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办公被挑战的背后:智能扮演了什么角色?

拿出手机微信扫一扫,叮,办公区大门打开,手机上收到提示信息:您的访问时间为9:30-11:30,欢迎您光临梦想加朝阳门外朝外MEN3层空间,请使用您的梦想加账号和密码登录MyDreamPlus高速网络……如您在办公期间需要任何帮助,请联系场地运营人员丁某某……在一处办公圈“网红”体验了现代感满满的动态二维码门禁系统之后,我们不禁感叹,如今,以科技实力领跑行业创新是每一个领域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

最近两年,随着共享经济成为热词,联合办公行业强势崛起,风光的背后业界同时陷入思考:如何实现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究竟什么是引领中国办公服务市场升级之灵魂?技术为先能否成为通向未来的金钥匙?

上半场:“智”造繁荣

似乎是电影中的场景:手机微信上一键预订办公室,预约会议室,专享云投影、云打印,定制你的专属咖啡……会议时间到,手机弹出提醒,捧着咖啡走进会议室,灯光骤然亮起,空调、远程设备同时开启,会议室四周的玻璃墙瞬间变为隐私模式,在由透明到不透明的节奏中安全感渐渐包围你的同事们,办公隐私得到了保护。在这样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开完会,所有设备又自动进入了节能模式。这一切,不再是虚构的电影情节,智慧办公正成为现实。

是科技,带领我们一步跨入了互联网时代,将全世界连接在一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远程信息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实现了巨大进步。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办公环境和办公习惯。

有人说,物联网正掀起世界信息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的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最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必然会帮助人类迈向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未来社会。

未来已来,蹿火爆红的联合办公先行者们业已嗅到了与物联网、智能化相拥而来的阵阵香气。

在联合办公快速扩张的2018年,先是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宣布优客工场app更名为“优鲜集”。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审视优客工场这几年所做的事情不难发现,优客工场正在以科技创新为内核驱动向前发展,在借助科技互联网的力量,发展并壮大自己。

5月29日,深耕联合办公行业五年的纳什空间,在深圳新项目上打造了一套智能操作系统——Spa。“办公方式的革命,绝非简单的地产创新。依托AI智能、大数据等优势,推动产品不断迭代。”纳什空间合伙人史志隽表示。

在为智慧办公市场注入科技动力的百家争鸣中,房企大佬也不示弱,SOHO中国此前推出的3Q网上租房系统,让所有预约办公到付款全部都能在移动客户端在完成,只需带上手机和电脑,办公空间旋即出现。

探索办公新模式持续涌现的同时,问题也在出现。以物联网为例,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物品与物品之间形成互联,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信。物联网的痛点诸如维护与部署成本高,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难等技术问题,也是智慧办公无法漠视的挑战。

未雨绸缪,摩厉以须,往往能握住更大的胜算。成立于 2015 年 5⽉的梦想加,立志专注科技办公体验,创办之初就将科技办公体验列为首位,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进行技术研发,异于所有联合办公同行,梦想加选择了一条从技术入手的路,这在当年所有品牌致力于租场地做空间扩规模的情况下,一度被认为有点“另类”。

李文磊是梦想加创始人之一,回首这段成立之初的故事,他颇为感慨。“我们曾被人误解为是一家做‘智能门禁’和‘室内装饰’的公司,当别人忙着开新店、拿着精美PPT宣讲概念时,梦想加做的是创立智能团队研发智能门禁。通过十几轮的迭代升级,到今天为止,梦想加已经拥有2969台门禁,每天会有近10万余次的使用人次。”从用微信扫码到人脸识别,这只是梦想加发展中的一个小故事,但体现的是一份对于智能高效办公技术的专注。

如今在各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技术,智能已然成为行业热门的时局中,凭借着对行业的深度认知和市场发展的前瞻,梦想加恰恰把握住最擅长的部分——从3年前创办伊始的技术为重,经过3年时间的研发迭代,梦想加的智能技术遥遥领先行业,成为一大优势。

今年8月梦想加拿到C轮融资,实现了品牌升级。正如高瓴投资人所说,“投资者看重的不是联合办公赛道,而是拥有科技基因的办公综合解决方案。”

接下来如何利用技术革新为自己、为行业、为城市赋能?探寻联合办公市场的下半局,显而易见,将是一条差异化、精细化运营的精耕之路。

下半场:唯“精”可期

房地产服务机构仲量联行在今年7月初发布的研究报告《发现机遇:亚太地区灵活办公》中指出,从2015年至今,联合办公空间品牌的扩张呈井喷式增长,这引领了“一场办公楼市场的变革”,不出两年,一二线城市甲级写字楼将被灵活办公空间占据30%。

