道,今天的领导人要善于从中吸取,领会其精髓。

历代相学代表人物、著作

历代相学名家著作和曾国藩相学有何不同?

摘自:图解冰鉴。更多关于冰鉴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