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应该怎么学习记忆?

吉安161


问题:平水韵应该怎么学习记忆?

看了平水韵,发现不太能搞清楚,专门查了下声调和字母用法,可是还是对应不上。这个应该怎么学呢?

.........

前言

老街从来没有背诵过,因为背也背不过,有这个时间多学一点其他的知识更实惠。其实学习平水韵的最好办法不是背韵书,而是背《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书,可以记住很多常用字。

《笠翁对韵》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1611-1680年);《声律启蒙》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这两本儿童启蒙读物是按照平水韵编写的。

一、《笠翁对韵》

1、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2、冬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这里面的韵脚都是作诗比较常用的字,背熟了自然就不用查韵书了。

二、《声律启蒙》卷一

1、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古人如何记住韵字

如果押韵不对就是落韵,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评价黄庭坚的一首七律: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愧我初非草玄手 不将闲写吏文书。

世多病此诗既押十虞韵,鱼、虞不通押,殆落韵也。”

古人科举时考诗赋,如果落韵就出局了,因此举子们万万不可记错韵部。老街曾经看过一篇山东大学教授的论文,好像说过这件事,唐朝早期科举考试的时候,举子们背韵书很辛苦,经常落韵,后来的考试就在考场内放置韵书,可以现场查看。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他们作诗的时候,有个诗匣子,同一个韵部的字分别放置,作诗的时候选中那个韵部,就用那个匣子里的字。

结语

老街自己作诗,有些常用字能记住一些,但是同韵母不同韵部的字如一先、十五删、十四寒、十三元等等也记不住。如果是上去入,就更记不住了。

很多人喜欢用新韵也是嫌麻烦,但是就因为麻烦需要经常查询,所以反而有利于记忆。

我个人感觉,分辨入声字比分辨一个字的韵部要简单得多。

但是我不建议大家刻意去背,如果孩子学诗的话,建议一开始就背《声律启蒙》这些书,记住这些常用字就可以了,童子功的基础是很有价值的。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古人启蒙识字,不一定比我们现在学老四声(平上去入)轻松,虽然也有诸多注音方法,如譬况、读若、读如、直音和反切等,但终归要死记硬背。

学格律,没有捷径,但方法总是有的,拿着平水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背下来就行,就像英语单词、数学公式。不背也没关系,弄不准多多查阅就行。

关于老四声,多说一点,有一些描述,没有老师指点,怕也不得要领,如唐代《元和元谱》: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康熙字典》改进了许多,但也难驾驭: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语音是会随时代变化的,个人感觉,学古可以,但要能善用。



一路鸣鸿


平水韵,现代人无需强记,只要了解它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存在过即可。因为平水韵所收编的文字发音,有相当一部分与现代语音有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部分的文字的古代读音,大概连所谓的专家也无法准确发音。他们只是靠书籍记载,死记硬背那些字的古代发音,更何况古代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这就像失去生命力的甲骨文一样,早已自然退出现代语言应用的平台,仅作为一种语言的历史现象,供专家研究。现代人学习古典格律诗,是写给现代人看的,只要遵守格律规则,在声律上,按现代普通话的发音划分平仄,能为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当然,对于那些从小接受传统诗歌理论并按古韵进行格律诗创作的遗老遗少们,(他们的年龄应该在50岁以上,或更大些)也不必强求他们按新韵创作格律诗。这部分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会很自然的越来越少,直至消失。至于有些人把懂得平水韵当作拥有知识的象征而沾沾自喜,往往言必称,懂得平水韵的大多数是老知识分子,好像除了他们,都是粗俗的目不识丁的白丁一个。或藐视用新韵的人,或认为他们不入流,这大可不必如此。就像有些文章说得那样,把按新韵创作格律诗的,一律称作所谓的“老干体”,其轻蔑的口吻跃然纸上,惺惺作态,令人作呕。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任何语言文字包括韵谱都有发生发展到自然消亡的过程。比如,据公开的纸媒报道,我国的满族语言已经没人会说,包括满人的后代。我国的甲骨文只有少量的专家在研究,很难确定他们是否能运用甲骨文文字。因为这毕竟是失去生命力的文字。话说到这里,回头策应本文开篇的话,现代人不必死记硬背平水韵,只要了解即可。因为在欣赏古典格律诗或者叫做近体诗的优美声律时,还需依照古韵来欣赏。因为古人作诗,用的是古韵。但是即便是古韵,不同年代,也不尽相同。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最后形成平水韵。当前诗坛,古韵新韵并存,是件好事,我们无需厚此薄彼。每人按自己的诗歌创作习惯用韵就好。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平水韵终将被新韵所取代,这既是诗歌韵谱的发展历史所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世上没有一成不变永恒存在的的东西。


