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太聰明了,你想像不到,牡蠣不僅是美味還能用來造橋

現在的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即便是“狂魔”要修一座跨海大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告訴你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中國就已經建造了一座跨海大橋你會不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呢?

古代中國人太聰明瞭,你想象不到,牡蠣不僅是美味還能用來造橋

這座橋建在洛陽江上,唐朝末年天下大亂,許多中原人逃難逃到了泉州,他們在這裡看到山水很像故都洛陽於是就把這裡取名為“洛陽鎮”,旁邊的大江就成了洛陽江。

洛陽江沒別的特點,因為靠近大海所以這裡水寬浪大,原來想要渡江只能坐船,但是因為浪大經常就有船翻人亡的慘劇。

古代中國人太聰明瞭,你想象不到,牡蠣不僅是美味還能用來造橋

當地人也曾試圖在江上建橋,還是因為浪大橋都被沖毀了,一直到了宋朝蔡襄來這裡任太守。蔡襄這人走到哪都會留下政績,到了泉州他就決定一定要建一座衝不毀的大橋。

說起來容易建起來難,海上的風浪可比河上的大多了,為了建橋墩他們運來了巨大的條石利用潮漲潮落搭在了水裡,為了減小水流對橋墩的衝擊橋墩還被建成了兩頭尖尖的船型。

古代中國人太聰明瞭,你想象不到,牡蠣不僅是美味還能用來造橋

蔡襄帶人用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白銀一萬四千多兩才建成。建成後的洛陽橋長1200米,寬5米,橋墩46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

建成之後蔡襄依然擔心橋墩的安全,條石雖大但恐怕也禁不住大浪的衝涮,怎麼才能讓橋墩更加穩固呢?

古代中國人太聰明瞭,你想象不到,牡蠣不僅是美味還能用來造橋

這個問題蔡襄從一種美食中找到了答案,牡蠣是一種很美味的海鮮,這種小生物繁殖特別快喜歡吸附在礁石上,一層一層的很難清理,如果橋墩上長滿了牡蠣那不就相當於穿了一身盔甲嗎?

古代中國人太聰明瞭,你想象不到,牡蠣不僅是美味還能用來造橋

於是,船型橋墩和牡蠣盔甲讓這座跨海大橋1000年來穩如泰山,即便萬曆年間的大地震也沒能動搖這座橋,只能說古人實在是太聰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