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未來或許更差,北青:國青還不清急功近利的債

近日,亞青賽小組賽兩戰皆負的U19國足已提前出局。對此,《北京青年報》撰文寫道:在急功近利的足球環境中,中國足球的90後們更多扮演著外援陪襯的角色,中超的表面繁榮與青訓成果的匱乏形成了強烈而又刺眼的反差。

國足未來或許更差,北青:國青還不清急功近利的債

以時間來考量,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本土球員參加系統訓練時正值中超聯賽從初級階段到“燒錢”時代,良好的球市和贊助商的真金白銀讓聯賽很快“繁榮”起來。職業聯賽在諸如外援升級、本土球員身價加碼等方面也緊跟國際潮流,但那個時候的俱樂部投資人除極個別俱樂部外,幾乎沒有人把主要精力和資金集中投入到青少年人才培養上。簽字費、陰陽合同這些醜陋現象也正是因為人才供給不足、當打之年人才稀缺而在那個時候漸趨抬頭的。曾經紅火一時的“足校模式”恰恰又在2000年前後深陷低谷,而俱樂部青訓又沒有及時跟進,加之地方足協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當時與國字號梯隊建制不對稱的全運隊建制上,於是各級國字號梯隊人才匱乏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在國家隊中,只有武磊、買提江、金敬道、顏駿凌、王彤等為數不多的幾名90後可以立足,而像李學鵬、于大寶、池忠國、張琳芃等有望佔據主力位置的球員大多是當年闖入世青賽、世少賽的主角。而顏駿凌、武磊、張琳芃等球員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徐根寶苦心經營的“根寶足球模式”,如果沒有他的獨樹一幟,國足的人才危機將更為嚴重。

國足對大部分老將的重用無異於“啃老”,但如若他們淡出,現在也很難找到理想的接班人。儘管目前中國足協以1993年齡段為界組織了一支U25國足集訓營隊,作為衝擊2022年世界盃的備選,但從這些球員以往的國際賽事的經歷來看,大家會發現,多年前他們已經在亞青賽和亞少賽的起跑線上處於落後地位,指望他們與同齡競爭對手齊頭並進甚至“後來居上”,只能是一種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