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地下“宫殿”,多伙盗贼有来无回,专家下去说:机关在这

2000年前地下“宫殿”,多伙盗贼有来无回,专家下去说:机关在这

2000年前地下“宫殿”,多伙盗贼有来无回,专家下去说:机关在这

每一个盗洞都代表着一伙盗墓贼,如果一个墓葬经历了多伙盗墓贼,那么这个古墓还能保留原貌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毕竟即便某一伙盗墓贼手段差,也绝不会每一批盗墓贼手段都差。然而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出土了一个墓葬,在周围竟有几十个盗洞,但是里面的文物却几乎都还在,还从中出土了很多绿锈斑斑的国宝,专家对此很开心。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那几十伙盗墓贼都不识货吗?

在河南省的一个小村庄中,根据周围的传言,附近的一处古墓是两千年前春秋时期的墓葬,专家们听到这个墓葬的时候,怀着一种特别兴奋的心情前往挖掘。因为古墓虽然常用,但千年古墓真的不多见,况且还是春秋时期的。

2000年前地下“宫殿”,多伙盗贼有来无回,专家下去说:机关在这

当考古专家们来到这处古墓时,从表面上看确实发现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墓葬,从外围的尺寸粗略判断,已经具备一个王室贵族的墓葬规模,不过其中的真实情况还有待开发研究。于是很快,专家们便按照步骤一点一点挖掘下去。但是随着墓葬的一点点开发,专家们兴奋的心情也在一点点收紧。

从表面土层可以看出,除了他们还有其他人接触过这个古墓的外层。在接下来的深层挖掘时,考古专家们初来时的激动和兴奋心情开始一点点被浇灭,为什么呢?因为在挖掘的过程当中,盗洞一个一个冒了出来。

盗洞?说起盗洞,很多人都不陌生,虽然盗墓属于违法行为,但墓室里的“宝贝”,却也是令不畏艰险和惹来动土不吉利的盗墓贼,不顾身陷囹圄的代价铤而走险。

从盗洞的大小多少,新旧程度以及手法上来看。应该有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等多个朝代,甚至还有民国时期的,最近的应该还不到50年,可能是建国之后的。看到这么多的盗洞,专家们的心也就凉了半截,不过,盗洞如此多,一面证明这个墓葬里面确实有好东西,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盗贼蜂拥而至。另一方面也证明墓穴里的好东西肯定余留不少。

2000年前地下“宫殿”,多伙盗贼有来无回,专家下去说:机关在这

人类历史发展数千年,巍巍黄土之下确实埋藏着难以数尽的古物,但真正完美保存下来的却并不多。原因是自古就有盗墓者,他们甚至专以盗取已逝古人财物为生,一般来说,古代赋税较高,所以盗墓贼们就会盯着了地下的“宝藏”。专业盗墓,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

可是,虽然盗墓贼发现墓葬的经验比考古专家要多,但在古物的价值的鉴别上,很多盗墓贼就成了门外汉了。

曾在不少古墓开发出来以后,虽然历经盗墓贼洗礼,但考古专家依然能从中获取很多名不见经传的“珍品”,也就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因为很多时候并不一定煜煜生辉,闪闪发光的就是最珍贵的国宝,比如一些颜色深暗,或者绿锈斑驳的古物,很有可能就是墓主人在当时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虽然考古专家却发现不了盗墓贼所能发现的古墓,但盗墓贼也无法甄别出真正的有价值的古物。

2000年前地下“宫殿”,多伙盗贼有来无回,专家下去说:机关在这

但是,从古墓周围如此密布的盗洞来看,这个巨大古墓里的文物无论有没有价值,恐怕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所剩无几了,这么多批盗墓贼扫荡过后怎么可能留下分毫?当然,这也不尽然,心存好奇的考古专家继续往下挖掘开发。

其实盗墓贼,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他们进行盗取,自然也都是使用小动作悄悄进行。虽然他们的鼻子几乎能闻到目标,但是挖掘土石的工具毕竟有限。再难钻入的古墓也抵不过考古专家的大型机械。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考古专家经过一番辛苦挖掘和认真判断,最终触到了接近这个古墓墓室的边沿,果然不出专家所料,通往地宫的路径就是十分难掘的保护层。虽然有盗墓贼进入的痕迹,但等到专家打开这个墓葬的时候,眼前的景象依然惊艳了专家。

2000年前地下“宫殿”,多伙盗贼有来无回,专家下去说:机关在这

且不说,这个墓葬中的宝贝有多少,但就文物摆放的整齐程度,就可以知道,没几个盗墓贼真正进来过。经过仔细查验,墓室里保留着丰富的大量国宝级古物。可是,几十个盗洞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专家的分析,虽然盗墓贼很多,但是没有几个盗墓贼进入地宫。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墓主人设计的墓穴中,在外人走进地宫之前,必经的大沙坑,却是很多盗墓贼葬身的地方,来者都是被墓葬周围的大沙坑活埋的。看来古人的确足够严谨,智慧高超。墓主人的防盗手段虽然有些残忍,但也确实为国家保着了珍贵的文物,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