吟风19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欢迎来到翰墨苑。

提到平水韵,不得不提古代的文字的读音,查取声调属于其中一个方面。

古代没有现代的汉语拼音,汉字的标注通常用直音法和反切法,其中各有优劣,直音法就是用另外一个相同读音的字来标注,而反切便类似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他用两个字来标注一个字的读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也就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定清浊,下定四声。

我们选取一个特殊的字打个比方便可以一目了然。

以“落”为例,选取《康熙字典》对于读音的标注:《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切即是以反切标注的意思,《康熙字典》汇总前面韵书对于读音的标注,根据《唐韻》盧各切我们推断,落应该读盧(l)各(e),(其中各的声调属于入声,入声声调后面详述。)而《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我们也能推断出落应该是(l)各(e)的音,这就是落为什么会和 鹤 阁 壑 寞 郭 托 酌等字押韵的原因。

这里有人可能看到了上面有一个直音的标注,康熙字典:落,音洛。那么洛又应该怎么读呢。洛在康熙字典的读音标注和落几乎一样,而且是用直音法二字互译。

洛:《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

关于入声的读音我们的现代汉语已经难以考究了,只有南方少数地区的口音重存在入声,在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对四声调型的描绘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我们可以推断入声是没有起和收的过程,它是一发而止的短促读音。

大致明白了古代的读音,对于平水韵的记忆仅仅是起到了帮助作用而已,因为现代汉语已经和古音有一定的差别了,单独记忆一套读音体系任务过于繁杂而且毫无意义,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记忆平水韵呢?

首先是应该对于格律有所了解,对于格律了解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有哪些字是古仄今平的入声字,从而去着重记忆。

对于格律了解以后,可以通过近体诗以及词等来记忆韵部,也就是以押韵来记忆同韵的字,以格律来推断入声,以此来记忆平水韵即可。


翰林院


记韵部这个事,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刻意。毕竟韵部书作为一种工具,提供给创作的人查阅而已。可以将其装订成册或者书店购买作为口袋书,以备不时之需,当自己用韵时可以对照一下,避免出韵。

在不断重复查阅的过程中,这些韵不潜移默化的印刻在脑中。在这重复的动作中,你一定会发现很多你可以去分类和处理的问题。所以,记韵是没有必要的。

另外,对平水韵的律来说也不用刻意记,那些平仄规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非要记平仄的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那四种形式的例诗,通过记诗来记平仄。这个办法对初学者来说很管用,但要不断在这四中形式种加以强化和巩固,只有不断的运用,才会熟能生巧。


兰若九娘


剪张纸板,把韵抄上。

欲赋词章,随眸一望。

夫子华赋,人人称扬。

省工省脑,小小纸张。


老蛇正宗


我觉得平水韵不用刻意去记,用到得时候可以去参考韵书,就像字典一样用,你见过几个背字典得吗?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很多不一样,所以你用今天得发音方式去区分平水韵中得字肯定很多不一样,比如“衣跟微”,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是你用今天的语法去分析怎么都不在同一个韵吧。当然了如果你想多记忆一些用起来方便的话可以多读古诗,然后注意下韵字,可以标注出来,读过了也能更熟悉些


绾绾


用《平水韵》创作诗歌、诗词=思维错乱=现代汉语+平水韵=不伦不类=哗众取宠=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照本宣科=闭门造车

石涛语:“笔墨当随时代”,用现代汉语,即当代的语言,加上《平水韵》拼凑组合,不是思维错乱是什么?这种“嫁接”法,很奇葩,不伦不类,诗词也“转基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