据研究机构iMedia Research数据,截止到2018年6月底,中国联合办公平台数超过300家,布局网点数超6000多个,总体运营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提供工位数达200万个。预计2018年中国联合办公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2017年中国创业者规模超过了3000万人,新注册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在《2018年中国联合办公行业监测报告》中提到,对初创企业来说,联合办公空间能够降低场地和办公成本,成为了创业场地的首选。

政策利好碰上市场红利,恰恰能构成一个完美风口。

今年8月,联合办公先行者WeWork再获软银10亿美元投资,估值或达420亿美元;紧接着,梦想加获得高瓴资本、General Atlantic领投的1.2亿美金融资;优客工场获得资方追加3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联合办公行业商业模式与招商引资分析报告》:2018年初至8月15日,联合办公行业共发生8起投资事件,大多数在B轮之后,且融资额多为亿元级别。

不难看出,井喷式发展的中国创业环境,为联合办公产业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联合办公品牌都希望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快速扩张,并在全国各地进行撒网式布局。随着这张网越来越大,未来几年,联合办公行业竞争将加剧,头部效应也将凸显。低端的联合办公空间势必逐渐退出市场,小品牌将被整合到竞争实力强的品牌中,可以说,头部玩家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在联合办公业呈现“野蛮生长”之势的背后,运营模式单一、管理不善、“回效慢”等行业痛点也开始凸显。2016年2月,深圳“地库”倒闭;4月,曾是深圳南山区孵化器明星项目之一的“孔雀机构”亏本严重而关门;同年10月,坐标北京,开张不到一年的Mad Space宣布倒闭。“地库”创始人杨炳龙表示:地库成立四个月烧了100多万元,原本预计可以入驻20个团队,可最高峰时只有10个团队。而入驻率已达到60%的Mad Space,依然因为没有形成稳定盈利而选择了放弃。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不同于传统写字楼,联合办公更强调用户的体验。行业快速的增长使不少联合办公空间模式趋向雷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唯有精细化的运营、高品质的服务质量、优质的用户体验,才是持续发展必经之道。可以预见,联合办公市场将更细分,“头部选手”针对细分市场势必将打造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Bee+作为一家新晋企业,没有采取全面铺开的策略而是先扎深珠三角区域市场的布局,目前运营超过20000平方米的空间产品。

走差异化路线,自然引人关注,然而盈利能力这道联合办公业的生死坎,已经摆在了面前,能否继续走稳、走长远,精细化运营必然是竞争的关键。

“共享办公现在开始转变,必须提供增值服务平台,共享办公才能继续做下去。”优客工场副总裁刘英表示。

的确,联合办公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未来,企业流量搭载、企业生态培养等方向或是盈利角度,只有增值服务能力增强,盈利收入结构才会进一步完善。

以轻资产轻体态的运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盈利模式,以平均95%以上入驻率并实现项目盈利,成为全行业为数不多的快速扩张同时保持健康收益的品牌。不骄不躁,秉持初心,梦想加一如既往地坚持做自己,将自己定位为一家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从员工数量上技术员工占有压倒性优势。除了正常的租金现金流,其商业模式也是在不断演进。

“梦想加流淌的基因产品观,就是极致、优化这四个字,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梦想加创始人之一王晓鲁说。在规模战叠加的背景下,技术赫然成为竞争壁垒和品牌核心竞争力。随着发展,梦想加办公服务已远远超越“联合办公”,而是面向亿万级的办公服务市场。致⼒于通过输出“OaaS(Office as a Service办公即服务)”产品体系,梦想加利⽤空间设计、智能空间管理以及社区运营产品,打造舒适、⾼效、开放的企业办公服务体验。而对四大核心业务群体:传统联合办公聚集的创业者群体、个体零散的办公空间用户、对空间有专属定制需求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希望借助智能布局提升办公及管理效率的企业和机构,做到四者兼顾,正是梦想加一直以来强调的大办公服务理念。

愉悦资本投资人李潇坦言,梦想加才刚刚起步,其实还有很多的不足和挑战。今天仅靠商业模式创新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技术和商业模式双轮驱动。“希望梦想加能够专注用户的需求,专注产品的升级和优化,持续推出让市场尖叫的产品和服务。”

成功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联合办公赛场变得更加聪明与理性,用科技赋能空间,精益求精提升盈利能力,或是其中选手们一条可以走、应该走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