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石桥有500多年,四角还有四条龙


河南鹤壁浚县云溪桥,位于浚县老县城西门外的卫河上,为五孔连拱式石桥,桥身长48.7米,宽9.95米,桥面坡度约2%,桥面平缓,便于通行。该桥式样美观,纯石构造,坚固耐久。此图即该云溪桥,远处建筑即为浚县县城西门城楼

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原为木石结构,明嘉靖三十三年坍塌。嘉靖四十四年重建,桥体改用青石砌成,桥下五个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此图为云溪桥侧面全景照片

拱券除两侧券面采用单块券石横联砌筑外,均采用纵联式的拱券砌法,券面雕花卉图案,主券正中为刻龙门吞水兽。主券高大,下可行舟,经跨8.6米,矢高4.3米。两边四拱券越向外越小。此图显示原吞水兽已经损毁

云溪桥所采用的五孔券顶及桥下三角形分水石的修建手法,不但为当今建桥技术提供了可靠地借鉴之处,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古代石质桥梁的建造技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此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桥的结构和桥下三角形分水石

该桥四角墩面上各置一卧姿石雕镇水兽,名叫趴蝮,龙生九子之一,因犯了罪被贬凡间,后经常被后人刻在石墩、排水口或桥头桥中,做为镇水兽使用。原镇水兽头部损坏,后人用水泥进行了修补。此图即趴蝮镇水兽

500多年来,石桥上雕花石栏上的石狮,栏杆四角的石鼓,桥洞券额上典雅的石刻花纹,桥下四角的卧姿镇水兽……仿佛都给这坚硬的石桥注入了血液和气息,使之有了生命与活力。此图是石桥上的行人

云溪桥的桥面由红石、青石铺就。这些一米多长的条石在岁月的打磨下,磨去了棱角,光滑如玉,马车磨出了深深的沟痕,只有红石依然平整如砥。部分桥梁基石已经风化,甚至遗失。此图是风化的基石和新增补的青石

此图是云溪桥的桥洞

云溪桥作为大运河上保存完整的实物,是我国古代大运河极其重要的一段,是历史大运河活的见证,为研究大运河的流向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大运河申遗具有重大意义。此图是站在桥上眺望大运河的情景

云溪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中国大运河卫河遗产保护规划、浚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浚县县城城墙段、城区段、乡村段分别划出了保护控制地带。此图是云溪桥桥洞内部情况

此图是云溪桥边静静流淌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卫河段【《布衣镜界》关注百姓生活 弘扬传统文化,原创作品,欢迎评论、收藏,欢迎转载链接,点击“关注”二字,您就能查看我的所有内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