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雙增」氣象新

漯河『雙增』氣象新——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微調研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海方

“不光住上了新樓房,村裡還統一給我們繳水費、醫保費、物業費……”10月18日,在村廣場散步的臨潁縣新城辦事處邢莊村村民謝世文一臉幸福。

過去,邢莊村是個破舊的城中村,幾乎沒啥集體收入。近年來,村黨委搶抓機遇,通過創辦村辦企業和開展商鋪招租等方式,使村集體收入超過6億元,村民們的福利越來越多。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集體經濟薄弱、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情況,近年來,漯河市在推進基層黨建過程中,把破解村級集體增收難題擺在突出位置,大力開展“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強村級黨組織發展活力”行動。截至目前,全市1269個行政村中,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佔比67%,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超5萬元的436個,佔比35%;超億元的9個。

“六種模式”致力“清零”“消薄”

如何清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和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記者調查發現,漯河市近年來探索出了便於操作、複製性強的資產出租、資產入股、土地託管、聯大靠大、服務創收、鄉村旅遊等六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這六種模式均以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生產要素為紐帶,以政策、資金、技術等項目要素為支撐交織存在,我們鼓勵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漯河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舞陽縣吳城鎮北高村就是一個集體經濟多元村。“光伏發電站一座,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2.9萬元;土地入股,每年集體分紅3萬元;房屋租賃,每年集體增收2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高景紅如數家珍。

對一些無集體土地、無資產和無區位優勢的“三無”村,漯河市則籌措財政專項資金,幫助這些村在城區、集鎮購置店面等固定資產,通過租賃獲取收益。臨潁縣現代家居產業園就設立了集體經濟工業園,由該縣的部分貧困村享受分紅。

支部統領幹群抱團發展

10月12日,臨潁縣2018年秋季農村行政管理大專班開班,全縣首批91名村幹部免費“上大學”。就在上個月,他們中的不少人還參加過漯河市在浙江大學舉辦的集體經濟培訓班。

發展集體經濟,關鍵在人。如何建強組織、壯大隊伍、提升本領?漯河市堅持黨委推動,吸引人才回村,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形成“支部統領、人才帶頭、群眾參與”,共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以郾城區商橋鎮為例,該鎮以換屆為契機,把42名社會責任感強、致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人選進了村“兩委”班子,同時組織開展各類培訓和參觀學習,增強其發展本領。今年,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鎮級發展公司,各行政村成立集體專業合作社統一入股其中,再由鎮級發展公司與知名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發展電商產業逐級分紅,實現了全鎮所有村集體收入的全面“清零”和整鎮推進。

獎補引導促進多元投入

10月10日,臨潁縣瓦店鎮等23個鄉鎮各獲得了30萬元的漯河市村級集體經濟獎補資金。“這是我們經過層層申報答辯得來的,太給力了!”瓦店鎮黨委書記趙曉紅說。

從2016年起,漯河市每年都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情況作為對全市基層黨建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了資金獎補等激勵機制。除足額配套中央、省財政扶持項目外,另外安排資金1050萬元,專項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對全市“清零”“消薄”鄉鎮,每個直接獎補60萬元,並與村幹部報酬掛鉤。

漯河市開展“雙增”行動增強村級集體“造血”功能的做法於今年9月入選“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專家普遍認為,漯河市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質量,增強了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走出了一條中部欠發達地區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的現實路徑。

記者點評

黨建引得活水來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落實脫貧攻堅政治任務、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如何找準定位、明確思路、蹚出路徑,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關鍵所在。

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來自發展,加快發展的源頭活水要靠強有力的黨建。漯河市結合當地實際,在全市範圍全面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清零”“消薄”,探索出了可複製、易推廣的模式,提升了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歸根到底是因為漯河市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基層黨建不放鬆,建立黨群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村基層黨建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得到鞏固提升。這既是漯河市“雙增”行動的核心要義,也是以黨的建設高質量促進經濟發展高質量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