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跟微信比,只剩下群聊和支付的差距

今日头条跟微信比,只剩下群聊和支付的差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一个太重要的东西,可以说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掌握了成功的基础,即使不成功,也至少可以保证你在市场中不被淘汰。当下的微信,就几乎成为了流量的代名词。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软件,硬生生的将手机变成了对讲机,还有那只笨笨的企鹅,在微信的挤压下,几乎都快忘了他的存在。至少现在,在流量掌控上,没有任何APP是微信的对手,但是市场规律告诉我们,无论你多么强大,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乏挑战者,强大如微信也始终不敢掉以轻心。支付宝曾尝试进军通讯领域,但效果始终不好,再往前的米聊,也曾是一款不错的通讯软件,无奈宣传营销不给力,庞大的小米粉丝群未能转化成米聊的流量,渐渐消失于江湖。但最近,微信在朋友圈屏蔽今日头条链接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事情本身并不复杂,也许不过又是一次关于流量的争夺战,但这至少印证了一件事:今日头条的发展已经不再顺利。

今日头条跟微信比,只剩下群聊和支付的差距

今日头条从2012年上线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即使算不上奇迹,也可以说是非常惊人了。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流量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新闻资讯的流量效应却逐渐显示出威力。因为在“移动化”的社会下,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新闻资讯作为信息的第一手来源渠道,其流量的虹吸效应十分明显,自然引起市场的重视。在我看来,今日头条恰恰踩中了这一风口,并最终乘风而上,在中国残酷的互联网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上述这些说辞也许太过抽象,我们不妨从“信息”这个东西的本质并结合今日头条各种APP的开发看一看他的发展轨迹,也许可以让我们一探究竟。

当我们说起“信息”,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信息的本质,因为我们往往将信息与消息混同。消息实际上是一种已经发生了的既定的客观事实,当然站在新闻资讯的角度,信息大部分都是消息,但是消息不见的就是信息。信息在本质上更像是你没有掌握的知识,并且这个知识很有可能对你现在或者未来具有很大的价值。简单来讲,今日头条做得并不是“消息”,而是“信息”。你可以看一下今日头条官方网站对于自己的定位:今日头条”就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客户端,没有采编人员,不生产内容,运转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算法模型会记录用户在今日头条上的每一次行为,在海量的资讯里知道你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知道你有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它们精准推送给你。“今日头条”推出了开放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平台--“头条号”,是针对媒体、国家机构、企业以及自媒体推出的专业信息发布平台,致力于帮助内容生产者在移动互联网上高效率地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今日头条说是一个新闻资讯类的APP,实际它本质上更像是一个单纯的平台,在这个台子上有专门做新闻的机构,也有想要表达自己观点的自媒体,既有客观的描述,也有主观的分析,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性的交流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更像是信息的灌输,而头条将信息变成了交流,并且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化了的交流。

今日头条跟微信比,只剩下群聊和支付的差距

今日头条的发展逻辑也必然会给他带来无数的敌人。今日头条先后将旗下的功能孵化成独立的品牌,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以及获得一塌糊涂的抖音。这些功能本身的流量聚集功能已经可以使今日头条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了,更何况那些有明显对标对手的功能,如悟空问答。在有大量用户的作为支撑的基础上,你问啥都能得到答案,那么谁还会去专门的“搜一搜”,这才是真正的一边看一边学,哪里不会点哪里。客观来讲,今日头条确实将自媒体这个东西做到了极致,在本身“新闻资讯”的标签下,今日头条给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自媒体一种“新闻人”身份的认同感,将这些人放到一个大的平台上同那些专业的新闻机构进行同台竞技,这本身就是对自媒体身份认知的一种提升,再加上粉丝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更为弱小的自媒体提供了生存空间,而这又反过来为今日头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的信息内容,最终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自媒体这个层面上,今日头条跟微信的竞争是必然的。

前段时间,西瓜视频推出的“百万英雄”活动着实火了一把,答题后领红包要绑定银行卡,我一度以为今日头条要开通支付功能了。因为微信也是在开通绑定银行卡功能不久之后就开通的支付功能,但到现在,头条还迟迟不见动静。现在的头条,在强大的自媒体功能支撑下,与微信的差距,也许就只剩下群聊和支付了,并且这两件事,可能很快就能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