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 禹州鸠山天王寨和鸠山红专大学


天王山寨位于禹州城西35公里,鸠山镇政府西南3公里,南与鸠山毗邻。天王山属石灰岩地貌,山体常年受风雨侵蚀冲刷,山石裸露,山势南缓北陡。石寨建于山顶,北高南低,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用一色的青石砌成,高8-10米不等,墙厚3米左右。寨墙上有宽6米的走道,外有1.8米高的女儿墙作掩体,上有寨垛,沿寨墙设有炮台。

山寨的门额上有一石刻,上书戴嵩二字,落款于咸丰年间。可见,古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1957年在山寨办起了鸠山红专大学。1958年3月14日开学,在县委和县直单位的支持下,一批有志青年走进山寨

当时的天王山寨已多年无人居住,几十条破窑垌,多数坍塌漏雨,难遮风寒。寨内瓦砾成堆,荆棘遍布。师生们自力更生,用双手垒起了炉灶,安装了石磨,从山上砍伐木材,搭起了窝棚,建起了简易教室和礼堂,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平地,装上篮球架,建成了球场。次年,鸠山东麓的新校址建成后,鸠大才离开了天王山。

















后因师生增多改善教学条件在山腰新建新校舍。苏式建筑,为当时禹州八大建筑。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康生来山寨视察,他为学校书写了“鸠山红专大学”校牌,并题词“祝贺你们达到自给”

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治山英雄郭仙为原型,创作了《江山多娇》故事片,3-4月份在这里完成了外景的拍摄,国庆十周年时在鸠山大学举行了首映。郭仙的故事和主题歌《蟠龙山上锁蟠龙》轰动全国,传唱至今,鼓舞着全国人民战天斗地征服自然。

3年自然灾害期间,学校于1961年下半年被迫放假一年,教职工下山劳动,次年裁撤。1970年恢复,1977年停办并改为禹县师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