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疆省造币厂铸民国卅八年背1949壹圆银币,是1949年4月, 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为应付市面急需, 令省造币厂(迪化)所铸之币。

该银币标准直径39毫米,重26.4克,成色85%。正面上环“新疆省造币厂铸”七个汉字, 中间以双穗环抱“壹圆”两个实心(另有空心)汉字, 左右梅花边花, 下纪年“民国卅八年”,背珠圈, 圈内有阿拉伯数字纪值“1”和维文“元”, 圈外上环维吾尔文, 下公元纪年“1949”。根据《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近代金银币章卷》所记述以及刊载,该银币有多种版别,分别在新疆和平解放前后,分两期铸造。关于该银币,这里不再复述,仅作此简单背景介绍。

今日所展赏的,乃上述银币之试机红铜样币。此枚样币,红铜质,较之内地币厂所铸其它铜样币颜色更红,更具新疆传统红铜货币特色。此币可见生成五彩包浆,因年代较近不十分明显。其正背面均为实心“壹圆”和“1元(维文)”版式。通过图片可见,正面深打,珠圈和麦穗圆凸鼓起,字口挺拔清晰。背面中心浅打,1和维文“元”字未能凸现,此乃典型试机过程中的阶段性样币,并非最终按照银币实际尺寸和厚度所冲出的标准铜样,有关问题在之前多篇铜样博文中已多有述及,此便不再反复赘述了。

因清末民国时期的银币铜样遗存稀薄,公开很难见到。有人在不了解银币铸造全过程的情况下,并且未见实物实貌的情况下,不信其真,此乃正常,亦可谅之。然,无法举证伪制,则轻率否定,则显得过于轻浮。事实上,这种铜样,我藏有数十枚,皆为民国藏家遗存之物。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很难公见展示,即使伪作亦难见有,这是因为不足百年的东西,加之铜样不是流通货币,所谓使用磨损痕迹基本不见,包浆反而难做,其上某些自然磕碰和不经意的种种痕迹,自然适度的五彩浆色,实在是伪所难为。

本人有见当代做精美伪银币,其确实做出了五彩包浆,然而太过艳丽,并不自然,反倒弄巧成拙,辨识非常容易,即为一证。同时,现今市面也确实可见少量品种的高仿银币铜样,但是,其制作精美,包浆看似厚实,然无自然变化,难上五彩,清一色而一眼可辨其仿,尤其是铜质,不是过红,就是过浅,诸如此类,仿就是仿,也无论仿有多高,仍然没有办法做到与真完全一样。一些人极度恐惧伪仿,导致心力被伪仿左右,尤其是在没有亲见真品实物的前提下,无法做出真假的比较判断,最后只能将真当假,也是时下某些人的一种典型心态和行为。

本枚铜样,尽可去反复检索,天下市场,百度谷歌,至今不见有实物公展,此便不需再多讲道理了。

总而言之,天下泉事,浩浩藏家,人所不同,谁敢断言尽知所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己之行,度人之为,说轻主观武断,说重则是不知天高地厚人众矣,此话可让我们共勉!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下面是近年银币铜样高仿品的截图:铸制精美,然而铜质过红,包浆单一而做作,鼻子部分刻意削磨,仿长期把玩特征,而背龙鳞又粒粒清晰,无摩擦痕迹,等等,不胜枚举。若有见过真则此假立辩。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下面之铜样铸制精美,几可乱真,然包浆干涩,尤其是铜色无熟旧感,尽管着力做旧,然掩不住其刻意痕迹。币面文字,没有“圆凸”感,而是平面,此为多数银币类仿品之共同特征。

《民国卅八年(1949)新疆省造壹圆》银币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